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想做一团火 想任性 想自由

想这是一个深夜在打浦路下车买杯奶茶都会引来围观的男人,不仅仅因为他有一个过去十几年在全世界都能叫响的名字,也因为他2.26米的身高……“大块头有大智慧”,这是外界给姚明的标签,退役后的一年半光景,姚明的身份早已从运动员姚明变成了商人姚明,或者慈善家姚明,但他始终活跃在人们的视线内,似乎从未离开,姚明显然懂得如何经营自己,但关于人生的新篇,姚明又足够谨慎,言之必谈自己还是只菜鸟,也许他曾经激情四溢的外壳里始终包裹着一颗理性的心。

Sitting, Suit, Formal wear, Furniture, White-collar worker, Businessperson, Tuxedo, Leg, Photography, Photo shoot,

摄影:亮子 采访、撰文:陈均 编辑:景深 化妆、发型:YOOYO KEONG MNG 化妆助理:TIM 服装助理:刘栋、胥骁场地提供:杭州黄龙饭店酒窖

Suit, Formal wear, Tuxedo, White-collar worker, Sitting, Businessperson, Outerwear, Photography, Blazer, Black hair,

姚明想低调都很困难。当他顺着旋转楼梯走下来,仅仅看到那双大脚,就知道除了姚明不可能是别人。“你们都穿那么随意呀,我搞那么麻烦干嘛?”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姚明不会对任何一次敲定的采访草率从事,不过他一直以来的幽默并没有褪色,一句玩笑很快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但随后一个小时的交谈又让你不得不承认,和姚明聊天很过瘾却并不容易,他很健谈,但又常会打破你脑海里预设的条条框框,随时提醒你,你想错了,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姚明有一种内敛的霸气,不会被任何人牵着走。

退役之后,姚明在生意场上可谓风生水起,投资篮球俱乐部,涉足酒店、餐饮、音乐网站,之后“触角”又伸向了葡萄酒产业,姚明对红酒的喜爱源于休斯顿火箭打球的日子,被队友“穆大叔”带着品酒,但谁能想到姚明那么快就从一个喝酒的变成一个卖酒的?而以他名字命名的首瓶葡萄酒起拍价就是六万元,姚明似乎天生拥有一个商人的头脑,让你很有欲望去探求从一个明星运动员到一个成功商人的华丽转身。

“为什么选择做商人?”一句早已准备好的提问,姚明没有直接回答,一边笑一边开始为你把脉,“让我先猜猜你的想法吧,你脑子里一定认为,我是一个运动员,那么退役后就该做个教练或者从事和体育有关的工作,其实不然。退役后,我面临多种选择,就像一次再就业,360行我都有可能去做,为什么不能从商呢?也许大家都认为我和教练工作应该更接近,做起来会更容易,其实也不是,一个好的运动员就能成为一个好教练吗?明显不是。”说完后,姚明并没有一种说服对方的快意,想来这样的问题他不止面对过一次,他也不止一次要为对方洗脑。

姚明的生意很多元,你会不自觉想到他背后那个堪称中国体育领域最职业的经纪团队——姚之队,“生意上的林林总总,姚之队帮你拿了很多主意?”姚明继续自己的谈话模式,“为什么非要把我和姚之队分开呢?我也是姚之队的一员呀。”有人会认为姚明很能“打太极”,也有人谈起过,只要灯光一亮起,一面对镜头,姚明四周就会有一道看不见的保护层竖起来,他自己也曾经坦言,太多年面对媒体、面对记者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

Sitting, Suit, Formal wear, Furniture, White-collar worker, Businessperson, Tuxedo, Leg, Photography, Photo shoot,

当然,走近姚明,他也并不吝袒露他的内心,相比于很多公众人物,姚明很真实,不爱玩虚的。说起担任特奥大使的事情,姚明表示:“当初是收到了特奥方面的邀请,而自己作为一个运动员,觉得应该去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当时的理解比较粗线条,也是随着不断磨合,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而我觉得对于年轻人、孩子们的帮助可能更能触及人们的内心深处,更能唤醒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事实上,做慈善对于姚明一点不陌生,他在2012年底在上海国际货币公司交易大厅曾有一个小时客串交易员的经历(当时促成的十余笔交易佣金都将作为善款捐赠),“那都是出于宣传的考虑,我自己也想过,如果去做一天的乡村教师,但短短一天时间能给孩子们的帮助很有限,很难在实质上改变他们的生活,做慈善必须长时间的做下去、投入进去才行。”长年做慈善让姚明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并不讳言短期行为会被人当作作秀,但正因为深刻理解到慈善事业的内涵,姚明才更愿意去坚持。

如今姚明的身份除了特奥大使,还是特奥董事会的一员,“过去只是利用自己的形象去做宣传,现在更多会参与到策划与决策中,其实公益是一门学问,甚至会利用到一些商业上的手段,公益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并不意味着和商业无关。”姚明被人称作姚老板,他不自觉地又想到了商业,关于眼下的身份定义,姚明也有自己的见解,“商人姚明?为什么非要用一个单一的身份来定义我呢,也完全可以多元化,你可以说我是慈善家,也可以说我是商人或者社会活动家。”

又是姚明式的霸道,态度谦和,但绝对不轻易妥协,比如他善于并且喜欢和人沟通,但对于拍照则有一些赶鸭子上架的勉强,“给你换根领带?”“不要!”“上衣口袋上插朵花?”“不要!”姚明的“不合作”让造型师有些犯难。姚明端坐在椅子上,双手抱在身前,优雅地翘起一只脚,但几轮拍摄下来,已经有些痛苦。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能够让姚明听话,那会是叶莉,也只能是叶莉,叶莉比姚明晚到了一个多小时,眼见老婆驾到,姚明三步并作两步挤到叶莉身边,操着上海话和爱人说起来,听不清姚明说了什么,但一脸的关爱。

叶莉为了当天的拍摄和晚上的活动特意去做了指甲,所以迟来了些。联想到一个小时前姚明明确告诉化妆师:“不要打粉,不要把我变成另一张面孔。”你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追求美丽的女人。

叶莉明显比姚明更中意镜头,举手投足,俨然还是那个中国女篮第一美女,叶莉的加入也让姚明提前收工的想法彻底流产,他这回乖巧许多,再没催促摄影师的意思,老婆说什么,老公都无条件服从,偶尔姚明配合不到位,叶莉一两句娇嗔地责怪,姚明也复以一脸憨笑⋯⋯叶莉不似很多运动员那么结实,极度高挑纤细,即使1.90米的身高在姚明身边也只会让你想到一个词——小鸟依人,为了拍摄需要,不得已让叶莉站上一个道具箱。在姚明面前,叶莉还带着上海女孩子的一点点嗲、一点点作,但谈及老公,叶莉只有满意,“给老公打分?当然是满分,他很忙,但只要有时间都会陪我和女儿,别看他在外面有时挺严肃,在家里和女儿玩玩具的时候,就是一个大孩子。”笔者问及女儿是否知道自己有个这么厉害的老爸时,爱笑的叶莉又合不拢嘴,“她才三岁不到呢。”

Suit, Formal wear, Forehead, White-collar worker, Smile, Tuxedo, Black hair, Event, Gesture,

生于1980年的姚明远比大多数80后成熟智慧,他直言丰富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自己,但他也认为自己的经历赋予自己很多的同时也让自己失去很多⋯⋯“我没有在该坐进教室的年龄坐进教室,我内心也有80后自我的一面,有时候也想任性一回,但自己的身份却提醒自己必须控制住。”姚明谈笑间袒露心声,不能做自己!这是他头顶光环之外小小的无奈。

大块头有大智慧!姚明习惯了这样的溢美,自己却不苟同,“其实还是块头更大。”

姚明相信人生来平等,然而经历往往决定了很多事情,“生下来的时候你能说谁比谁更聪明呢?还是经历和磨练不同吧,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按照上海人的说法,姚明思路很清爽,他不会抱怨自己的篮球生涯有多么辛苦,“职业运动员的经历给了我太多帮助,说得更直白一点,我有了第一桶金,很多社会资源与人脉也是打球时积累下来的,可以说,我比很多人要幸运。”

金钱、名誉,这是很多男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姚明更早拥有了这一切,但你能说姚明早早就规划了这一切吗?“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没有选择,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考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第一次选择的机会,我的经历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个子高所以去打球,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最初的人生轨迹已经被安排好了。”姚明并不后悔自己的一路走来,不过你分明还是能读懂他内心的一些小小遗憾或者不情愿,很多时候他无法去算计,事实上,已经成为商人的姚明早在球员时代就注册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商标,这也是一次偶然,而非处心积虑,“当时可没想过以后要经商,只是出于预防和保护的考虑,那是2002、2003年的事情吧,有一家企业用了我的名字,你也不能说人家造假,人家老板和我同名同姓,没办法,但我不能误导消费者。”

当然,姚明能够有今天无法回避他的大胆与执着,“如果我没有出去(美国打球),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我,我不是在给自己辩护,但我得说,当时选择走出去也是一个挑战,一个冒险,因为我成功了,我现在可以轻松地坐在这里,和你随意去聊很多事情,但如果失败了呢?代价很大,可能⋯⋯”姚明没有继续说下去,一直以来的轻松气氛也被姚明片刻的沉思打断,他没有直视笔者的眼睛,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也许姚明此刻想到了当年那个义无反顾要走出去的男孩,想到了那个在NBA首场只得0分、还得面对媒体故作轻松的菜鸟。

所幸姚明成功了,和中国人习惯性的过度谦虚不同,姚明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了100分,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我这么多年没有一天不是拼尽全力、100%投入,重新来一遍,我相信我也不可能比现在做得更好了。”对于职业生涯充满自信的姚明,对自己的商场浮沉还是有些彷徨,哪怕他现在看来顺风顺水,“商人姚明会不会觉得脑子不够用?”“不是不够用,完全是空的。”姚明不会虚意客套,对别人如此,对自己一样,“所以现在我一周上三天课,读计算机和金融方面的课程,别人20岁做好的事情,我到30岁才开始做,在交大,学校的老师有两个年龄比我还小,其中一个还是我的同学⋯⋯”姚明似乎挺在意自己的年龄,不太能接受自己已经迈过青葱岁月,“看着很多比自己小的人都20多岁了,突然意识到自己都30多了。”整个交谈过程中,他对于笔者的年龄也非常好奇,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就耿耿于怀,拍照拍到一半的时候还会冲着笔者来一句:“你到底多大了?告诉我。”

33岁的姚明在自传里挂着一句话,“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方式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错误的。”按照他的想法,自己比很多人体验更多、经历更多,但自己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我常常问自己,80后应该是自我的,个性张扬的,但我为什么要那么稳重?”身为体育明星、公众人物,姚明无时无刻不处在聚光灯下,他并非没有80后共有的特质,只是不得已去隐藏,说到这里,姚明告诉笔者一件事,“去年奥尼尔来中国,我请他吃了一顿饭,当时我就告诉他,‘我特别羡慕你的生活状态,你活得洒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一团火。’那是肺腑之言,那个时候我清楚地感觉到我还是一个80后,我内心还有80后自我的一面,只是我一直在控制自己。”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