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冰球宠爱的少年

准入门槛偏高的冰球,已经成了上流社会的新风尚。

College ice hockey, Sports, Hockey pants, Ice hockey, Hockey protective equipment, Sports gear, Team sport, Ice hockey equipment, Bandy, Ice rink,

中国富裕阶层的孩子们,是一群非常低调的存在,偶尔见诸报端,也和超跑、网红、炫富等种种声色犬马捆绑在一起。但务实的人更多,谋划得也更长远。比如准入门槛偏高的冰球,已经成了上流社会的新风尚。

培养孩子打冰球的,几乎都是中产以上的家庭。他们有国际化的教育和生活背景,同时能承担不菲的训练费用。

在北京,练冰球的孩子大多出身优渥,遵循着一条小学在私立学校校队打球,中学出国念书打球的路径。

Line, Symbol,

有位妈妈算过一笔账:每周2次大课+2次小课,一年下来是4-5万元学费;联赛的参赛费平均每场2000元,一家人的机票酒店费用是大头,短途在2-3万元不等。平均下来,一年少则5万元,多则超过10万元。还不算需要阶段性更新的球杆和护具。

由于国内的冰球环境不够成熟,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完善的冰球教育,很早就将他们送到北美,一边求学,一边继续追求冰球梦。即使无意进入职业联盟,这项在北美广受欢迎的运动也是个不错的私立高中和大学的敲门砖。

今年19岁的宋安东,是第一位入选NHL的中国运动员;另一个是18岁的英如镝,英达的儿子,放弃了具有天赋的钢琴人生,而投入冰球之路。冰球是什么样的一个未来世界,为什么如此吸引他们?

Photography,

1997年出生
六岁开始学习冰球
现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新生

应邀参加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中国赛的宋安东,从纽约飞到上海,又飞去北京,四天的时间里,参加活动、采访、拍摄,他忙得顾不上吃饭。

NHL北京站的这一天中午,他从昌平赶到五棵松参加一场少儿冰球推广活动,带领一组孩子和另一支队伍,在广场中心一块改装过的简易球场上打一场小型比赛。七八岁的孩子们轮番上阵和他合影留念,孩子们的父母用兴奋的语调向他们介绍:“这是宋安东哥哥,要向他学习。”

主持人向围观的群众大声地说:“米沙(宋安东的英文名),第一位入选NHL的中国球员。他现在在美国发展,我们祝他好运,未来他将在2022年进入咱们的国家队,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比赛,就在北京。”不了解冰球运动的人们,可能对宋安东这个名字还不熟悉,但在中国冰球界,他可以称得上是偶像级的存在。

2015年的NHL选秀大会上,他以第六轮172顺位被纽约岛人队选中,让中国的冰球圈为之振奋,这对推广冰球在中国的开展相当重要。而宋安东自己则非常渴望代表中国冰球队打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决赛圈。

后卫

宋安东身材健壮,长相清俊。他今年二十岁,刚拿到康奈尔大学的录取通书。在宋安东昌平的家中,我们参观了他的房间,一个“冰球陈列室”——球衣挂在墙上,做成醒目的装饰;十来支冰球杆插满了大号花瓶,都是从小到大的旧物。进门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奖牌和新闻简报,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1月,正是贝尔首都杯,那一次,小宋安东穿着冰球服,双手挥庆的照片登上了《渥太华公民报》的头版。

小时候的宋安东打的是前锋的位置,2011年,因为冷静和快速反应能力,教练建议他改打后卫,因为后卫是组织全队进攻和防守的关键,掌控比赛的节奏。宋安东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他所在的每个球队的教练,几乎都说出了相同的评价:宋安东在场上几乎不会犯错,视野比很多球员开阔,尤其在传球的时候,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传球通道。

Photography, Ball, Muscle, Helmet, Flash photography, Photo shoot,

1997年出生于北京的宋安东六岁开始学习冰球。因为患有喉炎,医生建议他多呼吸凉的空气,于是父母把宋安东带去国贸的冰场学溜冰。学了一个多月后,他开始正式练习冰球。

他的父亲经常往返于中俄之间,从俄罗斯给他带回了国内市面上买不到的儿童冰球护具和球杆。

为了给宋安东提供更好的冰球环境,父母深思熟虑后,决定移居加拿大,在随后十年里,母亲带着宋安东和弟弟妹妹在加拿大生活。父亲则频繁往返于北京和加拿大之间。宋安东的弟弟妹妹也是运动好手,分别练习冰球和花剑。据说弟弟的冰球天赋还要高,现在就读于美国顶级私校埃克塞特。

在多伦多的第一年,宋安东加入了奥克维尔游骑兵队俱乐部的“AAA”队(安大略省少年冰球比赛队伍的最高级别)。第二年,游骑兵队取得了安大略省青年冰球联盟(OMHA)的冠军,他当选为本场最优秀球员(MVP)。

15岁时,宋安东决定离开游骑兵队,到美国新泽西州的著名私立高中——劳伦斯威尔私立高中就读。到美国读高中,进而加入美国大学冰球队,参加NCAA的比赛,是不想放弃学业,又能保持冰球职业通道的宋安东的最好选择。他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规划:在美国大学联盟里打球,等到大学毕业,再进入职业联赛。一个冰球后卫的职业生涯可以一直延续到三十多岁,“我还年轻,我还需要更多的历练,不能着急。”

入校后的第一年,宋安东成为了球队的一线主力,高中的最后一年,他入住了全校唯一的体育特长生宿舍。全校近千名学生中,只有十一名学生有资格住进这个宿舍,他是第一个住进特长生宿舍里的中国学生。

College ice hockey, Sports, Hockey pants, Ice hockey, Hockey protective equipment, Sports gear, Team sport, Ice hockey equipment, Bandy, Ice rink,

第二个宁泽涛?

2015年7月,就在宋安东入选NHL的一个月后,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在吉隆坡举行,这次会议将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姚明在吉隆坡的申奥陈述里特意提到了宋安东,“2008年,在五棵松体育馆,奥运会的篮球比赛,我投入了第一个进球;希望七年之后,宋安东会在五棵松体育馆带来冰球项目的第一个进球。”

最终,北京和张家口申办成功。

在姚明、杨扬、李妮娜、申雪、赵宏博等组成的申奥代表团里,宋安东显得有些拘谨,他太年轻了,年轻得没有时间想象过这个历史性的瞬间,他甚至管杨扬叫“阿姨”,惹来众人的调侃。但媒体已经开始展望:他将是中国下一个超级体育明星,一个新的世界级偶像。

在微博上,宋安东和宁泽涛颇有些互动。起因是央视的一名编导觉得俩人很像,便介绍他们认识,一见面,俩人都有些亲近感。而宁泽涛一直以帅气闻名,深得时尚界认可。姚明也对宋安东的形象夸赞有加。

“第一次见到他真人,小伙子真的很帅,打冰球可惜了,戴着头盔大家都看不出来,如果踢个足球打个篮球(能露脸),现在流行拼颜值,他绝对是满分。”在吉隆坡的新闻发布会上,姚明如此介绍。

宋安东代表的形象又不仅仅是帅,更是一种综合的优秀,谈吐好、家教好、学习好。“他确实改变了中国人以往对于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的认知。”宋安东的启蒙教练傅雷说。宋安东刚打球时,全国冰球青少年注册人员只有不到两百人,他这个年龄段只有三十人左右。现在,光是北京的注册球员就达到了三千多人,俱乐部则有上百家。冰球这项运动,更从北京蔓延到了上海、广州等毫无冰上基础的南方城市。

前阵子,中国冰球协会公布了一份海外选拔营集训20人名单。因为这个名单里唯一的一个女孩,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曾孙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些孩子真是家庭又好,自己又努力;学习又好,体育也好,”傅雷告诉我们,“像李天一那样的在冰球圈子里是异类,而且他水平很差,根本排不上号。”

Sportswear, Footwear, Textile, Jersey, T-shirt, Supermarket,

1998年出生
三岁开始学习冰球
现为昆仑鸿星俱乐部球员

英如镝有两个标签:一是英达的儿子,二是中国冰球界最夺目的新星。而第二个标签正在超越第一个身份。

2016年8月16日生日那天,他得到了一份为期两年的职业合同,签约北京昆仑鸿星俱乐部,成为这家俱乐部里最年轻的球员,也拿到了品牌赞助。这一年他18岁,刚好成年。

见到英如镝是在今年9月,他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备战VHL的比赛。这是一支混杂着各国球员的球队,华人面孔的球员间也说着流利的英文,有人帮忙转达我们的到来,“Rudi,someone's lookingfor u”。他从更衣室慢悠悠地出来,1米85的个头,留着板寸,面庞白净,身材却壮实得像堵墙。进进出出的队友们看着摄影器材,用调侃又略微羡慕的语气问:“Rudi,are you a movie star?”

成为郎朗还是姚明?

在冰球训练场上,运动员们被装在戒备森严的套服里,面孔被头盔完全罩住,在没有号码牌的情况下,你很难区分谁是谁。但英如镝是很好辨认的,他的滑行异常舒展,幅度略大于其他人,他时不时撩一个球到看台上,惹来英达嗔喝:“这孩子,很危险的。”

今年暑假,英如镝的膝盖受了一次重创,他歇息了好几个月。拍照前,他捏捏自己的脸,说“最近长胖了”,流露出一丝遗憾,并要求先把胡子刮一刮。采访的间隙,他饶有兴致地看起了《ELLEMEN》9月刊的杂志,竞赛般地说出了里面出现的所有男表的品牌和型号,神情像一个迷恋玩具的孩子。他当天带了一块劳力士,是拿到第一年工资的自我奖励。“我喜欢江诗丹顿、爱彼……但目前工资还不够支撑我的爱好”,他说话不疾不徐,和父亲的快珠落玉盘形成反差。

VHL的赛季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了。前一天他刚刚打完一场比赛,进了全场第一个球。现在他差不多隔一天就要打一场比赛,中间也会飞去别的城市,打客场。间隔休息的日子,他一般训练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空下来的时间,他就待在索菲特酒店的房间里,或者去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转转,和朋友吃顿饭,看场电影。他的女朋友,一个身材娇小的漂亮女孩,有时也会过来陪陪他。

他的年薪是98万人民币。本来是一百万,但他偏偏要了98万,为了对应自己的号码牌——98号。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偶像克罗斯比的致敬——克罗斯比新秀赛季的年薪是87万美元,和他的球衣号一致。

Arm, Cheek, Chin, Finger, Hand, Gesture, Photography, Sign language, T-shirt, Muscle,

如果不是打冰球,英如镝可能会成为一名钢琴家。艺术和体育,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这是英家的教育方式。三岁时,英如镝过生日,有个作客的钢琴老师弹了首曲子给他听,他觉得挺有意思的,说想学。小时候他对什么都感点兴趣,“你喜欢这个爱好可以,但是你不能放弃。”英达告诫,然后尽量找最好的老师教他。英家是五代名门,曾祖父英敛之创立了《大公报》。祖父英千里筹办了辅仁大学。爷爷英若诚,曾任文化部副部长。

英达为英如镝请的钢琴老师是德高望重的鲍惠荞。鲍老师名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女学生认真,有耐心,能坐得住。但是他最看好英如镝,一是英如镝天生条件好,他的耳朵比一般人灵,俗称的“固定耳”,大约5%的人有这份天赋,能听出什么音是什么音,是C调还是G调。再者,他是男孩,“有多少女孩成了钢琴大师的?”老师发问。8岁,他考了八级,屡屡在钢琴比中获得第一名。母亲希望英如镝能够在钢琴上有所斩获,成为另一个李云迪、郎朗。她每天陪伴儿子在凳子上坐七八个小时,也请过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来陪练。

几乎同时,英如镝开始练冰球。一开始只是滑冰。他的妈妈梁欢,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编剧,与英达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时相熟,后来结婚,平时也有女人所共享的爱好——逛街。那时候北京购物都在国贸,国贸商场里面有一个滑冰场,英如镝趴在溜冰场上就不肯动了,她妈妈每次逛街,就把他搁在那儿溜冰。

2004年,国贸的一名叫王泽民的教练成立了虎仔队,可以算是北京最初的冰球俱乐部之一。英如镝加入后,英达对虎仔队十分上心。他给虎仔队设计队徽,儿子属虎,他就设计了一个中国传统的布老虎形象,还召集其他家长做了一批纪念章。英达觉得自己的儿子太娇气,“怕脏怕疼怕累”,他大学学的是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可以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冰球就是一项可以改变儿子性格的运动。

“现在的小孩,包括我自己的孩子在内,都娇气,没有男子汉精神,演艺界也是,年轻人中男子汉味道的特别少,所谓小鲜肉,很少有像姜文年轻时代那样的演员,都是贾宝玉似的了。我肯定不希望我的孩子是这样的,这种男女不分的审美,我相信既不是长久的也不是健康的。男的就应该像男的,女的就应该像女的,我比较赞同他学冰球主要出于这个。”英达说这话时候,正在观众席上看英如镝训练。刚过了9月,天气尚温,冰球馆里却天寒地冻。他穿了一件短袖T恤衫和一条长裤,英如镝每一次移动都在他的视线之内。

英氏教育

2004年,冰球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既没有专业的冰场,也没有专业的俱乐部,连基本的装备都需要在国外购买。冰球又是一项昂贵的体育运动,投入很大。护胸、护肘、护膝、手套、头盔等,一身装备算下来最便宜的两三千元,贵的上万元,使用时长不到一年,再更换。一双冰球鞋的价格在两千到四千元,球杆也要两三千元。因为国内鲜有比赛,虎仔队只能在国外的各级比赛中“检验成绩”,机票住宿比赛,全是自费。

“现在北京学冰球的孩子,几乎都是受到虎仔队的影响”,英达细数,“北京现役注册球员差不多三千人了”。英达在普及这项运动上不遗余力。他是北京冰球协会的名誉主席,北京冬奥申委委员,开创了北京的少年冰球联赛,此外,他还是央视体育频道的2006、2010冬奥会和NHL比赛的转播解说员。他最大可能地利用自己的名气,向大众推广冰球。

2007年,母亲带着英如镝前往美国的芝加哥,他的姑姑在那儿。从此夫妻二人开始了长达十年分居两地的生活。尽管梁欢是业界非常有名的编剧,但为了儿子的冰球生涯,她放弃了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子女的教育。英达留在国内继续工作。他每天和儿子通一次电话,后来微信有了视频通话,方便多了。

每隔两三个月,英达就要飞去美国待两三个礼拜,寒暑假,则是英如镝和母亲回国,一家团聚。只要在美国,他就全程陪伴儿子,亲自开车送儿子去其他城市打球,最远一次是去距离芝加哥车程9个小时的多伦多。他调侃自己不单是爸爸,还是司机、保姆、厨师和教练,甚至前不久闹出的“洗钱”笑话,也是为了给打冰球的儿子交学费惹出来的。

出国前,英如镝跟一个美国人学过英语,因此适应得很快。14岁,他来到东岸,考上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美国最好的一所私立高中。无论是运动场还是图书馆的设备条件都非常优越,可以和大学媲美,最大的特色是那里的教学方法。全校约一千多人,老师很多,每节课只有十到十一个人,所有人围着一张圆桌,上课就是相互讨论。在学校,英如镝是那种靠着聪明偷懒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天文、古希腊神话和近代历史,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

美国高中有自己的冰球联盟,他在那儿打了两年半,但状态并不是很好。学习压力比较大,没有时间专注冰球。他离开了那所高中,去了加拿大的安大略青年联盟多伦多爱国者队打职业赛,直到得知昆仑鸿星成立的消息。


职业球员

2016年,唯一代表中国参加KHL(大陆冰球联赛)的昆仑鸿星俱乐部成立,向海外招募队员,这支新队伍邀请了十几位中国球员去面试,集训了一个月,只留下四名,其中就有英如镝。但这意味着要推迟甚至放弃大学的学业。要么读大学,要么转职业,18岁的他又面对抉择。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是第一拨来这个队的,不能耽误这一年,第一年是最重要的。当时觉得必须直接过来,事实也证明,去年是我冰球提高最快的年。”英如镝做事情不喜犹豫。

昆仑鸿星的主场在上海的三林体育中心,还有一部分属于VHL(俄罗斯二级冰球联盟)的替补队球员在哈尔滨。如果KHL的球员受伤了,VHL的球员就上到KHL,反过来说,如果KHL的球员在场上发挥不好,就会被降到VHL。两个球队依据水平和状态,进行人员交换。英如镝目前属于VHL,“这就是职业比赛的残酷”。

放弃读大学的事儿,母亲起初不乐意。可英达像以往一样,和儿子站在了一条战线。“他从3岁开始打冰球,今年19岁,到现在为止已经打了将近十六年,现在需要的是不再业余地玩儿,需要全情投入。”至于大学,英达说,“我们自己读了很多书,像我,读了二十年以上的书,但是‘上学’能有多少用,每个人自己心里知道 。”


撰文 黎小军 / 摄影 尹夕远、王晓东 / 编辑 徐佳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