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感是油腻男人的洗洁精

少年易得,少年感难得。

Suit, Formal wear, Cool, White-collar worker, Blazer, Outerwear, Neck, Photography, Tuxedo, Jacket,

完 全 不 油 腻

作为近期大荧幕上杀出重围的绝对黑马,《天才枪手》凭借脑洞大开的作弊手法勾起了无数学渣少男少女们曾经的不堪回忆,也顺势捧红了其中饰演学霸男孩的查侬·散顶腾古。女粉丝认为他满足了“所有未成年(及适龄)少女们的全部幻想”。

Gadget, Technology, Electronic device, Smartphone, Learning, Photography, Mobile phone, Student, Table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Device,

96 年的查侬·散顶腾古,虽然在电影里一直是苦大仇深脸

而全球范围内的新晋人气男演员里,除了新一代蜘蛛侠 Tom Holland 和《极盗车神》里的“Baby”Ansel Elgort,还有电影都还没上映就被讨论了一整年的“小甜茶”Timothee Chalamet:

Hair, Face, Hairstyle, Eyebrow, Beauty, Lip, Skin, Chin, Forehead, Eye,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剧照

其实无论广告牌还是热搜新闻里,我们也早已生活在被少年支配的世界中了。从古至今,男孩团体永远是超级流量保证:

Social group, Fun, Room, Leisure, Event, Sitting, Family pictures, Family,

刚刚打破各种纪录的新晋 K-pop 男团 BTS

冲出画面的“少年感”,比六块腹肌和腱子肉更加耀眼——此时已经蓄好胡子,换上西装革履的男性同胞们听到是不是要炸锅:不是说好了要鱼塘要总裁么?不是说轻熟男才是王道么?

少 年 感 究 竟 是 什 么 模 样 ?

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说到底,是少年们的。对少年的崇拜从公元前就普及了。

“稚气未脱的 12 岁男孩给我带来欢乐,但更能勾起欲望的是 13 岁的男孩,14 岁则是更娇艳的爱情之花,比之更具魅力的是 15 岁,16 岁的少年是众神追求的花朵,而 17 岁的少年根本轮不到我,唯有宙斯才能享受。”

先忽视古希腊诗人斯特拉顿这番言论对当代文明社会的不恰当性,也不难在其中寻觅出这样一个事实:对于少年,人们从始至今都将他们视做美与爱的化身。

Painting, Games, Art,

少年是艺术家们的灵感缪斯,卡拉瓦乔笔下的圣母是是平凡妇人长相,但酒神和丘比特们领衔的少年人却是一个比一个娇艳欲滴

什么是“少年感”?提起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很可能会出现这些画面:

White-collar worker,

1994 年《旋风小子》中,林志颖饰演的高中生四毛用颜值实力演绎了什么叫浑然不自知的青涩帅气

Fun, Green, Snapshot, Alcohol, Human, Darkness, Mouth, Lip, Black hair, Cool,

《重庆森林》里金城武认真倔强的大男孩模样抚慰了多少失恋男女的心

Nose, Chin, Forehead, Jaw, Muscle, Gesture, Ear,

还有陈柏霖在《蓝色大门》里的一颦一笑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大众对“少年感”的印象:不一定倾国倾城,但脸蛋圆润饱满,满足小脸大眼的童颜;不需要肌肉丰硕,但一定瘦削紧致,却不至于瘦成病态;以及笑起来明眸皓齿,眼神倔强。

Suit, Formal wear, Cool, White-collar worker, Blazer, Outerwear, Neck, Photography, Tuxedo, Jacket,

柏原崇在岩井俊二的《情书》所饰演的藤井树,被视为少年感范本

美 少 年 崇 拜

你一定听过希腊神话中那个关于“水仙花”的故事:万千少年少女被 Narcissus 的美貌折服,但他却爱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最后在赴水求欢时溺亡。这可算是第一个极端少年崇拜的案例。

鲁奇诺·维斯康蒂指导的《魂断威尼斯》同样讲述了艺术家因结识美貌少年,沉醉于对青春与美的追求而丧命的故事——影片中扮演少年的 Björn Johan Andrésen 也一度被描述为“少年与美的化身”。

Pianist, Musician, Human body, Keyboard, Electronic instrument, Musical instrument accessory, Music, Musical instrument, Music artist, Flowerpot,

惊世之美令人艳羡

少年之美往往转瞬即逝且不自知,青春期的自由流动性和自发可能性,让“少年感”多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神性。

法国时尚摄影泰斗级别的组合 Pierre et Gilles,除开跟安迪·沃霍尔、伊夫·圣·罗兰等一票大咖有过拍摄合作外,显而易见的少年崇拜也始终贯穿在他们艳俗华丽的作品中,连同艺术化且色彩魔幻的布景,一起带给观众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体验。

Forehead, Black hair, Eye, Cool, Barechested, Photography,

Pierre et Gilles 作品

“少年感”一词的英文翻译为“juvenile”,意为青少年的、不成熟的。这词太书面,“小鲜肉(fresh meat)”这类活色生香的流行字眼又太过肤浅简单。要准确形容那些具有少年感的气质,或许对于“男性审美”有着绝对发言权的 LGBT 人群常用的“twink”才最为恰当。

Movie, Poster, Album cover,

《XY Magazine》被业界誉为“twink 圣经”,是将少年感同时尚结合中的佼佼者

对时装设计师们而言,“少年感”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比利时设计师 Raf Simons 从始至终都在为少年们量体裁衣,设计中体现的桀骜不驯和洒脱,与对青少年文化的致敬,成为少年感时装的最佳代表。

Poster, Eyewear, Art, Illustration,

Raf Simons 在 2003 年创作的《第四性:极致青春期》

他在 2005 年出版的《Redux》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自己早期树立起来的品牌青年形象,也纪录了那个时代的安特卫普少年们。在易主 Calvin Klein 的第一个年头,Raf Simons 就将品牌标榜的性感自由换血成充满艺术气息的少年形象。

Photograph, Facial expression, Chin, Human,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y, Neck, Collection, Art, Portrait,

2005 年出版的《Redux》

Shoulder, Standing, Leg, Fashion, Joint, Denim, Jeans, Arm, Footwear, Human body,

Calvin Klein by Raf Simons

Hedi Slimane 痴迷于大卫·鲍伊式瘦骨嶙峋的男孩身材,他为 Dior Homme 塑造了消瘦却并不文弱的男士形象,就连卡尔·拉格斐都曾为了穿上他设计的西装而瘦身 40 磅。

Black-and-white, Standing, Suit, Photography, Formal wear, Monochrome photography, Gesture, White-collar worker, Monochrome, Style,

Dior Homme 2007 秋冬广告

身兼摄影师的 Hedi Slimane 也将少年作为自己镜头里的绝对缪斯,系列摄影作品《Young Hollywood》聚焦好莱坞新一代男星,活生生的鲜肉收机。

Photograph, Black-and-white, Photography, Cool, Eyewear, Headgear, Monochrome, Photo shoot, Music, Monochrome photography,

Slimane 镜头里的 Logan Lerman 和 Thomas Sangster

而引领新一代时装界“文艺复兴”的 Gucci 掌门 Alessandro Michele,用打破性别界限的浮夸设计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空前盛况。Louis Vuitton 的 Kim Jones 则将街头元素装点高级时装,实现了商品时尚的二次革命。

在这些重大举动里,少年是载体、是传播途径、更是实践者。

Cool, Eyewear, Fashion, Fun, Event, Fashion design, Suit, Performance, Formal wear, Black hair,

Gucci 2017 秋冬后台

Fashion, Workwear, Street fashion, Hand luggage, Travel, Baggage, Luggage and bags,

Louis Vuitton X Surpreme

Thom Browne 曾经用短片《The Septemberists》描绘了一个只有少年与衣物的乌托邦世界——时尚与少年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共存并生长即是真理。

“为 男 孩 痴 狂”

对少年之美的无限热忱,除开对容颜的推崇,设计师和图像创作者们更多是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失去、或向往的青春与朝气。时尚展览《Mad About The Boy》的策展人 Lou Stoppard 这样说:

“时装设计师季复一季地回到这个主题,

构建、改造和塑造这一梦想中的男性。”

Room, Textile, Play, Furniture, Leisure, Nap, Interior design, Linens, Child, Sleep,

“Mad About The Boy“展上用装置复刻了 Meadham Kirchhoff 2013 春夏系列

对于“少年感”的就地取材,也是当下时装品牌百试不爽的策略。虽然行业内部多番声讨对未成年及健康状态不佳模特的使用,但依旧阻止不了广告商与设计师们对年轻肉体与少年气质的渴求,整个行业仍在“为男孩痴狂”。

Flower, Plant, Flowering plant, Botany, Spring, Floristry, Flower Arranging, Floral design, Petal, Art,

Baz Luhrmann 为 Erdem x H&M 联名系列拍摄的广告微电影里,是少年、繁花、爱意这些最为美好的元素

Valentino 今年春季的男装广告

People, Event, Smile,

Dolce & Gabbana 的网红路线也少不了各路美少年出镜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Monochrome photography, Jacket, Street, Style,
Black-and-white, Monochrome, Photography, Monochrome photography, Jacket, Street, Style,

你身边的时髦男孩,现在是不是都像很穷的东欧少年?

但 “少 年 感” 不 是 只 有 颜 和 青 春

图片搜索一下“少年感”就会得到满屏 20 岁左右年轻演员的荧幕形象,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自证自答”——真少年自然全身都是少年气息。而“少年感”绝不等同于娃娃脸,也不意味着空有一副好皮囊,甚至都不一定是真的少年人。

还记得刷屏的那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吗?前段时间,大家用这句话来说窦唯、高晓松(???)和朴树,最近则用来形容再度回到观众视野的潘粤明。

少年易得,少年感难得。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少年感不在于外貌上的表现,更是源自男人由内而外的精神状态,在于他是否依然保留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特征。即便是拿保温杯的中年人,也可以是精神少年。

撰文 Milo / 编辑 Yuan /设计 白

正文图片来自网络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