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喜欢大,现在喜欢小

在这近十年,腕表表径的增大和缩小,已经无关技术需求,而是受着审美趋势的影响。

Man holding a watch c 1950.
SSPL
Man holding a watch c 1950.
SSPL

钟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大变小的过程,这很好理解,这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都有关系。但是在这近十年,腕表表径的增大和缩小,已经无关技术需求,而是受着审美趋势的影响。几年前,纤细手腕的女生戴着“像武器一般刚强”的沛纳海腕表,就是酷的表现。非常微妙地,这一两年,尤其是今年,腕表又悄悄地在变小、变薄。当腕表走过耍造型的年代,现在人们还是平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真实需要了。毕竟,戴着舒服才是最正经的事儿吧?

──────────

Rolex 劳力士

Analog watch, Watch accessory, Watch, Fashion accessory, Material property, Wall clock, Font, Clock, Number, Quartz clock,

正如其几十年如一日的表款造型,无论潮流变迁,这个独立品牌几乎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可一旦要变,劳力士就一定有它变的道理。其旗舰款 Day-Date 自 1956 年推出后,尺寸一直都是 36 毫米,没有什么变化,在市场上属于偏小的款式,这也符合劳力士较为保守的形象。直到 2008 年新款 Day-Date II 出现,才将表壳放大到了 41 毫米。但在 2015 年巴塞尔钟表展上,劳力士发布了全新的 40 毫米 Day-Date 腕表,同时换装了新一代机芯 Cal.3255。别小看这缩小 1 毫米的差距,严谨如劳力士,做出这样的调整一定有其充分的理由。今年,该品牌推出了全新绿色表盘 Day Date 40 腕表,以纪念这一被称为“元首之表”的经典表款面世 60 周年。

Piaget 伯爵

Product, Glass, Analog watch, Watch, Font, Clock, Grey, Watch accessory, Brand, Number,

Polo 系列首创于 1979 年,最初的表径在 32 至 35 毫米之间,当然,那时的 Polo 是一款金壳金链的石英表。2009年,为纪念该系列诞生 30 周年,伯爵推出了 Polo FortyFive,45 毫 米的直径与之前相比简直就是巨大。此后,该款一直是 Polo 系列的主打。直到今年,伯爵推出了全新的 Polo S 系列。其壳形更接近 于 Emperador 系列,后者的自动上链大三针 款直径 43 毫米。在扁平表圈的影响下,Polo S 直径 42 毫米的表壳看上去还要比实际尺寸略小。无论造型、材质还是机芯,Polo S 系列 似乎都与过去的 Polo 系列毫无瓜葛。且不说 其它,作为该品牌首款全钢腕表,以 72,000 元的售价刷新品牌售价下限,就足以体现其宣传口号“ Play a Different Game 改写法则!”的意义。

Blancpain 宝珀

Analog watch, Watch, Watch accessory, Fashion accessory, Jewellery, Font, Strap, Clock, Brand, Quartz clock,

作为潜水表的鼻祖,宝珀的五十噚在 1953 年正式发行时,表壳直径达到了41毫米,就当 时而言绝对算是巨无霸了。因此在1956年, 宝珀便推出了一款尺寸较小的五十噚,即直 径仅34.5毫米的Bathyscaphe深潜器,也 被称为“小五十噚”。由此可见,专业潜水表 款和日常佩戴表款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如今,五十噚依然是该品牌最具标志性的表 款,自动上链大三针款直径达45毫米。再一次,为了满足对较小尺寸的需求,宝珀在 2013 年推出了新款五十噚系列 Bathyscaphe 深潜器腕表。复刻后,其直径调整为更符合 当下审美的 43 毫米,但仍小于传统五十噚, 而且更薄。同时,因为扁平化的表圈设计,在 视觉上也更显得小巧。虽然与五十噚搭载同 样的品牌自制 Cal. 1315 自动上链机芯,但其售价却更为平和。

Ulysse Nardin 雅典

Watch, Analog watch, Watch accessory, Fashion accessory, Brand, Font, Jewellery, Material property, Number, Hardware accessory,

作为一个根植于航海的品牌,雅典表的航海天文台系列是其最具标志性的表款之一。2012 年,雅典表推出了搭载品牌第一枚量产 自制机芯 UN-118 的全新独创航海天文台腕表 Marine Chronometer Manufacture,其 45 毫米的直径比之前的表款都要大。但在 2014 年时,该品牌又推出了直径 43 毫米的新款航海天文台,更适合日常佩戴。新款同样搭载 UN-118 机芯,采用专利的 DIAMonSIL擒纵机 构并搭配硅游丝。DIAMonSIL 是其专有的金 刚石涂层硅材料,非常轻巧但极坚硬,既可减低摩擦力,更无需添加润滑油。该机芯还配备 60 小时动力储存以及允许向前及向后快速调校的日历显示。无论是 6 点位的小秒针盘,还是 12 点位的动力储存指示,都体现了浓浓的源于航海天文船钟的设计元素。

Text, Font, Circle, Line, Parallel,

Omega 欧米茄

Analog watch, Watch, Watch accessory, Fashion accessory, Font, Brand, Material property, Jewellery, Photography, Strap,

说到欧米茄,就不能不提唯一一款登上过月球的 Speedmaster 超霸。超霸实为欧米茄的一个系列,被称为“月球表”的只是超霸系列中的 Speedmaster Professional 手动上链计时款。第一代超霸问世于 1957 年,直径 39 毫米,后改为 39.7 毫米。再后来,表壳从圆形变为非对称形, 表冠一侧增厚,部分护住表冠与计时按钮,直径从 40 毫米增至 42 毫米,一直保持至今。每一年, 欧米茄都会推出一款限量版月球表,均搭载曾经运转于首枚“月球表”的 1861 机芯。但是在今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上,欧米茄的限量版却选择 了以 1959 年问世的超霸系列 CK2998 腕表为蓝本。其直径回复至 39.7 毫米,除了经典的 1861 机 芯,还再现了包括“棒棒糖”型计时秒针在内的诸多原型表款的标志性元素。虽然在表盘上没 有“ professional ”字样,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 “月球表”,但品牌仍将其归类在月球表之中。

Panerai 沛纳海

Watch, Analog watch, Watch accessory, Fashion accessory, Font, Brand, Jewellery, Material property, Strap, Number,

沛纳海无疑是大尺寸腕表风潮的引领者之一, 毕竟,这个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没做过小表和女表。主打款多为 47、45、44 毫米,最大则达到 52 毫米。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该品牌最小的款式 Luminor Marina Automatic Acciaio,直径仅 40 毫 米。但因为沛纳海的表壳较厚,所以给人的感觉总是比相同直径的其它表款要大。另一方面,军事风格的设计和较为单一的壳形,限制了其在表径上的变化。因此,为了应对近两年的表径缩小风潮并满足正式场合的佩戴需求,沛纳海于今年推出了全新的 Luminor Due 3 Days 三日动力储存腕表。 虽然其表壳的直径仍为 42 毫米,但厚度仅 10.5 毫 米,比过去薄了 40%,是史上最薄的 Luminor 表壳。表圈、表耳等都做了相应改动,同时随着厚度的减少,重量也自然减轻,在视觉效果上更是小了不少,即使穿西服时佩戴也毫无压力。

IWC 万国表

Watch, Analog watch, Watch accessory, Font, Fashion accessory, Number, Br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IWC 的“飞行员专用腕表”诞生于 1936 年,表壳直径 37.5 毫米,按照当时的标准来说已经算是巨大。1940 年诞生的大型飞行员腕表,直径更是达到 55 毫米,至今仍是该品牌制造过的尺寸最大的腕表。从马克十一到马克十七,表径一步步攀升至 41 毫米。但在今年日内瓦表展上推出的马克十八,表壳直径却首次回落,缩小至 40 毫米。当 然,其改变不止在这 1 毫米上,3 点位的三重数字 日期显示被改成单一数字,三角形标志被置于分钟圈之下,数字刻度略微加粗, 5 分钟刻度则变得 更为纤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曾经号称“专为男士而设”的品牌,IWC 还推出了全新飞行员自动腕表 36。其直径 36 毫米的表壳是当前飞行员腕表队列中的最小尺寸,已经超过了当代男表的标准尺寸下限,恐怕其目标消费者更多还是女性。

Vacheron Constantin 江诗丹顿

Watch, Analog watch, Watch accessory, Fashion accessory, Font, Jewellery, Brand, Material property, Number, Hardware accessory,

Overseas 纵横四海系列诞生于 1996 年,首批型 号的表壳直径为 37 毫米,此后还推出了 35 毫米的版本。2004 年,江诗丹顿对该系列进行了重新设计,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表壳尺寸,大幅增加至 42 毫米,此外还有融入品牌徽标马耳他十字图案的金属表链。在今年的日内瓦表展上,该品牌推出了焕然一新的纵横四海系列。其中,大三 针款的直径缩小 1 毫米至 41 毫米。白金超薄款的直径仅为 40 毫米,厚度 7.5 毫米,而超薄万年历款的直径也仅为 41.5 毫米,厚度 8.1 毫米。与此同 时,表圈上的装饰性齿轮总数减少,单个齿轮变得更大且边角更为柔和,表壳更大弧度的曲线则确保了与表链的无缝连接。此外,该系列还配备直径 37 毫米的小型号,虽然表圈镶钻,但蓝色表盘款依然是男士可以考虑的选择。

──────────

进入 21 世纪,腕表的表径越来越大,新款普遍在42毫米及以上,甚至出现了不少超过45毫米、几乎赶上怀表的尺寸。但从 2014 年开始,随着钟表市场上升趋势的减缓,各大品牌的主流表款逐渐回归基本尺寸。尤其是在这两年,大多数新发布表款的直径介于 40 至 43 毫米之间,而女表甚至出现了越来越迷你的趋势。

Text, Font, Circle, Watch, Brand, Number, Silver, Analog watch, Still life photography, Symbol,

其实钟表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大变小的过程。从 13 世纪晚期出现于教堂的首批机械钟,到 15 世纪可移动式座钟的诞生,由此开启的钟表小型化在 16 世纪继续发展。随着 Lépine 式机芯的发明,小型化于 18 和 19 世纪越演愈烈。直到 20 世纪后,腕表逐渐取代了怀表。鉴于当时的制作工艺,品牌和制表师都以制作出极小的机械机芯为荣,不仅在腕表与怀表间划分出了鲜明的界限,甚至还将机械钟表融入了戒指、袖扣、钢笔等各种小型配饰中。在那个时代,女表多为 20 毫米左右,男表也仅是 30 毫米出头。当然,一战尤其是二战期间,军队对腕表的大量需求促进了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军队对牢固结实、简明易读的要求,也促使了表盘的放大。例如为意大利海军定制的沛纳海,以及作为多国空军装备的 IWC。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最初的军表,搭载的都是怀表机芯。

直到石英机芯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不仅在精准度上,而且在微型化上,机械完败于石英。因此,当机械腕表再次复兴时,小型化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第一,机械本身成为新的买点,于是干脆放大尺寸,让人们得以将机械构造看个清楚明白。第二,现代化设备如 CNC 数控机床的诞生,使许多过去在腕表中极难实现的复杂功能,如三问、万年历等,都不再是难事,但要搭载如此复杂精密、零部件数众多的机械装置,机芯的尺寸不得不被一再增大。第三,随着艺术类腕表的兴起,各大品牌纷纷热衷于将各种原本用于珠宝、器物、甚至家具的装饰技艺,如细工镶嵌和螺钿凹雕等,引入表盘制作,这也从另一方面助长了表盘尺寸的扩大。

了解了以上三点,就不难理 解近两年来表径稍稍回收的趋势了。因为随着贵价腕表追捧 热潮的回落,不论是超级复杂款还 是大师工艺款,都渐渐乏人问津。 各大品牌不得不将目光重新聚焦 在市场的主流上,即适合日常佩戴 且满足大众需求的表款。现代男表 的尺寸范围很大,直径可以从 36 毫 米到 52 毫米,但就实际情况而言, 大多数亚洲男性的手腕并不适合 佩戴 43 毫米以上的表款。毕竟,作 为一款真正日常使用的腕表,其佩 戴舒适度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最理想的是表壳直径和手腕差不 多,尽量不要超过手腕的边缘。在尺寸之外,表盘延伸到表耳的弧度是否贴合也很重要,要与佩戴者手 腕的维度相等,这是从人体工程学出发的考量。此外,表壳的厚薄也直接影响着佩戴的感受,而厚度往往也与直径形成正比。

与其它装饰品及奢侈品一样, 腕表的外观和尺寸,也总是在随着 时代、审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说到底,没有“错误”的尺寸,只有“不合适”的尺寸,选择何种腕表尺寸,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个人风格和审美品位。毕竟, 一款表戴在手上舒不舒服,只有你自己知道。

撰文:闪小宁

编辑:何叶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