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说法:在中国,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设计师或设计工作室出现。新锐设计师的行列中有越来越多才华洋溢的年轻设计师正加入其中,且表现出更为卓越的思考力,他们正参与建立出新的标准,并同时在创意与商业需求间取得平衡。
中国室内设计先锋的提问者
前浪与后浪对话的意义
2020年末,新店、新家与公共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幕后的室内设计师们备受关注,获得的机会与挑战并存。我们精选出12组“初出茅庐”,却已有独特风格和深层思考的新锐室内设计师工作室,并特别邀约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前辈们,化身导师,向年轻设计师们发起提问,在精彩的问与答之间,相互共勉。
中国室内设计先锋的解答者
新锐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
Atelier XY:建筑入室
2018年,在如恩设计研究室工作了9年的漆晓峰和大学同学、前同事也是妻子的王宇扬,一起对这些年的工作和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当时就觉得时机成熟了”,便辞职创立了Atelier XY向域设计事务所。他们即便做着室内设计,思考问题时从来都很“建筑”,而这一特质,在项目中更为明显,他们习惯将空间看作一块场域,用构筑建筑体块的方式对其进行规划、重组。
吴滨:什么样的空间是适合当代中国人的?
xy:首先是真正美的、有品味的设计,中国整体的发展迅速,但审美的速度并没有跟上,作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有这样的职责去传递美学教育;其次就是兼具实用的创作,当下的社交环境所促成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设计浪费,美感虽有但欠缺实用的东西比比皆是,可留存的少之又少,设计应该用长远视角去思考。
万社设计:先锋色彩
对于万社来说,一个项目的接洽到落地,更像是一个剧本的制作过程。品牌的初步了解是故事梗概的时期,随后的项目地点条件了解、运营的功能需求及空间的实用性考虑均是资料的收集阶段,而后的品牌故事挖掘,到专属品牌的个性及态度的概念产生,剧本的整体架构逐渐呈现,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张雷:你还会做模型吗?
万社设计:我们很想做模型,太想做模型了,做模型的过程是人与创作体之间的对话及交流,需要时间、需要理解、需要研究。但现在的项目进度都太快,快到没有时间做模型。科技发展得太好、好到不需要做模型。这个也是我们团队面临的一个矛盾点。
RooMoo:包容并蓄
10年前,设计师张睿从伦敦艺术大学室内和空间设计专业(MA)毕业,这段求学经历以及回国后先后进入酒店管理、室内设计和房地产行业的工作经历让他不仅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们,也把曾经求学时的研究方式和制作方法带到现在的设计工作中来。就像RooMoo的名字一样,四位设计师们每人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诠释方式,这种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贯穿在RooMoo的设计过程中。
张晓晓:在面向未来的设计中,年轻设计师将如何看待设计遗产?
RooMoo:我们非常重视且尊重设计遗产,但作为年轻设计师,我们也可以基于设计遗产重新思考、解构、甚至质疑传统的标准,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和用创新方式或思路去解决设计遗产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设计的魅力也非常有挑战性,我们的设计过程也充满了这样的尝试与实践。
治木设计:都市摩登
在治木设计诞生前,两位创始人各自拥有截然不同的专业经历:室内设计专业出身的易毅与拥有语言学背景的石朝思。看似无关联的领域赋予了他们多视角出发的可能,通过思想、灵感的碰撞,最终回归空间,达成治木设计作品里那些设计之外的赋能,更多的情感表达。
琚宾:如何保持对设计的热情并不断提升创作能量?
治木设计:对我们来讲,在设计上保持热情并不断提升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知人”,二是“自知”。“知人”是“大我”,是要有宽广的维度,因为设计不止是一门技术,而是包含了我们与天、地、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往高了是哲学,接地气点是生活。所以我们的思考不止是做了什么设计,还要去思考我们为什么做。
东形西见:极简侘寂
陈志曙和李超两人思考问题时总是很寂然,平和随心的调子从一开始便定下了。“东形西见”与“向内求”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性格导向的论辩主义:前者是因,代表他们看待审美的中庸态度,认为美的事物总是站在两者之间,站在东方与西方、外向与内在乃至存在与虚无之间,于是无论设计还是思考,才有了时刻“向内求”的自我审思过程。
梁志天:疫情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
东形西见:疫情让我们可以有时间沉下心去感悟空间和建筑更有深度的内容。了解作为精神体系的建筑,必须集合时代的情感去建造。同时,疫情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人之于自然的关系,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应背负更多对自然的敬畏和责任感。
FF Studio:简约未来
得益于网络的快速传播,FF Studio创始人费崎峰凭借给自己打造的单身公寓项目迅速出圈而“被迫”开了家自己的设计公司。当我们身临FF Studio工作室时,便能轻易地意识到将他人生轨迹推前的不止网络,还有建筑思维和年轻力量。如今的FF Studio依旧享受着网络的红利,大部分的订单也来自于网络平台,而因此,费崎峰也成为了新时代里,网络年轻设计师的缩影。
张健:是否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地做设计?
FF:随心所欲做不到,任性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作为90后的青年设计师,我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更好玩更有趣,也会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对周边事物的敏感度和好奇心是我做设计灵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