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狮王夏国璋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从白居易《西凉伎》中描绘的舞狮情景即可以推断,舞狮早在唐朝时就已有之。而关于舞狮的起源,更有人将源头推至汉代、南北朝。时间久远,舞狮的起源已然无法确定,但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以舞狮助兴确是约定俗成的民间风俗。

Tradition, Chinese new year, Temple, Costume, Smile, Art,

编辑:王潇洒 摄影:咖小西 撰文:金淼淼

Red, Chinese new year,

舞狮分南北狮两种不同的体系,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流行华南,并随华人迁徙,畅行南洋及海外。徐克电影《狮王争霸》中就有南北狮争雄的情节,大约说的是北方恶霸以北狮会佛山诸派南狮,以卑劣手段陷杀群雄,终被黄飞鸿以南狮打败。徐克此片之意并非要为南北狮分一高下,从影片中却能窥探到清末时期广州民间尚武之风,以及武馆与舞狮文化的联系。在清末民初时期,广州武馆林立,在如今影视剧就能见到叶问等流派,“一代狮王”夏国璋的柔功门也位列其中,从夏国璋一派的渊源能够窥探到武术与舞狮文化,特别是南狮发展传承的全貌。

相传清时有彗日大师,其武技乃新会白庙乡九源道生长老嫡传,擅八步赶蝉功。某天在磨房取磨之际恰逢塌墙,彗日大师以手捧石磨而能一跃八步,避去危机,可见其技之高。而后其技传至铁隐禅师和戒冰和尚。夏国璋之父夏汉雄,先于铁隐禅师习技,后又复求深造于戒冰和尚,所习技艺当时并未命名,盖因出自少林,且手法刚柔并济,被后人命为“柔功门”。同大多数清末民初的武术宗派类似,“柔功门”也“内外兼修”——功夫与医术均赞。关于功夫的超凡,有一轶闻能够印证。在1931年秋,夏汉雄偶游于穗市大新公司天台游乐场,见一俄国大力士马如乐云力能降牛,且态度傲慢,讥讽华人为“东亚病夫”。夏汉雄决心教训俄国力士一番,见场中有一酸枝椅,便假装不经意往椅上一坐,椅子旋即破裂分散,实为夏汉雄以内劲碎之,吓退俄国大力士。夏汉雄也任宪兵司令部国术教官,曾率宪兵子弟获得1937年春广东全国省国术比赛冠军,并被司令官利树宗授以“武艺超群”匾额。夏汉雄医术也同样高绝,悬壶济世救治无数人,被美誉为“华佗再世”。抗战时,夏汉雄曾成立救护队,为国效劳,战后则到香港社馆,悉心传授武功,藉以保存中国之国粹。

Red, Tradition, Art, Illustration,

在徐皓峰所著《逝去的武林》中可以发现,宗派传授武术并非为打斗竞技,在现代社会中习武之人也无须如武侠小说中那样依靠武术、冷兵器来行侠仗义。因此各功夫宗派展现技艺或竞技就产生出新的形式,而舞狮就是其中一种。除去节庆时以舞狮助兴,博得祥瑞喜庆的吉祥寓意外,舞狮过程中以各种姿势,展现宗派功夫技艺也是各派一较高低的途径。特别是南狮,靠武者的动作表现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身形、步伐,重形态与意识,招式有起势、常态、奋起、迎宾、惊跃、过山、上楼台、发威数十种姿态,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来表现。招式之中以“采青”最为知名,一半取其意头,“青”意“生财”,把生菜及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动数回,然后一跃而起,将“青”吞下,咬碎后吐向众人,谓之遍地生财。而发展之后,采青又萌发采天青、地青、水青等方式,并配合上肩、叠罗汉、上杆、梅花桩等特技动作。如此难度,更展现出舞者功夫的精湛。

在徐皓峰所著《逝去的武林》中可以发现,宗派传授武术并非为打斗竞技,在现代社会中习武之人也无须如武侠小说中那样依靠武术、冷兵器来行侠仗义。因此各功夫宗派展现技艺或竞技就产生出新的形式,而舞狮就是其中一种。在徐皓峰所著《逝去的武林》中可以发现,宗派传授武术并非为打斗竞技,在现代社会中习武之人也无须如武侠小说中那样依靠武术、冷兵器来行侠仗义。因此各功夫宗派展现技艺或竞技就产生出新的形式,而舞狮就是其中一种。

Event, Talent show, Musical, Performing arts, Performance, Drama, Stage, Holiday, Mascot, Chinese new year,

小时候的夏敬文就已经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舞狮耳濡目染。

此外,南狮的狮头有黄色刘备狮、红色关公狮、黑色张飞狮之分,以三人不同性格形成不同的舞法。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传闻旧时以铁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足见凶猛之南狮与功夫宗派的紧密联系。“一代狮王”夏国璋自是舞狮中的佼佼者,自四岁时就随父夏汉雄习武,学艺十六载皆得真传。父亲仙逝后,夏国璋则继承遗志,继续设馆授徒,并且将柔功门的武术技艺融进舞狮中。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夏国璋又推陈出新,对原本南狮进行改良,首创“南狮北舞”的技艺。所谓“南狮北舞”,是以南狮形体加上北狮跳跃翻腾之轻巧创新而成,柔功门之南狮北舞主要比以往更注重高难动作,采青技术安排新颖巧妙,动作大胆、创新、 惊险, 令人叹为观止。这一改良,也印合了柔功门“北拳南传”的精神,自然在香港众武馆狮界惊艳一时。夏国璋在改良精进舞狮技艺的同时,还打破门户观念,将舞狮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进行推广,下社区、学校,教授许多学生、青年,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舞狮文化。而随着夏国璋及其子夏德建、其孙夏敬文三代的努力,如今夏国璋龙狮团已成为香港舞狮界的代表,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时,夏国璋龙狮团出动了750人,共100头狮子、20多条龙,可谓盛况空前。夏国璋龙狮团还北上进驻北京,开办龙狮培训机构,此时,“柔功门”的名号在夏国璋龙狮团响亮之下,似乎已然淡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柔功门”的消逝隐去,而更像是夏国璋家族对于传统武术、功夫进行的成功现代化,为传统技艺寻找到了一条继续传承发扬的道路。

Tattoo, Arm,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s, String instrument, Music, Musical instrument, Guitarist, Musician,

第一次见到夏敬文,他穿着日常的休闲装,实在难以将那传承千百年的舞狮与之联系起来,他看起来就像个帅气的香港大学生。但当他换上舞狮服装,整理狮头,插上羽翎毛,花上五分钟慢慢调整时,严肃如仪式一般,能感受到他作为“狮头”的资格。

见到夏敬文时,实在令人诧异,或许因受影视剧影响缘故,总以为家族门派的传人,多是身怀绝技的长者,却没想到眼前与寻常大学生无甚差别的青年,就是夏国璋家族第四代传人,如今夏国璋龙狮团扛旗之人。而与之交谈,细细观察之,却发现虽然才过三十,夏敬文却已然有一代宗师的沉稳、内敛,举止文雅,仪态谦逊,正印了技高者深藏不露之说。

四岁时就开始随父亲夏德建习武,和祖父夏国璋同样的年龄。只是时代不同,他习武未必如祖父当时那样辛苦、刻板。据夏敬文回忆,当时父亲教授的是一些扎马之类的基本功,并没有特别严格,更像一种兴趣培养,就如同其它小孩童年时学习音乐、绘画一般。小时候,夏敬文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家庭有些不同,有许多不同年纪的徒弟跟随祖父、父亲习武,于是家中总是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还总有人拿着狮头,伴随着锣鼓声练习各种招式,耳融目染之下,年幼的夏敬文也不由得跟随着锣鼓节奏舞动起来,没料到舞狮就此与他结缘一生。

夏敬文谈到,家族门派并不如影视剧中常见那样等级分明、门规森严,当然,这些祖传的门规还在,只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改良,如戒赌博、吸毒、斗殴等依旧保留,其它一些则相对改变,如当我们谈到是否有勿近女色时,夏敬文就急忙解释:“并不是不能谈女朋友,是色不能多,不能淫。”对夏敬文来说,学习并继承家传的武学,只是一种技艺的延续,如同中国许多手工技艺的延续一般,并没有什么奇特。也因此,舞狮就成为一种载体,将家传技艺作为传统文化来发扬、推广。

Tradition, Chinese new year, Temple, Costume, Smile, Art,

在舞狮当中,狮头是门面,固然占据了最重头的位置,一切表情动态,喜怒哀乐,采青、碎青都在于他的掌握;但狮尾亦不可或缺,不单两人要默契配合,在高难度动作中,狮尾还常常要托举起狮头,体力消耗更巨。天长地久的磨合,使“狮头”夏敬文与他的搭档成了兄弟般的关系。

决定以舞狮作为自己的职业,夏敬文大约是在中学时做的决定,原因简单,就因为自己读书不好,一看书就头晕,索性搞起舞狮,继承家业。他还补充说,弟弟读书好,由他完成文的方面。虽然是家业,夏敬文的一天与大多数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一样,作息也是相对固定的。清早起来即开始练功——柔工门的基本功,扎马、步伐等等,还要和队员编排、练习舞狮表演的招式,去社区、学校等各种机构教授舞狮,忙碌而充实。也因此,这样一份职业也并非人们误以为那样,接触的只是同门师兄弟,而如大多数现代职业一样,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于是,问及未能如大多数年轻人做个现代白领是否会有些遗憾时,夏敬文丝毫不觉。他说从事舞狮会结交许多朋友,通过参加舞狮比赛还让他拥有许多世界各地的朋友,与他们交流让他觉得非常开心。

作为民间风俗,在节日、庆典以及一些商业机构的开幕上,通常会邀请舞狮表演。曾经黄沾在某一个电视节目上问夏国璋舞狮表演的频率时,夏国璋曾回答一天十场,而如今商业发展,香港内地交流增进,夏国璋龙狮团受邀比之以往更是多了许多。“我父亲那一代,在街上逐户商铺作舞狮表演差不多要45分钟,要拜神、舞狮及功夫表演。现在这样做会影响人家做生意,所以我们把过程中浓缩至3分钟左右,既保留最精彩之处,也不会影响经营。”夏敬文改变的不仅仅是舞狮表演的陈式,还将Hip-Hop元素加入,播放该类型音乐并将街舞的步法加入,甚至连狮形也创新出嘻哈风的狮子。

Event, Holiday,

前港督卫奕迅亲手为狮子点睛。

People, Crowd, Event, Festival, Public event, Tradition, Carnival, Temple, Shrine, Ritual,

2009年,香港同胞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粹,家喻户晓的“夏国樟”舞狮团扛起狮头,热热闹闹地走上街头,将庆祝的气氛推向高点。

除了表演之外,教授年轻人、学生舞狮也是夏国璋龙狮团推广舞狮文化的重要途径。夏敬文13岁时就已经参与,直到学生学习舞狮,虽然自从他决心练习舞狮后,父亲一改兴趣培养的方式,对其严格训练。练马步、学功夫之外,还有练习梅花桩,并进行各种体能锻炼。也正因为严格训练扎实的基本功,让夏敬文获得过七次世界醒狮冠军。但夏敬文教授学生却没有延用此种严格的训练方式,毕竟传统的训练一容易受伤,二来也枯燥,年轻人难以坚持。于是,他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如打鼓的节奏和传授动作就用上简单明了的口诀,让学生对舞狮产生兴趣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技巧进行表演。同样,武学精神的传承也浓缩成了尊师重道和团结精神。

未穿上舞狮服的夏敬文,如同大多年轻人一样穿着运动服,谈话中因自己普通话发音不准引起误会,还会腼腆微笑。但穿上舞狮服举起狮头,就立刻神采飞扬,伏于狮头下,每个招式爽利、潇洒,也能见到他常年习武后肢体之美。在黄浦江畔灰色的泥墙前,鲜红的狮头及狮身随着夏敬文的动作,展现出狮子不同的姿态,依稀中仿佛一只火红的狮子踏云而下,栩栩如生。或许正因为夏敬文将其年轻思想与活力,为流传千百年的狮子注入了能量,让它能够穿越时空重现风姿。

Animal figure, Line art, Clip art, Cartoon, Snout, Coloring book, Tail, Wildlife,

【醒】鼓声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狮子眼逐渐张开,伸懒腰与打哈欠结合,开合狮口与左右观望配合。表现狮子睡醒的过程。

Animal figure, Clip art, Cartoon, Font, Holiday ornament,

【静】鼓停狮静,目光平稳,配合仆步、弓步、马步,突出狮子安静状态。

Cartoon, Holiday ornament, Line art, Illustration,

【喜】配轻快、欢乐的鼓点,狮子眨眼、微笑、轻摆头或轻跳转身,配弓步、马步、上膝或独立步,展现活泼雀跃一面。

Fashion accessory, Body jewelry, Jewellery, Ear,

【怒】配重、急、快的鼓点。表情怒目瞪眼,开口吼叫,狮头用力抖动,配马步、弓步站立步等。

Clip art, Fashion accessory, Insect,

【醉】用轻而慢的鼓点展现迷醉感。狮眼半开半阖,微微抖动,配合精神昏迷垂首拖步的各种步法。

Cartoon, Line art, Illustration, Drawing, Clip art, Fictional character,

【惊】配急、快、骤停的鼓点、因突然情况产生害怕受惊而狂奔或原地瞪眼开口或合嘴,狮身抖动,特别狮后腿的抖动要突出。

Clip art, Animal figure, Cartoon, Wildlife, Font, Felidae, Coloring book, Line art, Tail, Illustration,

【疑】鼓点轻、慢,开眼合嘴,狮头左右慢转或前伸后缩,配仆步、弓步、马步,上膝的造型。

Clip art, Animal figure, Drawing,

【寻】配轻、重、快、慢结合的鼓点,眼和嘴随鼓点节奏而动,狮头左右有力转动,原地转动结合有目的地寻找。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