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撤到现实主义,这是先锋小说家夏商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转向。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东岸纪事》,重构了现代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以机敏、细密而又诙谐的写作风格,谱写了一部“浦东版清明上河图”的平民史诗,显然是21世纪以来华语小说的重大收获。
在《东岸纪事》之前,夏商先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早期,他写了丰富的中短篇,每一篇都具绚烂可观,并引起了小说界的关注。而后,他尝试长篇写作,《裸露的亡灵》、《乞儿流浪记》,以及新出版的《标本师》均收获佳评,其无论是在形式上的实践,还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都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当代华语小说的边界。
当代文学批评者们认为,蛰伏多年,《东岸纪事》彰显了夏商在后先锋文学领域创作的野心,从而也在日渐成熟的当代文坛找到了他自己的位置。而在另一个层面,这部43万字的巨著,也是理解上海这座大都市刚刚发生的前现代的故事,小说家没有选择人们对上海最熟悉的一面来描绘,而是回溯或下潜到这座城市前现代的语境中,在细致又耐心的挖掘中,用质朴的材料编织了浦东底层人士的生活长卷与爱恨情仇,其最为本色的人性,构成了极具戏剧性的冲突与故事情节。
如果正如诗人洛厄尔所说,写作是一场纠正。那么,《东岸纪事》意义在于,它也是一场纠正。对于当今全球资本化身的浦东形象,我们的记忆早已迷失于其中,全球资本的叙述早已格式化了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变得越来越平面化,浦东就居住在这样一个形象里,但夏商的《东岸纪事》通过43万字的追溯,以小说的古老力量,纠正着全球资本的叙述,也纠正着大众传媒对它的叙述。
诗集推荐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作者:包慧怡
包慧怡的诗具有一种罕见的女性气质,它不同于诗歌角色中的女性意识;它更近乎法国人德鲁兹指认的——在写作中成为女人的那种深刻而自觉的生命冲动。
《费华铎的四个瞬间》
作者:何兮
何兮的诗在一种思维历险中,驯服了真实,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平行空间,在那里我们以一种陌生的面目遇见了生活经验。另外,形式也是她诗歌本身的一个立场,在这里,她又像一位手工建筑师。
《公斯芬克斯》
作者:昆鸟
为一代人的境遇写下尖锐的诗。诗人昆鸟的首部诗集,文字凝练,风格恣意,思考强健,充满问题意识和道德勇气。他的诗有一种果断和决绝,但它指向的并非某种结果,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就地神游》
作者:臧棣
在简短的体式里,诗的意图能引发什么样的经验联动,臧棣在这部诗集中给予回答。作为当代最具实验气质的写作者,臧棣常常将语言当作一次行动。在截句实践中,它强化了汉语和当代的生存体验之间的一种现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