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88岁的Enzo Mari离世。这位被誉为现代设计先驱的意大利设计师兼艺术家,一边以最先锋的设计实践引领着对时代、社会和整个工业生产的重大变革,一边用简洁而诚恳的设计语言密切关注着大众的日常生活。
先锋艺术家,直言不讳的反叛者和真正的民主设计师
一提到Enzo Mari,虽然这个名字并非家喻户晓,但所有设计师都难掩对他的喜爱与敬佩。从一系列人人都能按图索骥制造出来的木质家具,到启发儿童创造与探索的16个动物玩具,再到装到盒子中只有椅面大小的折叠椅…… 尽管他的设计品摆在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美术馆里永久收藏,却从未脱离日常生活而变成一件只能被凝视而丧失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1932年,Enzo Mari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小城Novara,之后搬到米兰,进入布雷拉美院(Academy of Brera)进行正统的艺术和文学教育,尤其在视觉心理学、结构感知和设计方法论方面投入了大量学习和研究。在成为一名设计师之前,他专注于视觉实验的艺术创作,这些早期作品探索着视觉、感知、光影的运动和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也成为他日后在工业设计实践中的主题与理论基础。
整个20世纪50-60年代,Enzo Mari一边在各个大学教授视觉艺术和设计方法论,一边和他的艺术家同辈们到处办展,参与前卫艺术活动。他的作品在米兰三年展(Triennale Milano)、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ial)和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中均有展出。在加入动态艺术组织(Kinetic Art)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对他带来巨大影响的艺术家兼设计师Bruno Munari,他和Munari一起活跃于当时的前卫艺术场景中,并以大量创作挑战着艺术与设计的边界。
Enzo Mari的很多设计品乍一看更像艺术品,它们不仅在形式上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还富有启发性的设计内涵,常常引发人们对日常事物本质的思考。曾经在意大利都灵现当代艺术馆(GAM)举办的展览’Enzo Mari: l’arte del design(the art of design)’展出了部分他早期的实验艺术和雕塑、装置作品以及大量他的设计经典,展览陈列上没有刻意区分他的设计品与画作、雕塑与装置作品。之所以将展览命名为“设计的艺术”,是因为Enzo Mari曾对设计的艺术性提出质疑与灵魂拷问:“设计是什么?也许有一种叫做设计的艺术?一种不只是简单模仿造型艺术、绘画与音乐的艺术?”
Enzo Mari的设计师生涯始于他和意大利设计品牌Danese的长期合作,50年代末开始,他便为Danese设计了一系列旨在“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的家具及小型生活用品,它们造型简洁,富有独特的设计巧思,且经得起日复一日的使用。这些经典设计不只被收藏在各大博物馆的展厅里,如今依然被大量生产,你可以买到并真正使用它们。第一眼看到Enzo Mari的设计,你便可以感知到整个设计过程,如何从一块不起眼的材料转换成一件充满诗意、简洁且兼具实用性的设计品。在探寻背后每一种设计涵义的过程,你会被设计的力量与美感打动。
在意大利语中,“设计”一词被写作“progetto”,而design通常意为装饰性,这一传统恰到好处地诠释了Enzo Mari所坚持的设计理念—“设计”并非指向一个具体的物质结果,而是整个设计过程。这个“设计过程”不仅仅为了满足某个现代审美的形式,还必须肩负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为什么Mari的设计总是充满温暖的人情味与可贵的人文关怀。他渴望通过设计变革并改善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从企业家、工厂工人、工匠、经销商到普罗大众,从材料、技术、工具到生产等,同时不丢弃设计的完美形式。这是Enzo Mari 60年来始终遵循并实践的设计准则,一个乌托邦式的设计理想,至今从未改变、妥协或放弃过。正因为如此,你经常能在各个场合看到、听到或读到Enzo Mari对当代设计犀利而尖锐的批判,咆哮着“设计已死”,痛斥着现代设计被五花八门的审美符号包裹着逐渐走向商业化的命运。
2020年的今天,在Enzo Mari离世两天前,米兰三年展刚刚开幕了关于Enzo Mari的全新回顾展,也因此蒙上了一丝对大师陨落的失落与遗憾。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设计的精神导师,实践者和艺术先驱,我们特地询问了12位设计师朋友,让他们挑选出心中最喜爱12件经典作品,解读并详述了Enzo Mari对今天的设计产生的影响与启发。
12个ENZO MARI用以改变日常生活的经典设计:
用设计师的视角解读Enzo Mari的作品
1. Sedia 1 Chair of Autoprogettazione,1974
Artek, 2010
李希米
Ximi Li Design设计工作室及UrbanCraft品牌创始人
“这是一组Enzo Mari在1974年就推出的产品,甚至推出了一本制作手册,让人们用一些最基本的木条和钉子就可以自己制作,记得第一次看到这组产品的时候惊讶于它的简单直接,整体造型没有很惊艳,就是一些基本的木板及木条构建出一个坚固的家具实用体,但逐渐的理解了这组产品背后的价值,它让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和使用,即使在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这不单单仅仅是产品造型的问题,还涉及到观察角度及社会学的一些问题,这方面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的。二战后在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涌现出了一些大师,他们处于社会的加速变革之中,不像他们下一代的设计师处于平稳的商业环境中,会思考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很多设计都具有启迪意义,把设计的责任推向了更高及更广的维度,Enzo Mari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之一,这样的大师会让人看到他作品的时候关注到很多需要被关注却又时常被忽略的问题,他们开启了一个时代,让后面的设计师对于设计这个定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
Henny Van Nistelrooy
StudioHVN创始人
“对我来说,提到Enzo Mari的第一件作品肯定是Autoprogrettazione. 而我实际想说的是在他设计完Autoprogrettazione系列之后出版的这本同名的家具制作手册。《Autoprogrettazione》指引人们使用最基本、简单、标准的木板而动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设计。他在书中真诚而清晰地描述了他作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正面或意想不到的反馈与敏锐的洞察。我在学生时代买了这本书一直保留到今天,他让设计参与到它的使用者中的做法一直影响着我的设计,同时让我学会倾听大众的反馈。”
2. Putrella Tray,1958
Danese
蔡烈超
Mario Tsai Studio创始人
“这个托盘我也是印象深刻的,他的设计总能赋予最常见的材料意想不到的应用方式。他的思考方式和对设计的戏虐在属于他的年代无疑是最具开创性的。对我来说,他对我影响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考方式,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不仅仅在于形和工艺的独创性,新的思考方式的转换是另一个维度的创新。要说到具体想收藏的作品,我觉得我不会收藏。Enzo Mari对于他自己的设计的期望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可能有一天沿用Enzo的思维和方法去创作一件属于Sedia组装式的家具,我觉得这才是Enzo给人的启迪和遗产。”
3. 16 Animals Puzzle,1957-1960
Danese
李希米
Ximi Li Design设计工作室及UrbanCraft品牌创始人
“最开始深入研究这组产品的时候我还在意大利工作,因为当时一个项目要给儿童设计家具,关于拼图积木这种玩具形式,我们做了广泛的调查,而Enzo Mari的这组16个动物是不可跳过的一环。当时就觉得整个产品的编排、动物的造型都是精良考究、形神兼备。当时市场上有很多受他的启发开发的玩具,但都无法达到或者超越他。而且这是他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孩子缺少玩具而为自己的孩子开发的,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父爱的人,这是一件带着爱的作品,相信他的后代也会从Enzo Mari的各种生活细节里感受到父亲对他们的爱吧。”
Tiffany Shi
H.N.LIN空间美学馆联合创始人,Superoganism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这套经典的16个动物的玩具我的大小儿子都玩过,当时惊叹于它纯真又简洁的动物造型与完美的细节设计,同时它比任何当代的玩具都更益智,也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创造性思维。每块拼图下面都带着浅浅的图案,是可以方便小朋友们找到正确的图案把对应的puzzle放上去,我觉得非常人性化又充满童趣。”
4. Timor Calendar,1963
Danese
Tiffany Shi
H.N.LIN空间美学馆联合创始人,Superoganism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我在2013年去MET的时候看到的作品,心中很感动,他的设计想法很简单,就是让你每天动手记日子,不需要电源,你可以永远记录下去。Enzo Mari的设计总是在思想上启发我,让我思考自己的设计与空间的相处,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不严肃但处处充满生活的智慧。”
5. Paros Vase,1964
Danese
Tiffany Shi
H.N.LIN空间美学馆联合创始人,Superoganism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这套摆在我家里的Paros Vase很有建筑感,用一块实心大理石挖出来,带着被敲碎的原始痕迹,非常重,即使不插花的时候也很美,你总是不自觉地被它的比例、线条和造型所吸引,插花的时候就更美了!”
6. Samos Bowl Model B,1973
Danese(MOMA永久收藏)
陈福荣
CHEN FURONG STUDIO创始人
“两年前在纽约的MOMA看到Enzo Mari的Art piece的作品。从他做设计推崇的公共参与理念之外,我对Enzo的了解更加立体了。这件作品特别的纯粹、轻松,富有雕塑感,我再回想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都拥有这些逻辑与美感。令人敬佩的人离去,但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作品指引着后辈的方向。心中唯有保持着敬仰的心,去做更多对这个世界友好的设计。”
7. In Attesa Wastepaper Basket,1971
Danese
陈旻
陈旻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废纸桶是我最爱的一件Mari大师的设计,简单地将圆柱做倾斜切角,形成丢弃废纸时更便捷的方向;更巧妙的将注塑成型中最让大家头疼的缩水问题转化成了废纸桶上边缘更利于抓握的把手,真正做到化腐朽为神奇!Enzo Mari对于我来说远远超出了设计师的范畴,他是伟大的哲学家和践行者。他的作品直白又极富思想层次,对各类材料和工艺都有超凡的理解力和深度。他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大象无形。简洁的内涵在他的作品中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仿佛一张纸就能被他诠释成册,再精炼的用一句话甚至一个字表达出来。这永远是我学习的目标!”
8. Sof-Sof Chair, 1971
Driade
李希米
Ximi Li Design设计工作室及UrbanCraft品牌创始人
“这是一把结构和软体分离的椅子,金属支架起到了一个完全支撑的作用,而座垫和靠垫的形体本身就是一个垫子,并没有做任何多余的设计,等于是置换了它本身应有的一个使用区域,被移植到了sof-sof椅子的金属架上,让人们对于产品功能外有了更多一层的感受和思考,这让我们看到即使在非常日常的产品中也可以有新的使用场景及功能。这种观察力一直贯穿于Enzo Mari的职业生涯中,让他对于很多日常的产品都有其独到的观察点,从而让普通的物件具有了不一样的存在方式及意义。”
9. Uno, La Mela Silkscreen Art Prints,1963
Danese
邱思敏&邱思涛
QIU Design创始人
“我非常喜欢Enzo Mari这套苹果和梨的设计,它在设计上减少和消除多余的细节,将图像转化为符号,追求物质的本质,表达“自然”的真正含义。可能是还在大学的时候看到他的作品,如他的Sedia椅和他的插图,都是用尽可能简单的形式去表达,剥离技巧,给我带来一种本能且原始的内在创造力的感受,对我影响很深。同样地,Piet Hein Eek的作品对我来说也有这种很原始的出发点。”
10. Segusso wall hanging,2000
Flou
Henny Van Nistelrooy
StudioHVN创始人
“是什么让Enzo Mari如此鼓舞我,他作为设计师却展现了很多层面,既是工匠又是思想者,传统却进步,政治的又观念的。他既为成人设计产品,也可以为儿童开发玩具,同时还参与了每个设计项目的不同层面。这幅为Flou设计的挂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展示的是一座古罗马神庙的废墟,图像中的废墟展现了一个特定角度,所以当挂毯挂在房间中,建筑图像在空间中创造了一种视错觉,它展示了现实与图像透视之间有趣的联系。这个作品的第二层涵义是他使用的(quilted textile)绗缝纺织工艺,并让挂毯呈现出三维效果和手工外观,废墟图像用丝网印刷印在织物上,以适应大规模的工业量产。然而,他的图像覆盖在非常纤细的细线上,微妙的阴影却带来强烈的3d效果,这图像与纺织品之间的平衡关系让它看起来像是手绘的。这种工业制造和工艺外观之间的动态平衡赋予了它独特而微妙的特性,使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吸引力。”
11. Tonietta Chair,1985
Zanotta
梁伟
CasaCasa创始人
“这把椅子是Enzo Mari在1985年为Zanotta设计的椅子,灵感参考了Thonet故得此名。当时我在订货的时候完全没有想过要进这把椅子,直到我有机会去Zanotta Showroom亲自坐在它上面时,才被这把精致小巧椅子却为身体支撑的每个细节带来极为舒适的体验而折服,即使身材高大的人也不用担心它的舒适性。从外观上,它很接近Thonet的经典外形,但他使用了更为现代的材料,让它贴合现代的生活方式。Enzo Mari是一个酷爱思考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设计理想的设计实践者。对我来说,Enzo Mari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他设计的真实,诚实地遵从内心对设计的初衷。我在现实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思考训练,什么才算是个好设计,我为我的客人选的这件作品10年20年后又会是怎样的?它仍然会是个好设计吗?这样的思考我在Achille Castiglioni, Enzo Mari, Dieter Rams等人身上都找到了不同的但同样精彩的答案,然而诚实是他们的共同点,让我辨清了什么是故作玄虚的形式主义的设计,什么才是隽永的设计。”
12. Why write a book on Enzo Mari,1997
François Burkhardt
邱正
DEMO Studio联合创始人
“这是去年我在东京一家最喜欢的书店买到的一本关于Enzo Mari的老书。我觉得作者能非常客观准确地去解读他的作品,以及能对他的方法论做出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呈现。做DEMO创刊的时候有幸约到了他的采访,也是好不容易约到一位他的世交的女儿帮我们完成了采访,出于身体原因他已经很少接受采访了,尤其是登门拜访,我不确定DEMO是不是最后一个登门拜访的媒体,也正是如此才让我感觉好像完成了一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