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苏州的场景总是不难想象:埋身于假山院亭,手扶一碗热茶听水,自嘲式地贴上一个“守常”的标签,前行者们自不能服,但说的确实如他们应对时光的态度,总是慢慢悠悠、不急不缓。
苏州也许是少有让人“贪古”的城市,往来者无一不是奔着“苏州”二字长久来所刻画的软绵情调,即便念着求新,本能上还是恋旧的,定定地踩着自有的节奏,抱着现代的壳,明目张胆地“吃老本”。
°1
到苏州养性,哪有不逛园子的道理,倘若没有了园林,苏州便不再是苏州了。想要探遍苏州的园子,一年365天都可不带重复的,一园异景,看似相近的亭台窗阁,都在咫尺间暗藏乾坤,各有玄机。
进拙政园赏紫藤、听文徵明的故史,起早遛个留园,观冠云峰、闯石林小院……
中国四大名园中的其二名声在外,固然是众人观园的首选,但如今园子逛多了,千人也有了千种选择。
园林不再只能于日光中赏识,这些个往常入夜后便深隐的苏式古宅,纷纷在夜幕中架起了彩灯、略施粉黛,于是便有了沧浪亭里《浮生六记》的浸入式昆曲体验,网师园内评弹、昆舞、十五贯等移步异音韵的姑苏文化大观。
从前为了亲近自然而造的景观宅邸,留存百年于当代人而言仍有疗愈之效,只不过此刻观之、赏之又多了份历史的厚重与对过往的哲思。
新重元寺
地处阳澄湖半岛之中的新重元寺,重建于2007年,建筑落成后,被誉为国内最高的水上观音阁,于是便成了阳澄湖上一道奇幻的景致。
俯视观音阁如一朵白莲绽放,以应指寓,连接观音阁的十九孔桥“普济桥”两侧也种植上了成片的白莲,随着四季变迁,白莲或盛而衰,使自然变迁与佛学道法交相呼应。
寒山寺
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便让这座城中小寺名扬万里,现存寺庙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
设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还能见到几分苏州园林的游廊意境。
宝岩禅寺
宝岩禅寺,坐落西郊虞山宝岩生态园区内,依托丰厚肥沃的自然环境,被苍林翠谷所环抱,又寄情于悠久的佛学历史,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
沧浪亭
位于三元坊附近的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沧浪亭的妙,在于它造园设景的“伏笔”,一墙之内还有一山,一山越过仍有墙界,让人忍不住往里深探。
网师园
夜游网师园可以将苏州的曲艺“一网打尽”。网师园曾名为“鱼隐”,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
进园往东可看“藻耀高翔”的砖雕,中路踏一踏苏州园林里最小的一座桥,西路的殿春簃,独受老外偏爱,因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仿制的苏州园林便取模于此。
可园
可园,名气虽不敌对门的沧浪亭,却也应了它可人的名字,有种小姐待字闺中的清雅和秀丽,园中有两只名扬四海的大肥鹅,还有两只悠然戏水的绿头鸭,与之同游,让这里更添一分俏皮气质。
°2
当然,今时今日的苏州早已不再只有园林而已,作为中国古典建筑的范本,这里也是无数建筑师、设计师心中的创作圣地,吸引着他们来此鉴学革新。
只是那些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的当代建筑,无论刻着哪位大家的名字,不管是形,抑或是意,苏州园林的身影始终伴其左右。
苏州博物馆
建筑大师贝聿铭自无需多言,从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的那一刻起,便已重新书写了这座古城的地标名史。
那些被数理量化后的八角凉亭、用现代语言精心雕琢的片石假山映衬着平整的白墙以及花岗石勾勒的屋顶,这座不曾见过的苏州建筑,却无法再将其与他处相连。
苏州博物馆西馆
苏州博物馆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由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西馆的建成,与苏州城东的苏博遥相呼应,将作为苏州城市文化的载体,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文化地标。在整体定位上,这里会成为一座规模更大、具备更多功能的现代博物馆。
苏州湾大剧院
苏州湾大剧院,是建筑大师克里斯蒂安 · 德 · 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探索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总结。
受《易经》所指的“阴阳互动”启发,以“∞”字形飘带相连的翅翼来呈现阴阳交替之意,反映了中国哲人独特的空间观和生活观。
而建筑“流动”的状态又与苏州古典建筑的屋顶曲线乃至音乐的主题不谋而合,并在亲近水天一线的建筑体验之后,感受其“天人之际”的诗意表达。
御窑金砖博物馆
建筑师刘家琨几年前授命打造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这座为保护苏州陆墓御窑遗址而生的建筑,同样借鉴了园林内向型空间打造的思路,采用周边围合的方式,隐于繁茂的林荫道内,再借体量高度遮挡外界视野,使用当代广泛应用的各种砖料,经由巧妙的流线布局,构筑出如园林般曲径通幽的诗意。
博物馆以主馆为核心建筑,囊括御窑遗址、游客中心、当代艺术交流中心、残窑遗址群、配套服务区,从多维度重现“御窑金砖”历炼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吴中区园艺博览会会址东侧,由直向建筑建筑师董功操刀设计建造。博物馆设计受周边自然环境及苏州本地的文化、空间意象所启发,力图打造契合当地生活习性的现代化展陈空间,通过展示厅给到访者展示大量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借助多功能厅、剧场、餐厅和景观台的设置给予大众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虹美术馆
虹美术馆坐落于金鸡湖李公堤畔,是一个以儿童艺术教育与展览为主要功能的改造项目,其建筑、室内及软装都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设计。
美术馆以“光”作为决定空间尺度的标尺,借助多维度光线的引入,活化建筑空间的交互氛围。
本色美术馆
本色美术馆位于苏州郭巷运河畔,是苏州第一家私人美术馆,外墙采用二百多万块古城老青砖筑建而成,馆内沿袭道法的气韵,将巍巍的思想生命力以树阴山泉的形式引入,造就了一处清雅的文人共聚空间。
展馆内常举办专业的艺术展览、茶会,还设有觉察会、禅修精舍、文化书院、艺术工作室、陶艺空间。结合了数字媒体的古韵本色剧场还会定期邀请音乐人、艺术家前往演出。
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
阳澄湖游客集散中心位于苏州相城区,设计出自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建筑整体采用尺寸相同的挤压铝材部件进行随机放置,从而构建成一个形似山丘的地貌形态结构,建筑内部同样采用相似的倾斜设计手法,强化山丘带来的轻松体验。
°3
街外电机带动的车轱辘与出入的人流相互推搡,步步引出姑苏城里最市井的声响,一不留神难免激起些许摩擦,只见几人操着软糯的吴语当街对峙,硝烟未见起,三两句后便悻然散场,不知情的外地人还以为是在唠家常。
这便是苏州,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满目的柔情绵意,或至少温婉有礼,让人不忍带着怒气踏入,游走一趟,在别处奓起的毛也被捋顺了,实在是一个养性的地方。
苏州能够留住年轻人的地方,也从来不是新城区里那些钢筋水泥和玻璃围就的高楼厦宇,有着浓浓烟火气、在唱词中婉转的老街巷弄始终是他们的心之所向。
每逢入秋时节,嘴刁的食客们便已开始摩拳擦掌,等待阳澄湖大闸蟹的最肥美的时刻。作为苏州最为标志性的特产之一,阳澄湖大闸蟹因为严苛的养殖条件、季节性的产出以及官方批文的认证系统而被视为湖鲜里的黄金。辨识一只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主要从“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四个要点来抓,煮熟后则具有膏肥、肉甜、少腥味的特点。
葑门横街
如果要看苏州最市井的风土人情,地处葑门外水陆要道的葑门横街是不二的选择,这里凝结了苏州人百年来的菜市风貌,伴着日出便是一片火热的赶集景象。初秋的寻常日子,跟着苏州的婶姨叔伯到葑门横街赶早,从街头至巷尾都可见装着新鲜鸡头米的竹篮。
苏州人“不时不食”的生活观在菜市里最能体现,9、10 月水八仙入市,不同的商铺都兼职卖起了菱角、鸡头米,糕点铺子里的鲜肉月饼也应季火热出炉,一眼望去都是食的情调。
双塔市集
双塔市集,原为双塔街道的一处老菜市,在现代步伐的冲击下日渐凋零,于是便邀请来沈雷、谢柯、赖旭东、陈彬、孙华锋五位设计师一起对其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双塔市集,从功能布局到店招视觉都进行了全面的设计升级,除加入更多迎合当代年轻人口味的文化元素外,也保留了老街区的烟火气。
本色东西桥市集
本色美术馆每月最热闹的三天,当属本色东西桥市集开放的那几日,200 多位热爱生活的摊主,带着 200 多个各具特色的摊位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打造一场充满现代江南烟火气的生活美学乌托邦。
如今本色东西桥市集已经成了一张认识苏州的新名片,不少人会专程前往,只为感受这最美市集在都市之外为生活构筑的美好愿景。
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老街,依旧存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如今这里被“文艺入侵”,汇集了各色苏州的小情小调和让人流连忘返的创意空间。
苏州太平镇
苏州太平镇,多指地处阳澄湖畔的太平街道,入口几座旧时粮仓如今虽已归为他用,却也成了识别太平老街最具特色的地标;镇内著名的太平禅寺隐秘在深巷之中,穿过几道廊后才可得豁然开朗的寺庙景观,寺前种着一棵千岁古银杏树,见证了这条文化老街的盛败兴衰。
姑苏桥面馆
姑苏桥面馆,由设计师尼克设计打造,从苏州人食面的日常出发,提取明代苏式文化的精髓,融汇现代的设计语汇,以“重拿轻放”的原则,将厚重的历史人文从一碗清汤面里不经意地引出。
°4
由木咖啡(TeakTeak Café)
由木咖啡(TeakTeak Café),是一家结合了中古家具展厅的咖啡馆,店内家具陈设淘自欧洲中古市场,也有独家合作的设计师摆件,均可售卖,特调咖啡也别具特色,店址虽路途遥远,仍值得程到访。
主理人Frank将这间结合了中古家具展厅的咖啡馆开在了接近高速出入口的苏州近郊,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大量家具存放的空间需求,另一方面大概也是习惯了老苏州人的静与慢,这里的闲适让他觉得恰如其分。在苏州生活了十几年,Frank依然喜欢时不时往老城区跑,钻入白墙老巷溜达一圈,这样的苏州情调俨然重塑了他的生活节奏,也变成了他前进方向的指引。
草芥咖啡(Tiny Café)
草芥咖啡(Tiny Café),位于平江路上的苏式创意咖啡馆,店内用时光装点,别具复古情调,从草席、茶碗到竹篮、手写纸……看似随性的空间,处处透露着创意的细节和苏式的精致。店如其名小小一间,最多也只可容纳10余人便显得拥挤,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错过。但店铺虽小,五脏却是饱满得很:老式缝纫机搭的咖啡桌、手写的红纸菜单、旧时使用的竹编椅以及集市里淘来的老苏州风物……
在这里很容易找回个体与这片土地的记忆联结,但草芥让人流连的却不只是这寻旧的外皮,以苏州独有的特产水八仙作为饮品元素,应着时节推新,从而构建成的创意咖啡体系才是它脱颖而出的秘籍,从鸡头米到蟹壳黄,漂洋过海而来的洋物被烙上了深深的姑苏印记,在苏州喝一口咖啡也是苏州特有的味道,这便是苏州的年轻人拥抱苏州的方式。关于苏州的选择往往都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苏州的旧未曾暗淡,浸入的新也不带侵略性。
还没想好名字咖啡酒馆
还没想好名字,是一间藏匿在平江巷弄中的咖啡酒馆,室内空间不大,在后院开辟出了一小块惬意庭院,小隐隐于世,营业时间也随老板心情变化,前往时建议先电话询问,以免扑了个空。
Soo&Nod 茶酒馆
Soo&Nod 茶酒馆,脱胎于传统苏式茶酒楼的模式,从当代都市人的茶饮需求出发,将一楼设定为一家以茶为特色的咖啡馆,借传统茶茗连接当代生活,二楼于晚间变身清酒吧,为苏州的夜晚创造更为立体的五感体验。
钱静漪和北则被陆文夫所创立的 “老苏州茶酒楼”里那股子“无豪华装修,有姑苏风情;无高级桌椅,有文化氛围”的情调所吸引,“逃离”上海,在苏州老街滚绣坊里又“凿”出了一个新苏州Soo & Nod茶酒楼。老苏州的茶酒楼文化素来是苏州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天光饮茶,兴余再买个醉,一张四方茶桌,几条老木凳便将士、农、工、商各界的茶客汇聚一堂,摒弃了正襟危坐的茶道、酒礼,满堂皆是家长里短的闲适,“孵茶馆”的名头也由此而来。
在钱静漪看来,“保守”并非一个贬义词,至少就苏州文化而言不是。Soo&Nod便是想将这“孵茶馆”的日常在当代延续,于是空间点滴都延续了老苏州茶酒楼的文化基因,再用他们所擅长的现代语言讲述,重现昨日“松骨晃神的得闲之处”。苏州的自然宝藏不止于此,各处挖掘,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年轻人们创作的素材。
山塘渡
山塘渡,是设计师厐喜打造的全新酒吧空间,选址于山塘街河畔,与码头相接,室内设计大量选用金属描边,配以苏式园林典型的假山造景,勾勒出现代人的风雅酒居。
°5
曾有人将苏州比作一个汉堡,上下的面包是它夯实、厚重的传统文化,而中间的馅料则是群体探索变化的可能,但无论如何延展,风味里始终有面包包裹着,还是一口的苏州味。
“求新”亦是同理,看着刚刚起步的青年文化,苏州土著也会忍不住感叹一句,“赶不上北上广的速度”,但也没见他们慌忙,举手投足里都是一种苏州人特有的笃定,要走就好好地走便是了,赶什么急,再创造也好,升级优化也罢,苏州的老本别忘了就行。
苏州有熊酒店
苏州有熊酒店由B.L.U.E. Architecture Studio创始人青山周平所打造。酒店前身为一座始建于清朝的老宅,建筑师保留下原有建筑的木结构,换新外立面,于旁侧扩建了四栋现代砖混结构的新建筑。
室内则使用原木色家具,与古代建筑室内的深色黑胡桃木形成对比,现代必备设施一应俱全。
在这里新旧自然交融,深入庭院还可见旧时古宅的园林小景,长寿乌龟在水塘里惬意游过,步入室内又感从未与现代的生活剥离。
苏州柏悦酒店
入住苏州柏悦酒店,便可饱览“人间天堂”金鸡湖的盛景。酒店室内设计出自赫希贝德纳联合设计顾问公司(HBA)之手,空间以苏州传统古宅为设计蓝本,借由其所擅长的当代设计语言细腻诠释。
不同的功能区间皆从古宅的传统布局进行提炼,从前厅天井的窗格转化到休息区的轿厅新译,姑苏古城的文化在细节的巧思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到访者的体验之中。十字海棠化为空间中串联的视觉符号,寄托了酒店对来往宾客的美好祝福。
隐庐同里别院
隐庐别院的原址“庞宅”为民国20年所建,是同里的文物保护建筑,极具江南明清民居风格和特点,也是江南明清居民建筑的经典之作。创始人罗丁先生力请来了中国顶级的室内设计师仲松和跨界青年设计师庞喜,设计团队历时三年,以“大写意”的手法,雕琢出真正的中国之美。
和一般的酒店不同,从大门进入第一进是接待室和茶室,第二进主体是别院里的唯一一间餐厅,餐厅装饰风格和房间一脉相承,后两进则是私密的客房,五间套房同属典雅的中式风格。
过云山居太湖三山岛
过云山居太湖三山岛由Cocoon Studio上海可空建筑设计工作室所设计,酒店有半廊半亭、悬坡纳景和低栖远居3个模块空间。半廊半亭,作为酒店的门户,这一由异形钢结构单坡所限定的空间,覆盖容纳了一系列独立功能空间的入口,亦构筑了内与外,房与园的边界。
悬坡纳景位于主楼顶部清水混凝土坡顶所构筑的阁楼,在与现状建筑形成协调的外部关系的同时,营造位于建筑制高点的景观公共空间。
远居是岛屿上居所的生活状态,而低栖则描绘了临湖而居的品质与姿态。以有意压低的空间高度,结合环形流动的空间格局,形成面向景观的平远视角,并建立一种席地而居的闲适起居尺度和行为模式。
🍵
旅行的意义:过了饭点,再找不到营业的餐厅在苏州都是常事。习惯了“苏州节奏”之后,心气也会随之平和起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在这里便是伦常,热爱生活、懂生活很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