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730万怎么办?当然是不理性地花掉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Audience, People, Crowd, Event, Auditorium, Academic conference, Convention, Lecture, Conference hall, Seminar,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Poster, Font, Illustration, Logo,


颁奖词:「理查德·塞勒将心理学上的现实假设用于对经济决策的进行分析。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



2008 年 9 月 15 日清晨,华尔街并不比往常平静有序,人们行色匆匆,眉头紧锁,有一部分人快速进入办公室将个人物品打包,放入行李箱中。

这不是一次常见的公司搬家,而是美国第四大投行的轰然倒塌:就在当天凌晨 1 点,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 11 号破产保护法案。高达 6130 亿美元的债务总额压垮了这家有 158 年历史、两万多名员工的华尔街巨擘。


以此为标志,一场金融危机波及全球。

White-collar worker, Suit, Businessperson, Formal wear, Outerwear, Tuxedo, Job, Business, Gesture,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伦敦公司的员工离开公司。

这正是几年后华尔街最能写的作家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一本 266 页的《大空头》中的场景之一。而在其改编的电影中,邀请诸多名流客串,其中就包含我们的主角,经济学家理查德·H·塞勒 (Richard H. Thaler),他在向少女明星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对着镜头,以赌博为例,实地讲解什么是合成型担保债务凭证(Synthetic CDO,Synthetic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Facial expression, Photo caption, Media, Human, Adaptation, Movie, Conversation, Photography, Font, Television program,

电影《大空头》截图

理查德·H·塞勒,1945 年生人,1974 年拿到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位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其实并不是一个学术历程一帆风顺、毫无故事的学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一手参与创建的行为经济学曾被视为经济学的旁门左道。


30 岁时,塞勒才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生命的价值——来自劳动市场的证据》,在一份算不上经济学界主流的期刊上,第一作者还是他的导师。当时他的导师并不认可塞勒的研究兴趣,「我们先前对他没多少期待」。

他人生的尴尬时刻不止这些。

Sky, Building, Landmark, Architecture, Place of worship, Church, Medieval architecture, Cathedral, Parish, Abbey,

芝加哥大学


而当塞勒拿到芝加哥大学教职时,1990 年拿过诺贝尔奖的芝大教授默顿·米勒(Merton Howard Miller)说没挡下这个任命是「每代人都会犯下自己的过错」。在校园里,默顿碰见他甚至不愿意同他有目光接触。而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德高望重的波斯纳大法官(Richard Allen Posner)旁听了塞勒的演讲之后评价道:「你们根本完全违反科学!」



行为经济学为何冒犯了传统主流经济学?



这门学科试图将心理分析中的认知、情绪、个性、情境等因素引入到经济研究当中,进而去修正主流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等基本假设的不足。


早年,塞勒就在学术会议上被知名的经济学家问:「如果你说的是对的,那我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如果你们行为经济学是对的,那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连基本假设都靠不住的散沙学问咯?那我所擅长解决的最优化问题还有意义吗?



然而,人类的非理性经济行为确实存在,并影响整个人类生活。

Audience, People, Crowd, Event, Auditorium, Academic conference, Convention, Lecture, Conference hall, Seminar,


理查德·塞勒

他到底在研究什么?


1.非理性经济人



在大学教授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时,年轻教师塞勒先生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一次满分为 100 分的考试,全班平均分只有 72 分。原先考虑到考试难度可能会造成平均分偏低的塞勒其实已经将考试等级做了调整,80 分以上会得到 A 或 A-,65 分到 80 分是 B,只有 50 分以下才连 C 都拿不到。最终的成绩是以等级表示的,呈现结果其实与一般考试并无二致。

但这偏低的平均分令学生们情绪愤怒。


为此,塞勒重新设计了一下,将总分定为 137 分。

一来会明显“提高”平均分,人人都爱 90 分以上甚至过百;二来 137 不是一个利于心算的数字,学生无法直接换算成百分制对应的分值,也就巧妙地掩饰了教授打的算盘。


皆大欢喜。


这是塞勒收集的人类非理性行为案例之一。

理性经济人不存在的,在面临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实在太多,后果则比学生的情绪问题要严重。正如 2008 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普通人、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都没有料到它的发生。



2.心理账户

天冷了,你需要买一床厚被子。打开某购物网站,你常去的那家店正在进行满减活动,于是你的购物车里除了秋冬款被子,还放进去了居家拖鞋、毛毯和沙发靠枕,即使你根本都没有一张沙发。心满意足下单之后,你的主要感觉并不是我花了多少钱买了一堆东西,而是,这次我又省钱了。

打折、促销是卖家永远不能小视的消费推动力,一次看上去划算的交易让人快乐,超市里 9.99 元的定价和总是比实际价格要高的建议零售价都是取悦消费者心理账户的不二法门。



另一种情况里,你的妻子想买貂,但她觉得太贵了,一个月后,你以同样的价格买了一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她非常开心地接受了。注意,你们所有的钱是放在一起的。


经济学帐户以数字为标准,一块钱就是一块钱,相互之间是可以替代的,只要绝对量相同。在经济学账户里,你花了比预算多得多的钱来完成这次购物,你们花了同样的钱买貂而已。


而在心理帐户里,对每一块钱并不一视同仁,而是视来处、用处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态度。相对于经济学帐户,心理帐户的存在似乎更明显影响了我们的消费决策。


3.禀赋效应


你花了 500 块钱买爱豆的周边,即使现在你不爱了,放到某平台转卖,你把定价写为 666 元,有人问能不能 600 块,你说不能。

这就是禀赋效应。你拥有的东西属于你的一部分禀赋了,与你即将拥有的东西相比,你更看中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一个人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

通过一些实验设计,塞勒发现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利害的权衡是不平等的,对"避害"的考虑远大于对"趋利"的考虑,出于对损失的畏惧,人们在出卖商品时往往索要过高的价格。



除了消费行为,塞勒在政府政策、金融市场的投资与决策、博弈论等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



还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本人的遗嘱中只设立物理,医学,化学,文学及推进全球和平 5 个领域的奖项,最初的诺贝尔奖并不包括经济学。直到诺贝尔奖颁发了六十多年以后的 1968 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了经济学奖,放到诺贝尔奖的评选体系之中——这其实是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围绕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争议和质疑一直都存在,甚至有一些得主认为这个奖应该被废除。


这大概算是,一个假的诺贝尔奖。

People, Product, Event, Crowd, Audience, Fun, Cheering, Fan, Leisure,

当地时间 2015 年 9 月 17 日,美国马萨诸塞州,2015 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哈佛大学举行。


另外,哈佛大学的教授们还弄了一个搞笑诺贝尔奖(IgNobel Prizes),每年获奖的学术研究可谓是“外表荒诞无节操,内心高洁学问高”。



去年,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在介绍搞笑诺贝尔奖时特别提到,“理查德•塞勒因其长期撰写的专栏 Anomalies 而值得一个搞笑诺贝尔经济学奖。在专栏中,他会问经济学同僚一系列看似显而易见、但以经济学来看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并奉劝搞笑诺贝尔委员会应该抓紧,因为「塞勒很可能会在获得搞笑诺贝尔奖之前拿到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7年10月9日,201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

作为一名炒股高手(近二十年的投资收益比巴菲特还高),当塞勒被问到拿了900万瑞典克朗的诺贝尔奖奖金(约合730余万人民币)后是否会「像常人一样」用掉时,他笑了笑:



「按照我的理论,我会尽量以不理性的方式花掉。」

People, Selfie, Gadget, Photography, Electronic device, Technology, Event, Mobile phone, Smile, Smartphone,


当地时间10月9日上午11时45分(北京时间9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H·塞勒 (Richard H. Thaler)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对于世界经济所作的贡献。图为塞勒在芝加哥大学为其举办的庆祝大会上。

建议阅读:

- 理查德·泰勒, “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关于世界的思考,从个人到商业和社会. 2016: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Thaler, R. H. (2015) . Misbehaving :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 W. W. Norton & Company.
- 卡斯·桑斯坦, 理查德·泰勒., 助推:我们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2009: 中信出版社.
- 理查德·H·泰勒, 赢者的诅咒:经济生活中的悖论与反常现象. 201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撰文/kylin 编辑/小羊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