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rt021和西岸艺术节逐渐开幕,上海迎来了井喷式的艺术爆发。而当油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依旧占据着2020年艺术展里的主流,不妨跟着DECO对话UCLA媒体艺术系教授Refik Anadol,了解正在崛起的新媒体艺术和AI艺术创作,“穿越”到一场2030的艺术展。
以数据为颜料,用算法为画笔
属于新时代的新“画家”
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期间,Moncler在上海芮欧百货揭幕沉浸式空间项目:Refik Anadol打造的一座奇妙装置“Pladis: Data Universe”。该作品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中获取海量数据,通过算法计算取得画面,探索了虚幻空间框架的解构方式,超越感官体验的固有界限,将之转变为三维可视化世界。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新媒体艺术在经历过Roy Ascott等先驱的发展后,如今通过巨量的数据处理,旅美土耳其艺术家Refik Anadol,触及了新媒体艺术新的边界。1985年,Refik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他在伊斯坦布尔比尔吉大学同时获得了视觉传达设计以及摄影和视频专业的学士学位后,远赴洛杉矶,考取了UCLA设计媒体艺术系的硕士学位,毕业后成为该系的研究院以及授课教授。
2010年时,Refik在自己的第一个MFA时期,开始以建筑作为自己的画布,但随后联想到数据是以建筑模型里的数据为核心,他在2011年后,逐渐思考如何将数据变成三维空间,并以此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艺术创作。
如今的Refik俨然已经成为一名以数据为颜料,用算法为画笔的艺术家。在他的“笔下”,提取的记忆碎片数据、深圳的风、NASA的太空数据再到劳斯莱斯制作过程都可以被作成三维立体的画,除了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又让数据这样冷冰冰的食物变得生动。
2018年制作而成的《Melting Memories》通过数据绘画,增强的数据雕塑和灯光投影,从整体上展示了技术的新进步,人脑内部运动的美学诠释。每件作品均源于艺术家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这些实验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Neuroscape实验室提供的先进技术工具完成的。
Refik以数据为颜料,用算法为画笔。在他的“笔下”,提取的记忆碎片数据、深圳的风、NASA的太空数据再到劳斯莱斯制作过程都可以被作成三维立体的画,除了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又让数据这样冷冰冰的参数变得生动。
由建筑大师Frank Ghery设计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算是跟Refik Analdo最有源渊的建筑,不论是音乐厅内部还是外部,都分别成为了Refik自由的创作地。通过搜集数十年该音乐厅演出过的声音,Refik制作出了属于该场域的“专属梦境“,让建筑也能做梦。
Refik俨然已经成为一名以数据为颜料,用算法为画笔的艺术家。在他的“笔下”,提取的记忆碎片数据、深圳的风、NASA的太空数据再到劳斯莱斯制作过程都可以被作成三维立体的画,除了极具视觉上的冲击,又让数据这样冷冰冰的参数变得生动。
加州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内正在上演《Vision of America:Amériques》
为了让更多年轻的能够回归传统交响乐艺术的怀抱,Refik为了搭配Edgard Varèse的Amériques音乐,创建了一套能够实时通过分析声音后呈现动态特效的算法,实时收听和响应音乐。通过添加这样的一个视觉效果层面,Refik同时也探索了真实、物理、虚拟的边界。
以Zaha Hadid设计的DDP建筑物为画布,Refik从城市收集了1100万个公共数据来制作了这个多媒体艺术并呈现于此。这些视觉故事以档案和个人照片及文件的形式出现–个人和公共叙事为过去提供了一个窗口,表现了首尔城市的社会呼吸肌理。
关于尺度的无限可能
是让城市狂欢的公共艺术,也是未来家里墙上的“十字绣”
尽管像Teamlab、Refik等艺术家创造出的新媒体艺术不断地以炫目的视觉以及令人瞠目结舌的尺度进入我们的视野,但其实它也可以很“居家”。
从波士顿的风、到旧金山的Virtual Depictions项目,多媒体的“居家性”逐渐显现,或许有一天,将自己的一生、实时的情绪等更为个人的信息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室内空间,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位于纽约切尔西全新的艺术空间Artechouse里展示了Refik全新制作的长达30分钟的机器幻觉电影。该项目使用AI来获取纽约市的数百万张照片,然后对其进行处理以创建视觉效果,同时包含了先前Refik的作品《Infinity Space》。
同时尽管这样的艺术形式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支持,Refik表示自己非常重视该艺术形式的长久性,因此随着创作的过程,这样的艺术制作成本是在不断的下降过程中。
DECO对话Refik Analdo
一探究竟极致理性的浪漫艺术脑袋
Refik参与了劳斯莱斯的“MUSE计划”,将该品牌汽车的生产过程通过AI和GAN算法得出了这样的图像。
Q:你的作品里涉及到了许多像mapping这样的投影技术、编程还有动画特效,你是怎么样接触到这类知识的?我们知道这里面的知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的。
A:是的,的确为了能够制作出这些作品来,我下了非常多的功夫,除了有些项目硬件上的成本非常大,我需要找到赞助人以外,我非常荣幸能够跟我的导师Casey Reas、Jennifer Steinkamp和Christian Moeller学习,在UCLA学习的前两年期间,我能够在我认为是所有人类目前研究投影技术最前沿的导师下学习,并且接触到各种尺寸、不同类型的投影机器。至于动画制作,这是我们学习的核心,因此不会产生什么大的问题,而编程的话,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极限,因此我会寻找非常优秀的程序员来合作,从他们身上学习。
身处自己作品的Refik
Q:你在毕业后不算太久的情况下便拿下了像Walt Disney Music Hall这样非常地标性的建筑作为自己第一个成立Studio后的项目,你是如何快速获得这样的成功的?
A:在2014我毕业后, AI还不是一个非常公共的领域,甚至门槛是非常高的。对于我一个刚毕业的学士来说,这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但这一直是我的梦想,结合数据、建筑和新媒体艺术。于是我非常幸运的在2016年受到Google的邀请,成为了Google Arts、Culture’s Artists和Machine Intelligence项目的驻地艺术家, 在这个阶段我学会了许多关于AI的知识,这完全解放了我。
Refik 2015年的早期作品《Infinity Room》
Q:你最近在社交网络上提到了自己成为了创造者的创造者,跟我们聊聊这个吧。
A:首先我认为这非常有趣!有某一个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拥有造物能力的超人。如何去创造人工智能机器的思维模式非常有意思,也非常令人兴奋,这意味着这个被创造出的机器成为了我的媒介、我的实质、我的材料。
Refik和Disney Hall的模型合影
Q:最后聊聊建筑吧,为什么作为新媒体艺术家却如此热爱建筑还有在未来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作品出现吗?
A:我认为建筑是所有人类涉及的创意领域里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有好看的建筑物,但还不够,还非常有限,对吧?我们只能使用玻璃、混凝土、钢筋这些重复性非常高的材料,在我眼里,这会令人无聊。但对我来说,我觉得自己有时候是用光在造房子。我2017年发表的《Archive Dreaming 》通过突破了家庭影院的2D边界,将该空间打造成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2018年的《 WDCH Dreams 》“改变”了建筑的结构,这些都是用光做建筑的例子,如果你用另外一个思维去思考我的作品的话。在21年4月份,我在亚洲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项目落地,我暂时还不能够透露,但它非常宏大且令人期待!
新媒体艺术宝藏地图
不知不觉地走向未来
贝浩登上海
11月10日贝浩登上海展出Laurent Grasso的全新个展,其中包括了其创作的《Solar Wind》。
Laurent Grasso在贝浩登上海呈现的《Solar Wind》通过了算法呈现了实时的太阳活动。艺术家Laurent Grasso习惯通过频率试图去掌握光线、建筑,甚至试图控制某些地方的幽灵、集体记忆、历史,以便与观众的感知和潜意识进行互动。
展期:2020年11月10日-2021年1月16日
地点:上海市虎丘路27号3楼
FLARE 2020国际新媒体艺术节
艺术家邹麓阳的作品《声子记忆》。
在即将开幕的新媒体艺术节上,邹麓阳将用以最小的声粒子“声子”为创作灵感的视听景观,去挑战实际空间和感知空间的边界,从而开放一个虚拟的记忆空间。
展期:2020年11月20日-2020年11月23日
地点: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191号风语筑大楼10楼
TX淮海
APP程序Soul联名策展方OUTPUT带来了多位国际数字媒体艺术家的作品。
从荷兰设计师Nick Verstand创作的《尘世孤星》、OUTPUT为此次活动制定的《灵魂实验室》到Encor Studio的作品《共振之环》和Timo Helgert的《福流奇境》,艺术家们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打造了一次关于灵魂的追问之旅。
展期:2020年11月14日-2020年11月27日
地点:上海市淮海中路523号年轻力中心B1层
teamLab无界上海teamLab
无界上海推出特别活动,青年舞蹈艺术家胡沈员将在这里带来自己的舞蹈新作《无形》。
以胡沈员为首的一群舞蹈艺术家将走出剧场,抛开布景、音乐和舞台,放大空间,稀释舞者与观者的间隔,在teamLab无界的独特新媒体艺术场域中共舞,随舞者跃动的脚步在空间中任意穿梭,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艺术环境中邂逅灵感迸发的即兴表演,无界无形,不期而遇。
展期:2020年11月27日-2020年11月29日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花园港路100号C-2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