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刚:带莫奈到中国的青年人

印象派大师莫奈展就是他的一次行动,犹如巴比伦空中花园般的新形态商业空间K11就出自他手,他热衷于以艺术作为突破口,某种意义上,他以艺术为杠杆,正在撬动一个香港财富家族在新时代的故事。

Jeans, Suit, Cool, Fashion, Fun, Formal wear, Denim, Outerwear, Photography, Photo shoot,
Jeans, Suit, Cool, Fashion, Fun, Formal wear, Denim, Outerwear, Photography, Photo shoot,

郑志刚

K11Art Foundation(KAF)的创办人兼主席。他于哈佛大学主修文学,曾在东京学习了一年表演艺术。于2006年加入新世界集团。作为新世界集团及周大福集团背后的企业家,郑志刚凭着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发展方式,去创立新一套打理家族企业业务方式。上海K11就是其亲手打造,并成为上海的新地标。

要是莫奈还活着,2014年3月7日那天,他会像一枚自豪的当代艺术家那样,盛装来K11出席自己的画展开幕么?三月的淮海中路,成排的法国梧桐刚抽嫩芽,春天显得那么明亮而纯净,偶尔有些飞絮从空中飘落,参加完开幕式,莫奈也会像个多情而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一样,坐在K11 B1层中庭休息区,手握一杯咖啡,静静俯看下面那些流动的也正在抽芽的时尚男女么?

无论怎样想象,印象派大师莫奈确实已经造访了上海,这位出生于巴黎第49街区的艺术家在上海制造了长达三个月的轰动效应。展览期间,几乎每个周末,人们在位于淮海中路上K11这座具当代艺术特色的购物中心内竞相排队长达四个小时,只为目睹一眼这位举世闻名的印象派画家的“睡莲”及其那种蒙了雾水般的模糊笔触。

然而,造就莫奈与上海这一相遇事件的却是一位35岁的年轻人,K11 Art Foundation的创办人兼主席郑志刚先生,由他打造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如今已是上海新一代的时尚地标。

在K11十一楼的那间后现代风格的体验空间里(show suite),郑志刚先生侃侃而谈。他戴着圆框眼镜,言辞清晰而富激情,他说,艺术于他而言是一种不断成长的基因,他在哈佛大学学的是文学,之后,他还在京都学习了一年的日本传统表演艺术,无论是纽约的博物馆或巴黎的美术馆的研习,还是平素日常生活的涉猎,艺术都不知不觉中成了他最热衷的事情。

众所周知,郑志刚最显赫的身份是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联席总经理和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是这个香港财富豪门的少帅,而人们的习惯性理解中,他应该像他的父辈或祖辈那样,在商业上做得更纯粹一点,像香港的另外几家豪门的少帅一样,出没于商业或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但郑志刚并非如此,在两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多次提及了K11 Art Foundation,这是一个由他亲手创办的非盈利公共艺术基金,他还提及了十月份将在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策划的一个新晋中国艺术家展览,以及他亲自策展的他喜欢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恩利的艺术展。

艺术简直像一个磁场,将他完全吸引了过来。对于出身于香港的这个众所周知的财富家族,郑志刚解释说,“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他的创新风格,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方法。我的爷辈、父辈有他们自己创新的面貌。到我这一代,我创新的风格就是用K11这个原创品牌去表述出来。”

的确如此,正如列斐伏尔所说,“空间也是一种生产关系。”我们在K11这里体验到了一种包含了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新形态的空间生产关系。商业、时尚、艺术,以及生活的边界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里正在彻底消融,“都市农庄”、艺术博物馆、时尚专卖区、艺术讲座、甚至包括印象派大师莫奈真迹也正在这里建立新的融洽关系。而郑志刚却别具创新地将之命名为“博物馆零售”(museum retail)。

“K11并不仅仅是个商场,客人来时可以和朋友喝点东西,逛逛品牌店,看看展览,不买东西也没问题,它的公共空间有很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很多人说这个是购物中心。可你知道吗,巴黎马摩丹莫奈美术馆馆长说过一句话,他选K11,因为他感觉K11是一个当代艺术空间。”郑志刚解释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轻的郑志刚正在另一个层面上用这个时代最喜欢的方式讲述着这个财富家族在新时代的故事。

在采访最后,我问他,假如莫奈还活着,并且也来到了K11出席了自己的画展开幕,你碰到他,想要对他说什么?郑志刚先生回答道:“莫奈先生,快点去医治你的眼睛吧!“

Formal wear, Blazer, Suit, Sitting, White-collar worker, Poster, Businessperson, Shark,

在两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多次提及了K11 ArtFoundation,这是一个由他亲手创办的非盈利公共艺术基金,他还提及了十月份将在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策划的一个新晋中国艺术家展览,以及他亲自策展的他喜欢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恩利的艺术展。

对话郑志刚

ELLEMEN:早上我过来的时候,看到莫奈展排了很长的队,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何感想?

郑志刚:非常开心,首先中国的艺术爱好者非常喜欢上海K11的这个小型博物馆,他们对艺术的专注和热情不仅没因排长队而减弱,反而十分高昂。莫奈印象派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对新晋艺术家的影响非常巨大,但之前,很少人有机会去巴黎看真迹,所以这次我们把四十幅莫奈的真迹带到中国,这样的冲击感是非常强烈的。其次K11 Art Foundation也关注和推动公共艺术还有儿童的艺术教育,每个周末这里还有与莫奈对话的教育讲座,有很多当代艺术家、讲师和教授来和观众进行交流。

ELLEMEN:在我的印象中购物中心是一个商业空间,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做一个以艺术为主的博物馆,同时这次为什么选择莫奈展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郑志刚:因为K11Art Foundation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我们设有两个艺术村,一个在贵阳,另一个在武汉,总共有十七个工作室,艺术家们可以免费在这里创作和生活一年。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国际平台和博物馆去做对接,将新锐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推向国际舞台,例如我们跟法国巴黎东京宫(PALAIS DE TOKYO)签了三年的合作计划,并会在十月份在那里策划一个新晋中国艺术家的展览。

ELLEMEN:是针对中国艺术家?

郑志刚:主要是中国的艺术家,可能也会邀请两到三位新锐外国艺术家一起参与,今年恰逢中法建交五十周年,这个展览将会让很多国外的博物馆馆长、策展人、媒体了解现在中国新当代艺术是个什么样的趋势。除了在巴黎东京宫做展览,五月的时候,我还在香港帮张恩利策划一场名为“空间绘画”的展览。张恩利是一个对艺术、对学术很专注的艺术家,我会帮他在香港中环策划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装置艺术展,里面只有一件艺术品,展出的艺术品会突然出现两个月,然后消失。

ELLEMEN:回到莫奈这次的特展,你是怎么把如此多的莫奈作品带到上海来的?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

郑志刚:其实我们和巴黎马摩丹莫奈美术馆也洽谈了将近两年,他们来上海考察参展场地时,看到K11不是一个传统的购物中心,我们的店内装饰、公共空间艺术品的陈列,还有博物馆空间等布局让人耳目一新,这里是一个当代空间,适合做莫奈的展览,双方一拍即合。当然其中还有很多挑战,因为法方要求是很高的,仅此次展出的艺术品保险金额就达到六十多亿元人民币。

ELLEMEN:莫奈展的客流量有统计吗?

郑志刚:K11平均每月客流量超百万。目前莫奈展的客流量已超过十九万人次,最高纪录一天超过七千人次。

ELLEMEN:我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莫奈很多作品,这次有没有尝试过把那里的一些作品借过来展览?

郑志刚:这次我们合作的巴黎马摩丹莫奈美术馆是全世界收藏莫奈名画最多的一家美术馆。当然有机会的话希望在将来和其他博物馆合作一些展览。

ELLEMEN:现在K11也成了上海新的地标,但你似乎正在拆解艺术与商业,艺术与时尚,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了,成了一个新的空间形态,你当时怎么想到有这样一个创意的?

郑志刚:其实很简单,因为K11 Art Foundation会做很多的展览,我们要培养很多新晋的艺术家,有些艺术家适合在一些人流比较旺的地方去和公众做交流,而且在人流多的地方做艺术教育是最有效的。我们将艺术与商业空间融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做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家,让这些艺术家和民众有一个交流,产生一种新的化学效应。

ELLEMEN:我们知道,你在哈佛大学主修的是东亚文学及文化,而之后又在日本京都学习了一年的表演艺术,谈谈你的艺术缘起吧?

郑志刚:那个时候比较年轻一点,京都的表演艺术其实是不错的,但可能是太年轻的关系,开始的时候不懂,但是也挺有意思的,当你体验过、承受过、享受过,然后沉淀了,变成你记忆中或者潜意识里的种子,五六年后,这个种子已经发芽成长了,那你的记忆、你的游历和你看过的东西就会对你产生影响。例如表演艺术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表现,但它的宗旨都是要推动一种艺术历史脉络,及它表演的意识和方法。你现在看到我们K11的策展方向、展览内容、公共艺术以及我的收藏,这些都是我们之前经历的种子发展而来,影响着我们的眼光以及对世界的一种了解。

ELLEMEN:你学的是日本传统的表演还是当代的表演?

郑志刚:日本的传统表演艺术。

ELLEMEN:在我的印象中,你特别强调K11 Ar tFoundation,刚才提到资助了很多中国的年轻艺术家,你能否介绍一下K11 Art Foundation的宗旨?

郑志刚:它是个非牟利机构,有两个艺术村。我们的主旨是搭建平台培养新锐艺术家,支持艺术教育,帮助当代中国艺术生态建立一个非常健康、有机的成长环境,通过观众和人流去推动艺术文化,使其迈向国际化的舞台。

ELLEMEN:那我想K11 Art Foundation可能最核心的推动力是因为你的个人兴趣或艺术修养,它的成长是由一粒种子萌发的,是这样吗?

郑志刚:对,当然你的创始人的理想、愿景是这样的。如果没有这个愿景和理想,这条船是不可能航行很久的。

Metropolitan area, Building, Architecture, Landmark, Daytime, Urban area, Tower block, Skyscraper, City, Commercial building,

ELLEMEN:你作为香港新世界和周大福集团的后起之秀,你的商业思路与前辈有什么区别?

郑志刚:其实每一代人都会有他的创新风格,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方法。我爷辈、父辈有他们自己创新的面貌,到我这一代,我的风格就是用K11这个原创品牌去表述出来。其实每一代他们都很会创新,我也学习了很多爷辈、父辈他们的经验和愿景,以及他们怎么去应对时代变迁的方法。

ELLEMEN:为什么选择创立K11?

郑志刚:没有原因的,K11整个品牌是我从一个纸上面看到的,一些字和字母拼起来而成的。我对一些很自然的东西,不受重视的东西有兴趣,将看着不太有用的东西拼起来变成另一个东西,变成一种美。我希望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去理解K11是什么,而不是由我来告诉你它是什么。

ELLEMEN:未来会在中国内地不停开K11吗?

郑志刚:在未来五六年,我们在中国总共有十九个K11的项目,我们接下来将会在沈阳、武汉、北京、广州、宁波、贵阳、海口等城市开K11购物艺术中心,我们在武汉和贵阳设有K11艺术村(K11 Art Village),商业体方面我们K11 office未来也会开五家左右。

ELLEMEN:chi K11 Art Space是你的私人博物馆?

郑志刚:不是,因为我没有将自己的收藏品放在里面。

ELLEMEN:但是你是有收藏艺术品的。

郑志刚:我收藏很多。

ELLEMEN:有哪些?

郑志刚:但是在K11长期摆放的是K11 Art Foundation的收藏。而展览的艺术品并非我们的收藏,比如说莫奈作品不是我们收藏的,我将来在法国以及国内做的那些展览都不是我收藏的,所以不能说是个私人博物馆,算是一个新派的博物馆吧,与你们在上海看到的例如龙美术馆这样的艺术展示空间是不同的,你们可以自己去定义。

ELLEMEN:介绍一下chi K11 Art Space的这种策展机制?

郑志刚:我们有委员会,委员会去筛选办展的艺术家。委员会,有四个大的艺术团队在武汉、北京、上海、香港,另外我们还有由艺术家、博物馆馆长所组成的顾问团。我们也会请一些客席的知名策展人参与策展,如知名策展人David Rosenberg和王春辰等。

ELLEMEN:假设莫奈还活着的时候,你遇到了他,你想要对他说什么样的话?

郑志刚:他几岁的时候?

ELLEMEN:就是莫奈创造出他最辉煌的作品时。

郑志刚:最后的时候,坦白说他比较苦一点,人也感觉很失落很不开心也很无奈。所以如果那个时候,我碰到他会告诉他:快点医治他的眼睛吧!

ELLEMEN:为什么对他说这样一句话?

郑志刚:因为艺术家始终都有一点固执,那时他就是固执不去治他的眼睛,影响到画风也有一定变化,有一点失落感,有一点矛盾的,心情不佳。但是作为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看,那种固执不去医治眼睛对他心灵上面是一种自我的勉励。我认为他是在摧残自己,我是从人性方面去看,有点同情他,会跟他说快点去治好他的眼睛!

ELLEMEN:我们的读者在这样一个空间里面消费,也在这样一个博物馆里看莫奈展,对K11也非常喜欢,但他们也对打造出K11的年轻人很好奇,你能否给向他们介绍一下你的生活方式?

郑志刚:我的每一天很简单,早上大概八点左右起床,九点多到公司,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还经常要在各地飞来飞去地工作。平常没工作时看艺术家作品,去博物馆,和朋友喝咖啡,还有收藏艺术品。

ELLEMEN: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是什么?

郑志刚:张恩利,我很喜欢他,我会帮张恩利做一个“空间绘画”的展览。除了张恩利,很多新的艺术家我也很喜欢,程然、张鼎、国外的有Carol Bove等。

ELLEMEN:刚才你谈到也收藏艺术品,能否分享一些?

郑志刚:很多,你要怎么分享?我最近在我家策展了一个陈维的小展览。

ELLEMEN:是你收藏的艺术品么?

郑志刚:对,在我家有一个小的展览空间。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