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现实桎梏,制造新的可能。虚拟现实是再造,重塑,和联结;也是想象,智慧以及满足。它是一场进行中的技术革命。在身处其中的戴若犂看来,它也是一场想象力的考验。未来的抵达总始于心灵的步伐,我们身处何种现实,又将去往怎样的未来?戴若犂探索的,亦是奔驰S系列所探索的:世界,尽在于心。
一门感性的技术
上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还是两年前,戴若犂二度登上一席讲坛,做了一场主题为“数字移民”的演讲,为广大网友科普他投身十余年的虚拟现实领域的诸多概念。身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专家,戴若犂在演讲中没有刻意拔高学术的位置,那些高级而复杂的概念,在他口中成为一张可能发生,正在酝酿,事关未来人类生活的蓝图。
如今谈及这两场演讲带来的讨论,戴若犂坦言他当时只想传递不那么技术的信息给大众,希望传达一种简洁但深刻的观念,让大众更快理解什么是虚拟现实,它能带给你什么,我们究竟忽视了什么,又误解了什么。其实对参与其中的从业者而言,技术的更迭是一个细腻又漫长的过程。大范围地推进大众对虚拟现实的认知和想象,对于技术开发者而言,某种意义上,有非常重要的鼓励作用。
“技术到最后其实是围绕人发生的,所以个人体验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其实技术不全是理性。”
提及虚拟现实,依然有不少大众只是简单想起VR游戏或是一些泛娱乐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虚拟现实的技术只应用在娱乐领域,或者说虚拟现实是一个单一的科技领域。这门技术的很多形态,还没完全走入大众视野。
戴若犂最初投身虚拟现实的初衷是因为热爱电影和运动。求学结束后,他成立诺亦腾,主攻虚拟现实领域中核心的高精度追踪与动作捕捉技术。他的两个初衷顺理成章地实现了,他们研发的动作捕捉技术被多家娱乐和电影公司使用,用来制作沉浸式的可视化虚拟动态场景;后来,他们还将这一技术应用在职业高尔夫球领域,通过精准捕捉球员的挥杆运动轨迹动作,科学总结职业球手的数据,为包括美国业余高尔夫球锦标赛冠军在内的职业球手提供建议和指导。
戴若犂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着这门技术的可能性,他们的的动作捕捉产品低调地出现在医疗康健,体育文化,工业仿真乃至一些公共文化领域的应用中。去年戴若犂团队在北京做了一场虚拟的数字戏剧《三岔口》,通过采样演员的形体动作,创造出平行世界的虚拟演员,然后借助后期搭建基于真实世界的虚拟场景,将剧里的道具服饰,乃至旧戏台都一一复刻。戴若犂说这也是他们之后的方向之一,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数字化存档。
“肯定还会有更多行业能应用到这门技术,我们也会相应做更多的开发尝试。”
动作捕捉四个字看上去是一个严肃的字眼,但其实它非常感性。它触及的是使用者的内心,需要一种细腻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想象,要非常专注,注意到使用者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以及他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充分遐想,遐想那些不在你眼前的空间和现实,遐想人走入那样的空间究竟会体验到什么。设计一套动作捕捉设备,和设计一辆汽车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论是一套安装动捕系统的紧身衣,还是奔驰新款S系列轿车,无一例外,都是把复杂的工业设计和细腻的遐想结合,呈现出极简的内外形态。这是一门打破刻板和僵硬的技术,在柔软和体恤的想象后,却表现出不费吹灰之力的简洁。
一种先人一步的速度
电影《头号玩家》或游戏《赛博朋克2077》里的未来世界让很多人为之向往,也让很多人心生畏惧。戴若犂很理解这种似是而非的情绪,他认为至少本世代这种完全的虚拟现实不太会出现,不过数字化的大方向并不会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必将数字化,这个进程不可阻挡。事实上,它正在发生,甚至我们已经习惯了它。
戴若犂很喜欢的美国作家尼尔·史蒂芬森,曾在小说《雪崩》为未来生活提供了一个设想,假以时日,我们可以活在一个超元域(Metaverse)的世界,那是平行于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它为虚拟世界的搭建范式给出了定义,为科幻文学影视提供创意源泉,甚至为一些领域的科学研究指引了方向。或许在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第二人生”。人类的幻想无边无际,但现实的改变往往从小处发生,今时今日,你手机里的导航地图,社交网络上的动态形象,渐渐取代纸币的电子支付,可能都是明天超元域世界的雏形。我们正处于一个混合现实发展中的时代,这是数字化进程中的表现,它加速我们生活的变化,戴若犂说:“我们最近二十年感受到的世界变化,可能比我们之前几辈人感受到的都多。”
“我们迈出的每一步,似乎都是先人一步。”
从新闻标题频繁出现的“百年一遇”之类关键词,到越来越碎片化的信息和亟需学习的新兴技术,有人对此焦虑担忧。但戴若犂却觉得这或许是一种进化。有进化势必就有考验,面对信息碎片化,我们便要学习如何更高效地处理信息,习惯无时无刻的变化,也要应对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科技带来的进步,我们已从上世纪日常生活里需要身体力行的繁杂琐事中被解放出来。科技在赋予人类新的能力,让我们变得比过去更快,更便捷,而人类接纳了这个能力,就势必要适应它。
一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改变了当时人类的生活速度,田园牧歌的缓慢节奏从此被汽笛声改造,新的技术带来新的生活从而有了新的道德,而一百多年后,速度已经不是唯一的考量,对戴若犂而言,奔驰S系列搭载的新一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已经宛如一个微型超元域空间,智能读心语音助理精通27种语言,智能感应助理可以判断12种使用场景,实景穿越的平视显示系统,还可以将导航信息和现实空间融为一体,一个微型的科幻场景出现在一辆汽车中。谁说数字化进程不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提速呢?
戴若犂用“内耗”的逐渐降低来解释这种提速。在他看来世界其实是一个能量的系统,各种各样的物资与信息在里面流转,各种各样的人在里面生活。著名的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做任何事情,一个不受干预的封闭系统将越来越混乱,这样的系统运转需要非常理性的规则来保护它的平衡,降低它的混乱程度。正确的运转过程当然是内耗越少越好,数字化或许是人类想要继续发展下去的唯一法门。它的高效快捷,能够一部分地实现让世界的运转处在能量最低,内耗最小的理想状态,它所涵盖的数据和设计,降低了世界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
而抛开技术哲学层面的思索,从研发者身份来谈这件事,在他从事动作捕捉的技术研发的第十年,戴若犂仍希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减轻虚拟现实使用者使用设备时的身体负担。传统的虚拟现实设备对普通人而言依然不太方便,如果一部类似手机一样的便携设备出现,能够大大解决技术设备带给人的身体负担,大众对虚拟现实的理解会更进一步。
一个身处未来的梦
生活中的戴若犂严谨有方。和大多数他这个年纪的科研工作者、年轻企业家一样,工作之外的生活,戴若犂十分注重效率,强调合理性,对时间尤为敏感,这种敏感最直接地体现在他对工作之余时间的安排上。多年以来,戴若犂从来都严格管理着自己的时间,繁忙的工作占据他大部分时间,于是日常生活的安排也务必要计划得严丝合缝,这个钟头要做什么事,下个钟头又有什么安排,如无大的意外他几乎不会随便更改计划。大概12个月以前,医生和运动康复师告诉他如果再不管理自己的体重以及进行康复训练,他的膝盖将再也不能承受他喜爱的篮球运动。为此,戴若犂在自己的日常计划中增加了饮食改造和运动康复,“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我每一口吃进去的东西都是经过了精确称量以及热量和营养核算的,不能称量和计算的东西我会选择不吃”。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戴若犂重新回到了球场,并且把体脂率稳定控制在了运动员级别的15%。
但严谨之余,戴若犂亦有浪漫的一面,尤其是在他熟悉的领域。
“即使到现在,只要感受到一点科技在生活中发生的细微进步,我都会很开心。”
拍摄现场,奔驰S系列不断激扬着戴若犂的情绪。对新一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的运行速度,戴若犂赞不绝口。交互动作的完成最重要的因素是直观和同步,这其实和动作捕捉尽可能想要同步采样数据的需求是一致的。由于全新S级轿车搭载了英伟达Xavier芯片、8核CPU、512核GPU以及16GBDDR4高频内存,因此具备强大的运算能力,确保了MBUX在拥有顶级交互界面品质和丰富功能的同时,亦能保持极为流畅的运行速度。对从事动捕技术的戴若犂而言,没有什么比速率的精准更让他兴奋了。
除此之外,奔驰S系列的3D仪表盘亦勾起戴若犂的好奇。由于注意到3D仪表盘会根据驾驶者眼睛与仪表盘的距离调节视觉差,戴若犂立刻询问它是否使用了动态瞳距检测技术,更有趣的是,如果他的视线从路面移动到主仪表盘,3D仪表盘的设定值还会有一个微微收缩和扩张的动作,让戴若犂觉得自己仿佛也在和一个虚拟现实的角色互动。
“好不好玩,就像它在和你眨眼,交流。”
戴若犂指着表盘上的数字说道。眼下的他看上去,有种年轻气盛的活力。管理一家国内独树一帜的科研公司,戴若犂也遭遇过很多困境,但每每身处困境时,他都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戴若犂的父亲多年来一直从事飞行器设计工作,参与了我国许多知名战斗机的设计与工程化量产。在那个时代,物质条件有限,信息流通闭塞,父辈的成功背后,有着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和阻挠。
有时戴若犂会想象父亲当时的生活,一种奇妙的平行时间感会出现在他脑海。尽管身处过去,却未受限于眼前条件的束缚,走出一方新的世界,也许和内心强烈的好奇和渴望有关,那种由内而外的决心,改变着父亲过去的世界。眼下,也改变着戴若犂所处的世界,尽管身处的时代,有太多变化,尽管它充满不确定,纷繁的新事物不断出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又挑战着人类的认知能力。
但就像一个身处未来的梦,每一个此刻都可能对应着上一刻的渴望。戴若犂告诉我们,我们其实正身处未来,这是这个时代里的人生真相。戴若犂并不害怕速度,也不愿低估对生活的想象,因为他知道,无论是眼下可感可见的现实世界,还是未来不可预知的想象空间,我们将要去往何处,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内心。
过去人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而上下求索、改变生活的终归是人们自己。
世界,尽在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