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铁观音

传统型铁观音,从中午采摘鲜叶到第二天制成毛茶,需要超过30个小时,不仅在晒青时要看老天的脸色,每一个步骤还要求经验丰富和技艺熟练的制茶师来完成。因为复杂和辛劳,传统铁观音制法在安溪的土地上几乎绝迹。而李少杰定意要找回橙黄明亮、香高浓郁和浓厚的回甘。

Leaf, Plant, Flower, Tree, Woody plant, Flowering plant, Plant stem, mock orange,
Highland, Hill station, Vegetation, Plantation, Mountainous landforms, Natural landscape, Wilderness, Mountain, Plant, Darjeeling tea,

没有人说得清李少杰口中的“圣妙香”,是何种神奇的“观音韵”。那是十五年前,他喝到一款安溪南岩铁观音,拿起茶碗盖,深深地吸气,清新的兰花之香中混合着奇妙的、却又不同于鱼腥气的“腥味”,他寻思着,这一簇叶子,经历了怎样的土壤、气候和人工,竟能散发出令他至今念念不忘的气味?铁观音源起于福建安溪,有南岩“王说”和松林头“魏荫”两种说法,不论故事真假,安溪的不少家庭,祖祖辈辈都靠铁观音谋生。作为介于绿茶和红茶当中的“青茶”,半发酵茶铁观音算得上是所有茶叶中制作工艺最复杂的一种。其中传统型铁观音,从中午采摘鲜叶到第二天制成毛茶,需要超过三十个小时,不仅在晒青时要看老天的脸色,每一个步骤还要求由经验丰富和技艺熟练的制茶师来完成。

Leaf, Plant, Flower, Tree, Woody plant, Flowering plant, Plant stem, mock orange,

传统型铁观音选择老枞茶树上的成熟芽稍。

两次茶王赛

秋茶时节,是整个安溪最忙碌的时候,沿着盘山公路行驶的一个多小时,家家户户都围绕着茶叶工作,茶园里采摘鲜叶的机器吱吱呀呀,家门口都摊晾着刚摘下的鲜叶,有些人家已经打包好大袋大袋的毛茶。有时候,李少杰也会趁着秋茶制作的时候,从香港特地飞来,看看自家的茶,是不是又离心中的“圣妙香”近了些。

这两天山里的天气很帮忙,至少没有像采春茶那会儿,半个月都在下雨。在制作铁观音的过程中,“走水”(失水)的质量决定了茶叶的香气、色泽和味道,鲜叶采下之后的晒青和摇青都是帮助茶叶缓慢、有控制地走水。为了将无法掌控的自然因素降低到最小,很多茶商使用空调机和除湿机来代替阳光,也就是“空调茶”,但是没有自然的味道,是李少杰无法接受的。

李少杰曾独家代理Baccarat、Lalique、Van Cleef& Arpels、Hermès、Christofle等品牌,上世纪80年代,他前往台湾考察,对台湾茶庄的经营印象深刻,从小爱茶的李少杰,盘算着,自己代理了这么多奢侈品牌,为什么不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茶的品牌?他起初着手福茗堂的经营时,铁观音有固定的供应商。十年前,他喝了采购的春茶样品后,有些不乐意,问,“这种茶怎么能喝,怎么能卖?”茶艺师们很无奈,说,“老板,你真的不知道,现在没人做传统茶了。”

这一年秋天,李少杰决定自己去采购茶叶,还真的是一斤都没有买到!供应商甚至拒绝了以传统制法制作铁观音的要求,三十个小时内多次的摇青、包揉需要持久的体力,非老年茶师能胜任,大部分年轻人则选择外出打工赚钱,正逢清香型铁观音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只要有香气,总能出手,它也确实有一种年轻的味道,金黄茶汤、清香兰花和鲜醇,但烘焙成接近绿茶的青色,对身体并不健康。李少杰想要找回橙黄明亮、香高浓郁、浓厚的回甘和更健康的烘焙方法。

在摇青过程中,鲜叶开始发酵,出现红边,经过包揉,最终定型。通过包揉,即用纱布紧实地包裹杀青后的茶叶来进行塑形。

从安溪回厦门的路上,李少杰对茶师万家春说,他做了一个决定,准备在山上盖厂,恢复传统制作工艺,万家春听了差点没撞车。其实,盖厂不难,难的是找依然怀有传统技艺的茶师。有趣的是,虽然传统型几乎绝迹,当万家春到源头找人的时候,每个师傅都拍胸脯夸自己做得好。于是,在2003年秋天,万家春就在当地举行了一场茶王赛,前三名有丰厚的奖金,比赛吸引了二十多位茶师,等到前三名尘埃落定,第四名就开始抱怨了,“为什么只差一个名次,我就没有钱拿了?”第五第六名也跟着起哄,万家春为了摆平这场纠葛,决定再比一次,而且提供相同的鲜叶原料,保证比赛的公平,哪知第四名依然是第四名。第一场比赛的前三名被请来制茶,尽管一年中只有两季制茶,加起来不过一个月的时间,茶师却是每个月都有薪水,到了春茶和秋茶季,还会加钱。

尽管如此,茶王赛的前三名,已经失传了许多传统工艺,比如如何保留茶叶的红边,如何做到香蕉色,李少杰不得不请来专长茶叶加工和审评的季玉琴老师,她曾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参与编写了《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优茶加工技术》 等。

Plant, Grass, Flower, Tea plant, Plantation, Crop, Groundcover, Green tea, Flowering plant, Cash crop,
Plant, Leaf, Flower, Tree, Flowering plant, Woody plant, Laurel family,

第一年的成果十分惨淡,只做了五十斤茶叶,公司财务急得跳了起来,“投入这么多,就只有五十斤?”最令李少杰头痛的是,这五十斤完全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只能留着自己喝了。经过两年的磨砺,李少杰觉得,这茶可以拿出来卖了。经过两年,我觉得这些茶可以卖了,李少杰说,“我就是养着他们,他们记得一点点父辈制铁观音的传统方法,于是开始和季老师一起研究,季老师有很强的理论。我记得有两次做得很不错,但焙火不行,可惜了。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茶叶的质量就会被影响。”

当时真的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松林头的这座厂房还没有建起,万家春记得,每天早晨起床,一开窗就是一层厚厚的蚊子尸体,只有他和季老师两个人,他说自己被老板骗了。后来加入的王海南茶艺师,回忆起最初上山制茶的日子,最清晰的莫过于,在安静到骇人的夜晚,可乐罐子被风吹得咕噜来咕噜去。

十年之后,李少杰在松林头和南岩分别建了两座工厂,代表南岩“王说”一派的,是当年茶王赛的第一名,“魏说”一派松林头的制茶师则是在两次比赛中都获得第二名的魏有乐,以及年轻的郑海宝。

手摇红边

下午五点,摩托车驼着魏有乐的两大袋鲜叶开上松林头,阳光正好,风力适中,61岁的魏有乐和他的助手在门前的空地上铺开叶子,开始晒青的工作。通常,鲜叶的采摘时间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四点,以当天阳光而定,最好能让鲜叶先走掉一些水分,再进行采摘。晒青的目的同样是走水,鲜叶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凋萎,“蔫了,软了”,是茶师判断结束晒青的标准。

Plant, Grass, Flower, Herb, Perennial plant,
Plant, Cuisine, Herb, Food, Dish, Nepenthes,

有乐蹲下身,不时拿起鲜叶在手里搓捏,原本肥厚鲜绿的鲜叶,经过一小时左右的晾晒,开始无精打采。他忙乎着把鲜叶收到晾青的屋子,马上就要进行第一次摇青。

“绿叶红镶边”是传统铁观音的标志,直接体现了摇青时机械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所以摇青是制造红边的关键工序。有乐将所有晒青完毕的鲜叶,分放在各个圆筛中,将准备好的粗绳一头系于筛上,一头紧紧系着悬梁,熟练地以划圆圈的方式匀速摇动圆筛,鲜叶上下左右地起伏摇动,一片未落,看似轻松,实际用力很重。在整个松林头工厂,只有有乐熟练掌握了手摇的技艺,这还是他从小跟着父亲学来的。

摇完一次后,有乐将筛放到晾青架上,取下另外一个筛继续手摇。传统型要求静止发酵时间较长,需要十小时左右,这十小时中,摇青次数最少也需要四五次,摇青、晾青交替进行,这意味着夜晚,茶师也得起床摇青。如果摇青时间少,叶片受到的摇力少,就会造成走水不足,产生苦涩味。

魏有乐的祖祖辈辈都以茶叶为生,他从小跟着父亲学做茶,喜欢研究怎么晒青,怎么摇青。和他纯熟的技艺相比,有乐的表达逊色很多,晾青休息的时候,他更喜欢抽上一根烟,安静地坐着。魏有乐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因为做茶太辛苦,儿子并没有学习怎么做茶,而是经营着一家茶店,有时候也卖父亲自己做的茶。“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太辛苦了,最后一次摇青,要摇半个小时,很辛苦。”有乐的福建口音很重,常常不知道如何用普通话来表达,他叹息着会摇青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也有机器摇青,但就是做不出手摇的漂亮红边。每年春秋季,经他手制作的铁观音有六百斤左右,制茶结束后,他会去看望嫁到各地的四个女儿,也会打理打理茶园。

松林头工厂里一共有两套“设备”,除了魏有乐之外,还有一位制茶师——郑海宝。36岁的海宝,有一个18岁的儿子郑豪杰,做秋茶的时候,平时在厦门市里打工的豪杰就会跑到山上来做帮手,边学边做。

事实上,每个师傅从原料到摇青到包揉都会有些微差别,所以每个人的“作品”也会有差异。万家春在对“圣妙香”思索了多年之后,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理解——因为天气和制茶师的不同,组合出复杂奇妙的香味,就是“圣妙香”。


通过包揉,即纱布紧实地包裹杀青后的菜叶来进行塑性。

盲品

晚上一轮的摇青结束后,季玉琴叫上有乐和海宝,上二楼进行盲品。她取了四包昨天刚刚制作出来的茶叶,包括有乐的,海宝的,以及来自于其他制茶师的作品。

“海宝,有乐,等下,你们告诉我,觉得哪一个最好,哪一个不好,为什么。”季玉琴按下冲泡定时器,盲品开始了。

第一泡,有乐和海宝,认真地一个一个闻茶盖,喝下四杯茶,在口中发出滋溜溜的声响,无人发声。铁观音以第二泡为最佳,喝完第二遍之后,海宝指出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款,并且相信就是他昨天的作品。

“有乐,你说呢?你同意海宝的判断吗?”季玉琴等待着有乐的回答。

有乐指出了和海宝不同的一款茶,但他不确定是否是自己做的。

大家略显紧张地等待季老师的回答,“首先都是好茶,如果要说最好的,我同意海宝的判断,的确是这款茶最好,味道清新,有回甘,而且,就是海宝做的,”季玉琴说道,“海宝,你这两年进步很大,但是感觉昨天的原料还可以更好。有乐,你昨天的茶,有点熟透的味道。”

“你看我还是很公平的,没有说自己的茶是最好的。”有乐有些不服气地回答。

盲品结束后,一切又安静下来,山里的暗夜,除了零落的星星,没有一点亮光。季老师说,第二天上午,晾青房里的香气,会浓郁得醉人,这是茶叶芬芳达到最高潮的时候。

第二天清早最后一次摇青,在我们的睡梦中进行,等到上午11点,晾青房满溢着浓厚的兰花香气,这或许是三十个小时工序里最令人激动的一刻。为了凝固这一刻的香气,需要利用70度高温,钝化茶叶里的酶,让它失去活性,也就是“杀青”。

季玉琴介绍说,铁观音茶叶从昨天下午到今天十几个小时,是慢慢发酵,不像红茶两三个小时的快速发酵。茶多酚本来没有颜色,当多酚氧化酶和空气这些条件具备了,才会变红,红边到一定程度,不要再变红,就需要杀青。在机器里杀青多久,也依据茶师的经验而定。

中午到晚上7点左右,有乐和助手将进行茶叶的塑形工作——包揉,也就是用纱布紧实地包裹杀青后的茶叶,以专门的手法进行滚动推揉,这样拆、包来回七八次后,最终形成紧结、弯曲、圆紧的形状。过去没有任何机器的时候,包揉完全依靠人力,后来开始用牛和马来拉,好像磨米一样,现在已经有机器的帮助,但多次包揉依然考验着茶师的耐力。

整个下午,有乐和海宝各自重复包揉,拆开,包裹,揉捻,间歇抽烟休息。下午五点,海宝的儿子郑豪杰,又带来了中午采摘的鲜叶,太阳躲到厚厚的云层身后,晒青的工作又开始了。

传统铁观音制作工序


铁观音的质量形成主要在摇青和静置过程中随茶失水(走水)发生一系列缓慢的生化变化,尤其茶多酚物质氧化程度的变化而形成色、香、味。

People in nature, Green, Grass, Crop, Plant, Grass family, Tree, Adaptation, Field, Farm,

中午 采鲜叶 要求开面采,即顶芽停止生长(形成驻芽)再采摘,午青采摘上午十一到下午四点

People in nature, Grass, Mountain, Recreation, Leisure, Hill, Tourism, Grassland,

下午五时 晒青 一小时左右,让鲜叶有些凋萎变软,最佳温度22度左右,湿度80度以下

Plant, Leaf vegetable, Spring greens, Vegetable, Leaf, Herb, Flower, Chard, Food, Farm,

下午六时 摇青-晾青 (两次左右)晚上十一时 摇青-晾青 (两次左右)次日凌晨五时 摇青-晾青(一次)来回次数视实际情况而定,摇“匀、活、红、香”

Herb, Plant,

上午十一时 杀青 以保持最浓郁的香气

Leaf, Hand, Plant, Play, Vegetarian food, Pattern, Gesture, Food, Herb,

中午十二时 开始塑性——揉捻/包揉来回七八次(视实际情况而定)毛火-包揉-定型晚上七时 足火/复烘(高温煤火)

Thread, Textile, Carving, Art, Artisan,
Highland, Hill station, Vegetation, Plantation, Mountainous landforms, Natural landscape, Wilderness, Mountain, Plant, Darjeeling tea,

晚上九时 制成毛茶,除梗后可泡茶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