Design Miami上海首秀准备好了吗?

Design Miami上海首秀准备好了吗?

li
ELLEDECO家居廊

何为艺术?何为设计?
首次来到上海的Design Miami/ Podium 试图从中国的语境来审视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理念消解“设计/艺术”的边界。

每年冬季将数以万计的观众引向迈阿密海滩的Design Miami/展会以轻盈的姿态降落在11月的上海。

此次的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展会是原展览的“轻量化”版本,相比不断扩张中的迈阿密主战场所带来的狂欢气氛,Podium的策展形式更灵活、模块化,从而也更加主动接近举办地中国市场的作品,而外滩源历史建筑的空间本身也是展会的一大亮点。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此次5家参展艺廊展位和25家Podium参展单位也给“收藏级设计”这个新事物带来了中国语境的解读。

li
ELLEDECO家居廊


何为艺术?何为设计?在策展人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是伴随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
联合策展人汪汝徽从公元五世纪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的著作《文心雕龙》中撷取了“物感”这个来自中国传统审美的概念,结合中国文化与精美物件的渊源历史,来审视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理念,消解“设计/艺术”的边界。

li
ELLEDECO家居廊

也许经过了这场展览,人们可以跳脱西方已有的收藏体系,从东方美学中重新思考这些概念性作品的收藏潜力和真正价值所在。
对于中国市场将如何吸收这个新鲜的事物, 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将在后文中为我们带来他的解析。

li
ELLEDECO家居廊

众多国内新秀是首届展会最大的亮点之一,他们中不少有留学背景受到西方逻辑思维影响,但也有对中国传统审美的延续,作品不拘体系,在东西文化中碰撞出新的灵感。


Gallery All 凹空间

作为自2015年起就连续参加Design Miami/ 的Gallery All 凹空间而言,这次的上海展和以往有所不同,但又有新的惊喜。

画廊创始人王愚将以往迈阿密本土的展览形容为一场“海边大帐篷里的狂欢——人们在那个环境里更有想要派对和消费的冲动。”而回到上海外滩源的这栋历史建筑里,人们似乎更能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展品和空间本身。

li
Gallery All 凹空间创始人王愚
ELLEDECO家居廊


此次Gallery All 凹空间展出了两位极具潜力的中国90后新锐女性艺术家罗黛诗及王画的全新作品,邀请两位艺术家创作了10余件铜铸系列镜子、树脂锁链艺术灯具及家具。

li
90后新锐艺术家王画作品:A Bracelet ,Seeing Through Your Illusions
ELLEDECO家居廊

罗黛诗被业界称为“炼金术士”,专注于生物学创造思维Bio-design的研究:未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自然界的生物性创造方式将是人类探索的主题和学习的方向。
自然界的物质铜是她在这个方向探索的切入点。从古董赝品制造商那里得到的灵感,罗黛诗想要用人工干预逆转工业生产过程,让铜这种已经过工业加工的金属生长成被制造以前的状态,创作人工的自然。

li
罗黛诗与她的作品
ELLEDECO家居廊

Art+ Shanghai Gallery

Art+ Shanghai Gallery此次展示的一系列以锤子命名的作品以其填满房间尽头的巨大尺度给观众带来巨大的震撼。这组作品来自2021年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得主林芳璐。这些布艺作品将纤维的柔软与来自侗族女工匠传统的金属力量联系起来,以此来比喻被标签化的柔弱女性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大。

咯
ELLEDECO家居廊
咯
ELLEDECO家居廊

作品《光与锤子》来自2021年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得主林芳璐 图片提供 林芳璐

这一组系列的创作包含了艺术家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的漫长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对织物的锤打,这也是令林芳璐印象深刻的过程,最终的作品是让物体去说话,让材料去说话。


Gallery Sohe

Gallery Sohe带来了杭州艺术家周轶伦的作品,展厅房间瞬间被明艳的色彩点燃。虽然接受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正统训练,但周轶伦常年在绘画界玩世不恭,自称“审美体系来自于因特网”。他创办的独立家具品牌R3PM3用物品天然的瑕疵对抗完美主义。

li】
Gallery Sohe展厅和画廊创始人Kyle Zhang
ELLEDECO家居廊

每个时代都有些代表性材料,对于周轶伦而言,这个时代无疑是泡沫和各种聚合物:快速,耐用,轻便,它们是这个时代的名片,加上电脑 3D 建模,数控机床的输出,轻巧可控的小橡皮泥模型就能创造一切,周轶伦将这些家具作为一个载体。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图左:醉酒的人DRUNKEN PERSON/67H X 78W X 120D CM/高密泡沫High density foam/11.6kg

图右:花瓶VASE/50H X 38W X 46D CM/高密泡沫High density foam/2.2kg

OBJECTIVE GALLERY

2020年成立于上海的OBJECTIVE GALLERY 以 Tangible Object(可接触物)作为主人公,讲述空间,人与家具的故事。意在从生活的本质思考,以空间为载体,以人为轴心,创造美学与性能融合的居家物件。

li
Fernando Mastrangelo,《自然的持久性》, 2021,Hand-Dyed Sand, Crushed Glass, Powdered Glass, Brass 61 x 137 x 168 cm
ELLEDECO家居廊


自2015年以来,Fernando Mastrangelo的作品一直专注于气候变化问题。他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冰川融化以及世界面临气候危机爆发时,洪水和火灾肆虐的绝望景象。

现在,设计师正在通过一系列推动新叙事的灯来介绍他的下一个概念重点:一种不太关注地球的破坏,而是关注大自然母亲注定要通过蛮力夺回她在生态系统中应有地位的方式。《自然的持久性》便是对自然与自身碰撞以寻找新的和谐并以我们以前从未体验过的方式展现自身的超现实主义诠释。

li
Trumpet Chair, 2020, Bryce Cai绒⾯⾰, ⽪⾰, 碳化, 艺术⾦属漆 Suede, Leather, Carbonized wood, Artistic metal paint,2002
ELLEDECO家居廊

Trumpet chair是一款具有东方神韵的几何线条和西方现代工艺交织演绎的作品,一直以来Bryce擅于挖掘不同文化,风格及新型材料结合在一起。

为了这次Design Miami/shanghai podiu 的首次展览,Bryce还特意采用了将铜质金属提炼并打磨出的漆面工艺和欧洲西南部独有的软木织物,以及染色麂皮,炭化木等材料。打造出Trumpet chair新的视觉体验。


郝振瀚 Zhenhan Hao

郝振瀚经常以一些社会议题或是稀疏平常的小事为出发点,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探讨因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冲突所带来的影响。首届展会,郝振瀚也带来其作品《间物》系列。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郝振瀚《间物 S2》2019,瓷,H 30 x W 13 x L 13 cm

《间物》系列作品的灵感来自 Kumartuli,一个印度匠人用泥土造神的村落。当地工匠们为了防止泥像开裂,用浸润了泥浆的沙丽包裹住‘神’的身体,仿佛那些神像也拥有人的温度。在这里,泥土、人和神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平实却又神圣的存在。

于是,织物和泥土有了不一样的意义。织物自身的柔美和脆弱浸润于泥料和釉料中,褪去了锋芒,变得沉稳又细腻,《间物》系列作品便由此诞生。


Neri&Hu 如恩设计研究室

当技术的发展让社会变得越来越“悬浮”的时候,越来越失去对周围事物敏锐感知之时,重新提及“物感”这个话题的必要性在于重建联系与感知,专注于日常生活中的有形之物和工艺之美。

li
One Brick/Two Brick,如恩设计研究室,2021金砖,不锈钢,胡桃木,皮革One Brick:61(高)x100(长)x64(宽)厘米Two Brick:61(高)x200(长)x74.5(宽)厘米
ELLEDECO家居廊

本次Neri&Hu如恩设计研究室带来了作品One Brick/Two Brick。One Brick和Two Brick中所用的砖块在古代属皇宫专用于铺设地面的金砖,粘土瓦材料质地紧密,不含一丝一缕黄金,却几乎和贵金属一样昂贵,因此被视为稀有珍藏。
如今,制作金砖所需的材料稀缺,金砖的制作工艺也几近失传。通常而言,制作一件金砖需要两到三年甚至更久,只有少数工匠仍在坚持金砖工艺的匠心传承。

li
ELLEDECO家居廊


One Brick/Two Brick,局部

如恩视这块金砖为珍宝,对其视以最大的敬意。在这件设计作品中,如恩有意保持它的原样,未做任何改动。厚重的金砖由坚实的支撑结构架高,犹如悬浮般轻盈。深靛蓝色的金砖表面如天鹅绒般光滑,边缘为未经修饰的原始毛边。底端精致的青铜支架与金砖形成鲜明对比,为这种古老的材料赋予了现代感。

André Fu

André Fu展厅空间

li
André Fu展厅空间
ELLEDECO家居廊

对于André Fu而言,东方哲人少用干涩的理论来说服人们,他们要你在举凡生活里的一颦一笑一呼吸里不知不觉被感化。André Fu就造就了其独特的写意奢华设计风格——静谧内敛、缜密典雅。全新系列源自设计师对青铜的深入研究,透过其独特的创作语言,成就用户与藏品之间的联系。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TWIRL 系列的两件灯饰作品是设计师把青铜雕塑成螺旋形态的杰作,呈现流丽线条。

通过想象与反复试验,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颠覆了材质原有的界限,探索出青铜的可塑性。展品中的一大亮点Arrival Table 以木炭铸造的青铜为基座,以突出的线条打造出抽象的外形,酒红色调的巴西 Rota Da Seta 大理石桌面,层迭的纹理有如涟漪,加上雕刻水波纹图案,突显其缜密跃动的形态。

li
ORB Arrival Table
ELLEDECO家居廊


PearlLam Galleries

艺术家杨丹凤的数件作品在PearlLam Galleries艺术门展位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自2007年进入国际舞台,杨丹凤被公认为是亚洲最早的概念设计师之一,她擅长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与西方现代的材料和理念相结合。她标志性的作品“赝品椅”融合了中国元素和西方洛可可风格,混合假名牌手袋,并运用包裹软垫的方式创作出戏剧化的椅子。
这套富有创造力的作品给人以跨文化的视觉冲击与刺激,将模仿和假冒转化成了一种独创力,反映出了对当今全球消费文化的抨击。

li
ELLEDECO家居廊

艺术家杨丹凤

“在古代东方,我们的‘文人’结合了艺术家气质和走向仕途的精英主义,而在古代西方,艺术家通常需要为教堂、宫廷创作而谋生,这两种出发点的不同,证明了东方艺术品其实领先了几个世界就更带有了抽象的思维。”杨丹凤告诉我们,“中国感物美学的直观会意思维,追求感应和瞬间感悟,重在意会。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一次展览的探索对艺术家来说也是找到适合亚洲语境的尝试。“我们应该寻求自己的道路,而不是一味追随话语权更大的体系。”

li
Fake Chair, Replica bags upholstery with Elmwood frame, Edition: 20 + 2AP + 2Prototypes, 2007,
ELLEDECO家居廊


除此之外,太平地毯也携手杨丹凤上全新艺术家合作系列---低吟浅唱。杨丹凤以戏谑的手法将物件与材料出人意料地结合,创作出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理念和谐融合的作品。

li
“心花怒放”/ 杨丹凤,2021/太平提供1.2米 x 1.5米羊毛和真丝手工簇绒刺绣
ELLEDECO家居廊


蒋家班

作为中国现代佛像雕塑领军人物,蒋家班创始人蒋晟,以遵循中国汉式多元化的塑造方式“为佛造像”,此次他受展方委托定制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尺寸佛像。

li
ELLEDECO家居廊

“在参加Design Miami/ 之前,我还是举办个展比较多。”蒋晟告诉我们。他的作品在广义上属于雕塑,但很难在传统设计展或艺术博览会上获得明确的界定。“昨天在布展的时候,有阿姨说‘真漂亮,像自由女神像!’这种反馈对我来说非常有意思,因为当佛像离开了寺庙的语境,甚至在观众读不懂的状态下,人们才能以一个物件本身的意义重新审视它。”

li
八万四千年,Eighty-four Thousand Years,85cm(l)*71cm(w)*355cm(h)
ELLEDECO家居廊

Salon 94 Design

在Design Miami/ Podium x Shanghai展会Salon 94 Design呈现一系列来自英国设计师Max Lamb的作品。Max Lamb于1980年出生在英国康沃尔郡。他曾提及,这段乡村生活开启了他对自然材料的喜爱,同时也是他创造力的源泉。

li
Max Lamb, Silver Surfer Chair, Polystyrene, Silver nitrate, 86.4 x 36.8 x 55.9 cm, 2021 Max Lamb, Scrap Poly Blue Chair, Polystyrene, rubber, polymer, 86.4 x 36.8 x 55.9 cm, 2019
ELLEDECO家居廊


Lamb一直在创新其用于作品上的涂层材料。在Scrap Poly Blue Chair中,Lamb选择了一种来自青金石的蓝色,一种标准的、“现成的”、不掺杂质的颜色。

Silver Surfer Chair,这件高反光椅子新作与他的Poly系列作品采用了相同的工艺——热线切割聚苯乙烯创造波浪状脊,然后在其上喷涂几秒钟内可干燥的橡胶,形成标志性的水滴。随着镀银溶液的干燥和沉淀,银沉积物形成像镜子般的表面,椅子的轮廓因为不同角度的光线反射而更为明显。同时,因为椅子的镜面反射了周围的环境而模糊了作品的边界感。

The Wrong Shop


由Sebastian Wrong于2011年创立The Wrong Shop在建筑楼梯口的空间为我们展示了当代风格与历史空间的碰撞。艺术家组合Freeling Waters在古董橱柜上进行再创作后完成了首批作品:每个18世纪和19世纪的松木柜都在鲜艳的颜色和由大理石、木材和渐变的色块等组合成的图案样式生机勃发。

li
ELLEDECO家居廊

柜子从里到外都被涂上了醒目的颜色,呈现出一件具有视觉冲击感的作品,艺术家借此反对一个充斥着批量生产和复制图像的世界。FreelingWaters 没有将新的物品和元素带入过度拥挤的文化和作品中,而是通过一层薄薄的图层来颠覆视觉效果。

li
ELLEDECO家居廊

Joseph Walsh

爱尔兰艺术家Joseph Walsh20岁时在家乡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情况下,他开始探索自己对创作的热情,拜访欧洲各地的大师级制造商并发展自己对木工的掌握和对材料的深入了解。

从一开始,他就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追求创新,通常来自其他工艺形式,这使得新的制作方法和形式成为可能。

li
Joseph Walsh工作室代表何超球
ELLEDECO家居廊

在Lumenoria系列中,半透明液体树脂以流动和诗意的过程缓慢地手工浇铸在Enignum底座上。当液体流动并貼合下方的木质时,它创造了一个感性的、起伏的有机表面。

li
Lumenoria Dining Table, Joseph Walsh,灰,树脂 Ash, resin,2018
ELLEDECO家居廊

ART & DECO GALLERY

从英国巴特雷特建筑学院毕业后,李鼐含回到了北京,在建筑学教育的基础上,她将中国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艺术理念与制造方法相结合,专注创作当代设计艺术品。

此次带来的暗绿蛋壳漆屏风使用了蛋壳镶嵌工艺,镶嵌蛋壳是一个精工细作的过程,耗时许久。一片片蛋壳根据图案粘贴到画面之上,经过按压而碎裂,形成自然龟裂的纹理,呈现出的洁白与漆的浓重之间拉开了两极。

li
Lumenoria Dining Table, Joseph Walsh,灰,树脂 Ash, resin,2018
ELLEDECO家居廊

李鼐含这次将Art Deco⻛格与大漆技艺在当代的语境下再次结合,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国际文化交流历史的回顾,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探索。同样使用蛋壳镶嵌工艺的深红连体椅⻓凳,由于碳纤维材质的坚韧特性,⻓凳实现了像是四把Art Deco⻛格的古董椅子粘连体的形态。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暗绿蛋壳漆屏风,杉木,碳纤维,鸭蛋壳,中国大漆,200 x 8 x 180 cm , 2020 深红连体椅长凳,杉木,碳纤维,鸭蛋壳,中国大漆,168 x 80 x 80 cm, 2020

路易十三&鲍杨、刘娃

在此次Design Miami/Podium x Shanghai展会上, 路易十三携手艺术家鲍杨和刘娃呈现了一组持续变化着的声音景观装置。室内和室外空间共展示了“Hear a Century Ahead”与“Organ Timer”两件艺术作品。
在展览室内和室外的空间中,鲍杨无限时⻓的空间音频作品“Infinity Music”,通过偶发的组合产生异变,随机地穿梭在装置中,并以不同密度和强度持续触发巨型金属乐器的震动。过去与未来的声音在金属之间叠加,涌现成一个不断呼吸和变形的声音雕塑。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图上:Hear A Century Ahead,鲍杨、刘娃,空间⾳频声⾳装置、双频影像、黄铜管、黄钛不锈钢板、铝合⾦桁架

图下:Organ Timer,鲍杨、刘娃,空间⾳频声⾳装置、不锈钢管、铝合⾦桁架


鲍杨与刘娃为本次项目特殊拍摄的双频影像,伴随着声音的脉搏流淌在金属表面,在光影流转之间呈现自然界中时间的痕迹。这件多感官的装置作品也将在日积月累的自由演化中,自我再生为一个色彩与质感持续变幻的“声命体”。

没顶画廊 MADEIN GALLERY

没顶画廊此次带来艺术家徐震的作品《太保》这件作品以全球公共漫画为主要素材,将互联网上收集、拼贴、重组的图像和符号组合起来,构建一个具有多元价值的混乱图像系统。通过弯曲和折叠,成为三维空间中“熊猫”的四肢。

li
ELLEDECO家居廊

同时,它还充当沙发的承重结构。 “手”和“脚”的元素来源于经典卡通人物的形象,脱离了其原来留给人们的印象,形成了新的形象。《太保》结合当代视觉、流行文化和传统符号,旨在混淆艺术品的雕塑特征和日常物品的功能性,并挑战两者之间的界限。



Patrick Seguin

作为老牌艺廊之一的 Galerie Patrick Seguin 自 1989 年创立以来,汇集了法国设计史上众多才华横溢的大师作品,此次带来了设计大师 Jean Prouvé 的一系列珍贵作品。包括Jean Prouvé 于 1944 年设计的这种可旋转办公椅CD 11、“半金属”椅 Métropole no. 305以及为巴黎附近安东尼地区的大学城设计的Antony chair。

li
ELLEDECO家居廊
li
ELLEDECO家居廊


Dactylo CD 11 chair, 1944

金属、木材

li
Métropole no. 305 chair, 1950金属、木材
ELLEDECO家居廊
li
42 x 49 x 81 cmMétropole no. 305 chair, 1950金属、木材
ELLEDECO家居廊

li
Fauteuilléger no.356,a.k.a.“Antonychair”,1955金属、木材50 x 70 x 84 cm
ELLEDECO家居廊


Nilufar

米兰知名艺廊Nilufar带来的珍贵的1950年代 Zig Zag椅,作为现代主义和20世纪设计风格的典型代表,由巴西 d'Arte Palma 工作室的 Lina Bo Bardi 和Giancarlo Palanti 设计。
Lina Bo Bardi and Giancarlo Palanti, Estúdio de Arte Palma, Zig Zag armchair, Cabreuva wood, Cavallino leather upholstery, 55.4 x 90 x h 81.5 cm, 1950

li
Lina Bo Bardi and Giancarlo Palanti, Estúdio de Arte Palma, Zig Zag armchair, Cabreuva wood, Cavallino leather upholstery, 55.4 x 90 x h 81.5 cm, 1950
ELLEDECO家居廊

Zig Zag chair由实心打蜡保罗·马菲姆或卡布鲁瓦木制成。座椅和靠背由两块皮革制成,用搭扣固定在一起,由此展现出Estúdio Palma追求现代主义的兴趣。在杂志 Habitat number 1(1950 年)中,Lina Bo Bardi 将这把椅子归于 Giancarlo Palanti,但其概念 与 Lina 创造的同期其他椅子相同。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指定个别设计师的名字,因此这体现了 Lina Bo Bardi 和 Giancarlo Palanti 之间艺术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性,这对于工作室的制作也至关重要。

lo
Odd Matter, Guise Screen, EPS foam, spray, 205 x 15.8 x h 216 cm,2019
ELLEDECO家居廊

除了争相竞放的新锐作品和当代创作,这些被时间验证的大师作品也为我们带来了展会的多样性。

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3年的华裔美国策展人陈伯康(Aric Chen)给这个舶来的展会带来一些文化偏向,“物感:设计的艺术”这一策展主题描述了中国古典审美种个体在与外在世界(物件、环境、自然)发生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审美、情感与精神性的多重体验。他将为我们解答关于Design Miami/ 中国化语境的问题。

li
ELLEDECO家居廊

Q:“物感——设计的艺术” 这个来自公元5世纪的文艺理论怎样和今天的世界发生联系?
其实最初我提出的主题只有“设计的艺术”,要感谢我们的联合策展人汪汝徽从古典文献中找出了这个符合中国语境的概念“物感”。
其实所谓艺术和设计的区别也是伴随着工业工业革命刚刚被提上议题的,在这之前西方世界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没有探讨,东方世界里就更没有了。如果你看我们的中国古人观赏一个花瓶、一展屏风,他们从来没有要给这些物件定性:到底这是设计还是艺术?这也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所以我们希望用一个令中国观众更能产生共鸣的主题去阐述此次展会的主题。

li
Flavie Audi, Prescient Lagoon 1, PU resin, fibreglass, Chromaflair pigments, glass, 77 x 60.5 x h 44 cm, 2020
ELLEDECO家居廊

Q:如果我们回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甚至是红酒的收藏市场,会发现早期的中国藏家比较仰赖西方的体系和大藏家的背书。您本人有着丰富的跨文化背景,在您的经历中,东西方观众面对“可收藏设计”有什么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这个问题可以我谈上几个小时。先前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是由于西方国家领先一步搭建了收藏的体系,包括院校、博物馆、媒体、批评家,所以让西方的话语权得到了认可和追随。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我们要加快建立完善自己相应的基础体系。但有趣的是,这几年来西方世界不少都在谈论如何打破设计与艺术边界,如何让这种人为的区分消解,可以说是在向中国古人的审美看齐。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东方在努力追上西方,而西方又在努力学习东方。

li
Katie Stout@R & COMPANY
ELLEDECO家居廊

Q:本次展览从形式上是以什么线索呈现的?
为博物馆策展和为展会策展两者很不一样。前者很大程度上只需跟随策展人本人的意志;而后者则是为平台服务。在此次Design Miami展览上,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扩充展品的多样性,因此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让·普鲁维(Jean Prouvé)和皮埃尔·让纳雷(Pierre Jeanneret)的大师作品,也会看到诸如林芳璐、郝振瀚等国内新秀的亮相。

li
上海Art Deco红木及瘿木精雕花直线纹带镜梳妆台,三十年代/上海,长度:125cm,宽度:59cm,高度:177cm
ELLEDECO家居廊


Q:“可收藏设计”这个字眼似乎让作品和它的商业价值深度绑定了?
关于这个术语我们内部却是也长久在辩论。“收藏级设计”也并非一个终极定义,我更愿意叫它“概念性和实验性设计”。从未有真正完美的术语来描述它,它存在于知识重叠中,也存在于空间和学科之间。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是由学科界限驱动的,而是由概念和想法驱动的,这也是收藏级设计的强大之处。在技术的层面上,我们把它定义为独特的或限量版的作品。这些设计来自于设计和造物的历史,但它们确实把它带入了新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真正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通过艺术的视角来看待。

li
ELLEDECO家居廊

Q:此次迈阿密展落地上海,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最难的应该是找到合适的本土合作伙伴,可以说这场展会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是无法成形的,非常感谢他们。
Q:此次展览中有不少新面孔出现,作为策展人您是以什么标准去遴选作品的?
之前我在香港M+博物馆担任策展人的时候也经常有人问我你的遴选标准是什么,其实真的没有非常硬性的指标去规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作品,我都会问两个问题:这件作品的意图是什么?它是否将这个意图阐述得到位?这就包含了所有可能性。

li
Courtesy of Friedman Benda and Daniel Arsham,Photography by Daniel Kukla
ELLEDECO家居廊

Q:艺术家、艺廊、博物馆、学术机构、藏家,如果将这些维度作为考量中国可收藏设计市场的指标,您觉得哪些方面分数比较高?

坦白来说,我觉得这几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中国的十几年,我可以说是目睹了几代艺术家的飞速提升。目前如果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藏家的在可收藏设计上的投资,当中仍然有一个巨大的鸿沟。但正因为有之前的见证,我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li
ELLEDECO家居廊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家居廊D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