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快要疯了,打开朋友圈,我再也看不到好友的海边自拍,看不到喜欢的姑娘下厨做的菜,看不到朋友家阿猫阿狗的萌照,看不到任何生活的气息。虽然我也曾经吐槽那些呆呆的大头照和千篇一律的碧海蓝天,但认真想想,朋友圈不是本就应该属于它们吗?
总之,简单纯粹的朋友圈不见了。
我所看到的,只有公关甲为向品牌示好而转发的新闻稿,编辑乙分享自己的公众号内容(往往是广告),以及,很多很多的热门话题:你没见过的商业奇迹、你不知道的娱乐八卦、你没读懂的时政要闻…… 它们病毒一般侵入,不禁让人反省:我真的需要读这么多东西吗?我真的需要消化这么多信息吗?
如果你是一个“新媒体”编辑,对不起,你可能必须要读,这是你的工作。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爆炸的、真假难辨的信息只会带来焦虑,杀死宝贵的时间,甚至带来麻烦。
“不如读书!读再多十万加文章都不如读书!”
因此我们请来文化圈的好友们,让他们推荐自己正在读的书。从今天起,每月一期,为你制造没有边界的书单。希望你在火热的八月收获一些有别于互联网段子的知识。
包慧怡
都柏林大学英语系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讲师。
研究中古英语宗教诗及中世纪感官史。
著有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散文集《翡翠岛编年》。出版译作十一种。
/ 《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welve Maps》 /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地图史。从托勒密古典地图到中世纪赫里福德T-O型地图,从现代地图之父麦金德到Goolge Earth,通过对十二种地图范式的图文细读,伦敦大学皇后学院文艺复兴史青年教授Jerry Brotton向读者呈现了人类通过绘制地图来“影响”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历史。表面上自诩客观精确的地图,其背后往往是———如Brotton在BBC4地图系列纪录片中采用的标题———“权力、掠夺和占有”的角逐。中译本《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近日将问世,译者是曾在法国研习中世纪文学的林盛。
/ 《Marking the Hours:English People and Their Prayers》 /
基本上是二十年内出版的关于“时辰书”这一题材的最佳专著。剑桥莫德林学院前院长Eamon Duffy的基督教史作品几乎每本都是经典,而这本《刻画钟点》聚焦于中世纪最美丽也流传最广的一种手抄本形式————时辰书(book of hours)————从社会背景、制作工艺、字体插图、读者接受、神学审查等多重视角出发,刻画了一种书籍形式发展与湮灭的历史,为理解建立于手抄本载体之上的中世纪文化提供了新颖的视角。书中百余帧美仑美奂的手稿照片均为全彩,值得收藏。(中译本已在译,收入我主编的《中世纪学术前沿文库》第一批,计划2017年出版。)
/ 《波斯札记》 /
资深波斯语文学学者穆宏燕老师在《北京青年报》开设了六年的同名专栏集结。从胡旋舞到巴尔巴特琴,从图兰朵到藏红花,从海亚姆、莫拉维、哈菲兹的饮酒诗到波斯四行诗与唐绝句之源流比较,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随笔集,娓娓道来,为一般读者铺展开一册波斯文学、艺术、音乐和器物的瑰丽画卷。书中附有近百幅波斯细密画手稿,可谓锦上添花。
/ 《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 /
本书收录了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在世爱尔兰诗人的作品,其中迈克尔·朗礼、哈利·克里夫顿和葆拉·弥罕分别为最近三届爱尔兰桂冠诗人,保罗·默顿现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书中充满诗人对普世价值观与国家身份认同的思考、对爱尔兰语和英语的情感与考量、对岛屿经验和世界经验的反刍,为了解希尼之外精彩纷呈的当代爱尔兰诗歌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此系“北极光”诗系中的一册,同系列另有《蛾子纷落的时刻:诺拉.尼高纳尔诗选》,为汉语世界中第一个直接译自爱尔兰语(而非英语)的诗集,同样不容错过。
/ 《好小猫》 /
爱猫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一本书。我喜欢顾湘画的喵,我喜欢顾湘画的喵,我喜欢顾湘画的喵。

拳王
青年作家拳王,原名李淳,时间海签约作家。
练过泰拳,文武双全理科生。
发布多篇“菜谱”小说,2015年10月出版《我有个好故事,就要你一碗酒》,荣登当当新书榜前十。
/ 《力学概论》 /
真正的大师之作,任何溢美之词都不过誉。试举一例,在第一章第一节关于“时间”的概念中,作者在讲解计时标准时写道“太阳的升没表示天,四季的循环称作年,月亮的盈亏是农历的月”,这种看似平凡却充满对仗平仄之美的辞句是我在任何一本物理教材里前所未见的。又如其对芝诺谬论的诠释,胜过我读过的所有哲学或理学著作。出于某种不可描述因素,iTunes上本书高清版本甚至没有署名作者,只注明了“曾在中国科大沿用多年”。这才是真正的不朽,尽管作者已驾鹤。借用杜甫诗文: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核,新教禁欲主义是“美国之所以为美国”的根本所在:赚钱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消费和奢侈,而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用来自证个人已经得到救赎。这种禁欲主义有着深刻的价值合理性,在巴菲特、比尔盖茨等新教徒身上有着典型体现,这也很好地解答了许多人的疑问:“为何某些亿万富豪会生活得跟清教徒一样俭朴,并且捐献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回馈社会?”这种行为在国内尤为不得理解,大概也同我们惯用拿来主义对待“主义”、单具其形而无其核相关。
/ 《科技想要什么》 /
这是一本动用了生物学、物理学、宇宙学、科技史、人类学等众多工具的著作,实则谈论的却是哲学和未来。作者KK的几个基本观点,如“科技和动植物一样,是第七种生命形态而非人类工具”、“科技是一种必然,就算罗琳不创作《哈利波特》,类似的作品也依然会问世”等,保证让人废寝忘食读之而后快。而更精彩的片段是在合上书本闭上双目后,思考所带来精神愉悦,就如老酒佳酿一般,让每一个本书读友欲罢不能。
/ 《商战》 /
“商场如战场”如今已成俗语,但就我所知,把商业竞争比作战争的始祖是本书的作者里斯和特劳特。本书从克劳塞维名著《战争论》汲取灵感,根据企业的竞争优势把商业竞争比拟为防御战、进攻战、侧翼站和游击战,用一个个切实案例将作战的基本原则与企业的竞争策略相比较结合。全书不乏真知灼见,可读性极高,是定位系列丛书中继《定位》后排名第二的必读商业著作。
/ 《文明与野蛮》 /
作为人类学最负盛名的著作之一,本书丝毫没有学术书籍的枯燥乏味,而是将人类史中文明的进步、退化或固步自封蔚为大观。从玻利维亚的印第安人如何吃蜜糖,到早期巴黎医学院的博士研究课题《女人是否比男人淫荡》,书中文字就像一位长者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老少咸宜:译者吕叔湘先生称之为“外行与内行都能欣赏的科普读物”。掩卷之后,也许你将不再简单粗暴地划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而会对人类文明在这颗星球上的龃龉前行,增添一分敬畏。
朱岳
1977年生于北京,A型血,射手座,爱好哲学,出版多部短篇小说集。
/ 《奇迹集》 /
在地铁上读完了黄灿然老师的诗集《奇迹集》。据说诗人写诗是很艰苦的,相对而言译介作品是种休息。不过我读到的黄灿然老师翻译的诗与文章,总感到一丝内在的紧张,而读他本人的诗作,反而感到一份轻松自在。诗所采用的是一种能让人在休息中恢复力量的语言,基调是悲悯、平静的,颇具亲和力。诗中出现的景物很平凡,大多是香港的街景,一座公园、一个巴士车站、一间茶餐厅、一棵树、山上的一把座椅、一对情侣或一个女孩孤单的身影。还有就是雨。这本诗集很适合在多雨的夏季阅读。
/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作者是法国女作家尤瑟纳尔,所以这是一本大师写大师的书。三岛由纪夫大概是当代(二战后)个人经历最为传奇的小说家。他最终是以一种极其暴烈的方式——切腹——结束自己生命的。尤瑟纳尔从三岛的作品分析出发,凝缩性地总结了它们的内涵、发展脉络与文学上的得失,并为三岛的极端行动给出一种解释,同时围绕“空”、死亡与文学、作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辨。这本书很薄,只有96页,值得反复咀嚼。此外还有三种三岛的非小说作品想推荐给大家,分别是《太阳与铁》(自传性散文)、《萨德侯爵夫人》(剧本)、《叶隐入门》(读书心得)。
/ 《氯的滋味》 /
《氯的滋味》,这是一部成人绘本,或说是短篇小说与彩色漫画的结合。编绘者是法国人巴斯蒂安·维韦斯。故事内容很简单,一个体质较弱的男青年,为健身去游泳馆游泳,邂逅了一位身材健美的女运动员,他们一起游泳,他爱上了她,后来,她消失了。而他们短暂的交往,改变了男青年对于行动的态度。叙事是由一帧帧青绿色调的画幅展开的,风格简约、通透,游泳的画面给人以一份自由感,看着很舒服,同时整体氛围又弥散着淡淡的忧愁。看过这本书,你会觉得就像自己去游了一次泳。
/ 《诗人的迟缓》 /
《诗人的迟缓》,作者是《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一本200来页的书,内容颇为丰富,有介绍小说家的文章、讲翻译的小论文、纵谈文学掌故的杂文,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颇具趣味的小文,以及像诗一样的童话故事。其中有一段引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罗伯托·波拉尼奥在《关于短篇小说写作艺术的忠告》中说,“短篇小说最好三个三个的写,或者五个五个的写。如果精力足够,可以九个,或者十五个同时写。” 据闻,范晔主持翻译的波拉尼奥诗全集即将出版,我也十分期待。
/ 《布里格手记》 /
《布里格手记》是诗人里尔克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共分71个小节。故事写得很自由,介于真实与迷幻之间,最后融汇于诗化的语言中。可贵的是,这其中也夹杂一些诗人的创作谈,譬如:“只有当回忆成为我们的血,成为眼神和表情,只有当它们无以名状、再无法与我们分开,唯有如此,一首诗的第一个字才会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在回忆的中心出现,从那走出来。”

王硕
“坏蛋调频”创始人、《周末画报》前副主编、MONO前内容总监、易到专车司机
/ 《刀锋》 /
我决定辞去杂志副主编职务,去开专车的一刹那,就因为想起了这本书里的那个主人公。他在那个年代是非主流,能去做金融赚大钱,但是他选择了穷游和阅读。当时我想了想那个故事,又想了想今天,好像有些相似之处。反正这个社会也饿不死人,反正我赚再多钱也还是欲壑难填。那就踏踏实实干点儿自己想去干的事儿。人生在于体验,而不在于世俗的发达。至少我至今仍这样愚蠢地认为。
/ 《免费》 /
有了互联网经济,好多东西看起来都没那么贵了,甚至是免费的。比如你去看一场周杰伦,很有可能是移动或者联通帮你买单,只为了聚拢人气,让你对他们家的产品产生好感。这本书就在剖析这件事,而且举了很多世界各地的例子,基本上解释了一个很多互联网非骗子的疑问,到底补贴何时才是个头儿?这本书的作者原来写过一本《长尾理论》,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连线》杂志主编。
/ 《西方社会病》 /
什么是西方社会病,看看目录就明白了,里面分为四章,“非法毒品、合法毒品、自杀、离婚”。具体内容可能不便在这里做过多的描述,只想简单说说作者。可能我这个年纪的人还记得,当年CCTV有一个教瑜伽的老师,叫张蕙兰,口头禅是“放shong,放shong”。写这本书的就是教瑜伽的蕙兰,以及她的老公。
/ 《天国之秋》 /
这是一本历史书,写的是太平天国,但是跟我们历史课本上的太平天国完全不一样,包括到底是谁烧了圆明园?以及为什么。整个故事从洪仁轩这个人的角度去切入,不敢说恢复历史原貌,但至少看起来没有明显的逻辑破绽。建议你看这本书之前,先去维基百科看看洪仁轩和他的传教士师傅韩山文的简历。你知道,历史这东西往往不好玩,因为一旦好玩就无法出版了,但是这本书乐趣所在就是,好玩,而且合法。
/ 《泥石流本纪》 /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台湾嬉皮,现在混在北京,据说《梦回唐朝》的歌词就是他写的,据说他在90年代初曾为黑豹乐队签过一个两万块钱的KTV账单。可以说,这是对中国摇滚乐贡献最大的一个人,甚至没有之一。但是写完这本书之后,摇滚圈里大部分人都想把他杀死,因为里面爆了很多他们的猛料,比如偷走作者房产证在黑市上卖房的故事。但是后来我认识了这本书的作者,回忆起这些,他没有怨恨,反倒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摇滚乐就是混蛋才能玩好的音乐,为了音乐,我不怪他们。”

头像插画:河大月 编辑:仓鼠
题图插画:Mila Posthu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