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出品的年度美剧《西部世界》两周前一经播出,便势不可挡,早早被观众和媒体捧上了神坛。这是一部怎样的美剧?它有什么特别?它的故事背后又有哪些经典之作的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熟悉西方世界战后流行的科幻小说和电影,《西部世界》的故事对你来说,不会太陌生。从目前已更新的两三集来看,它也许不见得是一座了不起的科幻里程碑,但的确是一部扎实且好看的年度美剧。
《西部世界》的总体设定脱胎于1973年的同名电影,它的原著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的另一部代表作是《侏罗纪公园》,而1973年版的《西部世界》总的来看,基本上就是一个“机器人版侏罗纪公园”的故事——主题乐园中为游客服务的机器人集体被电脑病毒感染,程序失控,将园中的人类赶尽杀绝。
1973版《西部世界》
而 HBO 正在更新的美剧版在保留原版主题公园的设定基础上,故事全盘翻新——AI 机器人在三十年的更新后,产生了部分记忆,并由此被唤醒了自由意志;与此同时,一位人类杀手在园中抽丝剥茧,企图发现公园背后更大的秘密;公园的管理层围绕着人工智能的未来勾心斗角,一场危机在科学家的野心中开始酝酿。
三条主线并行,《西部世界》为观众构建了一个疑团重重的世界观。它的背后是“小诺兰” Jonathan Nolan,以及手握新版《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两大 IP 的 J.J. Abrams,卡司则囊括 Evan Rachel Wood、Anthony Hopkins、Ed Harris 等演技保障。
有钱,有人,加上扎实的剧本,《西部世界》想拍砸都不是易事。早在首播之前,业界便将它看作“下一个《权力的游戏》”,寄予厚望。
尽管同样大受欢迎,《西部世界》和《权力的游戏》完全是两种类型的美剧。后者是欧洲奇幻故事传统在美国电视屏幕上的重生,且有史诗级的原著保驾护航;《西部世界》所延续的则是二战结束以来技术爆炸背景下的科幻热潮。
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并不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故事。只要你稍加留意,便能在剧集的边边角角发现各种经典科幻的影子。以下这些只是我们从上周已更新的两集中发现的线索,随着剧情的纵深发展,更多的惊喜还在迷宫深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人工智能”这回事,还得从《弗兰肯斯坦》说起
“人工智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毕竟,就连至今还隔三差五登上热搜的 siri 都已经是 7 年前的产物了。而《西部世界》里的 AI 看似高明,其实并没有超越人的想象范畴。至少在初始功能上,它们依然作为工具,服务于人类的种种欲望,是一种造物的属性。
《西部世界》/服务于人类欲望的 AI 妓女
这种技术素来是科幻小说和电影所热衷的题材,而《西部世界》的特别之处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视角——它的主角是 AI,人类反而是反派角色。这不仅倒置了1973年原版电影的设定,也与此前多数流行的科幻作品背道而驰。这组关系的内核还得追溯到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
电影版《弗兰肯斯坦》/1910
科学怪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通过制造一个有智能和意识的个体,Victor 博士成为了史上第一个获得造物主身份的人类。百余年来,几乎所有这一类型的科幻故事都没有摆脱《弗兰肯斯坦》中这组基本的关系——作为人类的造物主,和作为造物的 AI。当故事的主角依然是人类时,对造物主带来威胁的 AI 自然是反派角色;而当我们把视角放在 AI 的立场上,比如《西部世界》中,人类为它们赋予智能,却又剥夺它们自由意志的行为便是一种罪恶。
《西部世界》/废弃的 AI 机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银翼杀手》开始,产生自由意志的 AI 就是人类最大的噩梦
已播出的2集《西部世界》中,目前至少有5名 AI 已经被记忆唤醒了自由意志,开始质疑自己所在世界的真实性——女主角 Dolores、她的父亲、牛仔 Teddy、妓女 Meeve、以及一名失控的 AI 暴徒。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故事中, 将有越来越多的 AI 觉醒,并掀起一场针对制造者的反叛运动。
《西部世界》/Dolores 拍死苍蝇,暗示自由意志觉醒
《西部世界》/暴徒已经开始意识到手中的牛奶“游客”不能喝
在流行文化中,AI 对人类的第一次背叛应该追溯到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但在这部电影里,电脑 HAL 谋杀宇航员的动机更多地是为了完成航行任务,谈不上自由意志。
《2001:太空漫游》/”I’m sorry, Dave, I'm afraid I can't do that.”
而 AI 对自我身份产生质疑与颠覆,其实是科幻小说家 Philip K. Dick 作品中的常见主题,最著名的就是那部《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后来被改编为电影《银翼杀手》。科幻动作频最兴盛的那些年,银幕上各种机器人的花式暴动给全世界青少年带去了一道道童年阴影。而在去年的《机械姬》里,反叛机器人则化身为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制造了近年银幕上最有性张力的一场谋杀。
觉醒的《机械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不断循环的时间线令人想起了一些具有游戏属性的电影,比如《土拨鼠之日》
在西部世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定便是,每完成一个故事周期,所有 AI 的记忆将被抹除,时间线重启。这样的设定满足了乐园的游戏属性,同时也能使创作者在叙事结构上玩出一点令人耳目一新的花样。
《西部世界》/女主角每次重新醒来,都是“新的一天”
诺兰哥哥的《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中,开场戏都在影片结尾重现,与《西部世界》前两集的结构类似
时间、记忆、叙事结构一直都是诺兰家族的保留曲目,而谈到时间线循环,真正与《西部世界》做法相似的其实是那些有游戏属性的故事,比如《源代码》,还有阿汤哥前两年那部“死去活来”的《明日边缘》。但在这种类型的故事中,最典型的还是1993年的《土拨鼠之日》——一场暴雪后,城市变成了异世界,每天6点,一切循环往复,停留在土拨鼠之日。与《西部世界》不同的是,主角的记忆并未随着时间循环抹除,这给叙事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死去活来三剑客”/《明日边缘》《土拨鼠之日》《源代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虚拟现实发展到极致的未来,《黑客帝国》早有警示
《西部世界》片头的人形图案致敬的是达芬奇的名画《维特鲁威人》,喻示“完美的人”。西部世界中的造物主想要创造的便是一种“完美化”的人类,因此,他们所制造的 AI 的方向是一步步趋近于现实,乃至超越现实,虚拟世界中的“新人类”诞生了比现实更加完美的人格。
“维特鲁威人”
这种虚拟突破现实的场景,我们十多年前在《黑客帝国》中便有幸一见。按照电影的假设,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极致的未来,人类的感官和自由意志都将被技术所支配,就像西部世界中,潜意识的萌发使得 AI 越来越真假莫辨一样。但这还并不是最悲剧化的走向。更可怕的故事发生在英剧《黑镜(圣诞特别篇)》中,虚拟现实的技术发展到,你可以通过虚拟的电子眼在现实中“屏蔽”一个人,将这一技术带来的伦理危机推向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极端。
《黑客帝国》/区分虚拟与现实的红蓝
《黑镜》/被虚拟世界屏蔽的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更可怕的是身为人类,却生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里
《西部世界》的故事头一次让人产生不安感,是在 Dolores 的第一段故事结束后,场景切换到乐园控制室,整个“西部世界”以上帝视角呈现在人类的视野下。这种不安就像是《楚门的世界》中的金凯瑞走到天与海的边界,发现自己的整个世界不过是个巨大的片场一样。
上帝视角下的《西部世界》
《楚门的世界》中的绝望一刻
这种上帝视角所带来不安归根结底,也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的质疑:是不是还有另一重维度在支配着我的世界?
一般来讲,这样的“绝望一刻”只会发生在科幻或宗教中,仅供幻想。但在上周,电视屏幕上的真实一刻却让看过《西部世界》的人类慌了神:一只苍蝇停在了正在演说的希拉里额头上,与剧中的机器人一样,她没有丝毫反应。
即将卸任的奥巴马也曾有这样“细思恐极”的一刻
新的阴谋论冉冉升起。无论美国是否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一个被不怕苍蝇的 AI 统治的世界,《西部世界》的故事仍在继续。可以想见,这将是一个比《迷失》更无止尽的大坑,但愿首季完结后,我们能看到一个完整而宏大的世界。
《西部世界》第一季北京时间每周一更新,目前更新至第三集,中国观众可通过 HBO 鼎级剧场观看正版剧集。
撰文:梁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