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至今已逾百年,腕表见证了过去的这一个世纪。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浓缩于腕间,每个时代的腕表设计,都体现了当时的潮流与审美。现在,就让我们透过今时今日的复刻表款,回味其原型表款问世的那个年代,梳理钟表设计美学的百年变迁。
1910's
腕表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腕表的发展进程,因为事实证明,腕表是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军事装备。当士兵们离开战场回到家中,也带回了佩戴腕表的习惯。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在日 常生活中,腕表只适合女士佩戴。与此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繁复的新兴艺术(Art Nouveau)风格走到了尽头,简洁的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开始成形,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影响着应用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腕表设计。
第一枚腕表究竟诞生于哪一年,出自哪个品牌,始终没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枚投入量产并推向市场的腕表,来自卡地亚。1904年,路易·卡地亚(LouisCartier)为自己的朋友、著名飞行先驱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AlbertoSantos Dumont)打造了一款佩戴在手腕上的时 计,便于他在飞行时读取时间。Santos腕表于1911年正式上市销售,翻开了钟表历史的全新篇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卡地亚推出Santos de Cartier系列新作,在忠实延续其设计哲学的同 时,通过创新的表带/表链设计保持与时俱进。
诞生于1916年的天梭Prince腕表,凭借贴服手腕的弧形长方形表壳而独树一帜,被昵称为“香蕉(Ba nana) 腕表”。其弧度与数字时标体现了当时盛行的新兴艺术风格,几何线条则呼应了刚刚兴起的装饰艺术风格。作为天梭生产的首款腕表,它是钟表公司试图将自己生产的腕表区别于怀表的最佳例证。1917年,一位俄国外交官将他的Prince腕表送回天梭表厂维修,但由于金表进口限制和十月革命的爆发,修好的腕表从此遗留在了瑞士力洛克。一百年后,天梭推出王子经典系列百年纪念款腕表,铭记这段传奇。
1916年的Santos腕表
卡地亚 Santos de Cartier 腕表大号表款
表壳:精钢,尺寸39.8X39.8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期
机芯:1847MC型,自动上链,动力储存42小时
售价 :51500元
诞生于1916年的天梭Prince“香蕉腕表”
天梭王子经典系列百年纪念款腕表
表壳:PVD镀层精钢,尺寸49X27毫米
功能:时、分
机芯:石英机芯
售价:3700元
1920's
百花齐放
上世纪20年代,堪称腕表产业蓬勃发展、腕表设计百花齐放的时代。钟表制造商挥洒想象力,摸索着自己在腕表领域的前进方向。百达翡丽专注于“复杂”,于1925年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万年历腕表;积家专注于“小”,于同年推出了尺寸仅16X5.8X3.4毫米的 Duoplan 机芯。如此百家争鸣的盛事,导致在1929年,瑞士腕表的产量达到了与怀表相同的水平。
在“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江诗丹顿为酷爱汽车的美国市场量身打造了一款设计前卫的枕形腕表,倾斜的时间读取别致且非常实用。其机芯逆时针方向旋转45度,因此表冠自然而然地移至10点位和11点位之间,时间刻度也随之旋转。Historiques 历史名作系列 American 1921 的设计灵感由此而生,简洁高雅,忠于原创 ,充 满 绅 士 气 派 。
在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上世纪20年代的腕表多样性。1926年,劳力士推出了首款装配蚝式表壳的腕表。同年,他注册了“The Tudor”商标,创办了帝舵表。今年,帝舵推出1926系列机械腕表,向品牌起源与制表传统致敬。
江诗丹顿Historiques American 1921腕表
表壳:18K黄金,直径40毫米
功能:时、分、秒
机芯:4400AS,手动上链,动力储存65小时
售价:271000元
1926年帝舵表品牌创立这一年诞生的第一款帝舵腕表
帝舵1926系列腕表
表壳:精钢,直径41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期
机芯:ETA 2824,自动上链,动力储存38小时
售价:14000元
1930's
探索世界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但这丝毫没有延缓人们探索世界的脚步。人们用飞机、飞艇进行各种环球航 行、探索南极和北极。上世纪30年代中期,潜水的面镜、蛙鞋、呼吸管被广泛使用。上天入地的各种探险活动,都离不 开手腕上的时计。1934年,腕表已比怀表更受欢迎:瑞士出口的钟表中65%是腕表。流线型设计风格开始盛行,最初主要运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后来影响到工业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腕表。
1927年,飞行先驱查尔斯·连拔 (Charle sLindbergh)驾驶飞机,实现了第一次单人不间断飞越大西洋的壮举,浪琴是这一航空里程碑事件的官方计时。1931年,由连拔设计、浪琴创作与生产的连拔时间角度腕表问世。其创新的时间角度划分,可以精确地计算经度,从而协助飞行员进行导航。去年,为纪念这一飞行壮举90周年,浪琴推出连拔时间角度90周年限量款腕表,全球限量90枚并逐一编号。
1934年,美度首次推出舵手系列腕表。当时美国正值对流线型设计追崇的时期,舵手系列的灵感由此而来,将流线型的外观运用于腕表设计并轰动一时。为庆祝品牌诞生一百周年,美度以1939年首次发布的舵手系列DATOMETER腕表为原型,于今年推出舵手系列1939年复刻版“中央指针式日历”限量款腕表,将20世纪30年代的经典时计重现于当下。除限量1918枚的精钢版本,还备有限量100枚的黄金版本。
1934年,美度首次推出舵手系列腕表。当时美国正值对流线型设计追崇的时期,舵手系列的灵感由此而来
美度舵手系列1939年复刻版“中央指针式日历”限量款腕表
表壳:PVD镀层精钢,直径40毫米
功能:时 、分 、秒,日期
机芯:Caliber 80,自动上链,动力储存80小时
售价:9600元
浪琴连拔时间角度90周年限量款腕表
表壳:精钢,直径47.5毫米
功能:时、分、秒,时间角度
机芯:L699,自动上链,动力储存42小时
售价:14000元
1940's
军用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全球的格局,还深刻影响了制表业。仅在1940年,英国国防部就与12家表厂签约,生产新型军用腕表。大量的军用订单,由于制定并统一了军表的制式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腕表设计,尤其是潜水表和飞行员表。腕表设计以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要考量,当时主导西方艺术界的包豪斯设计风格也体现在腕表中。此外,由于英国、美国、德国均禁止本国的钟表公司制造民用腕表,瑞士制表业从此独领风骚。
1936年,沛纳海首次为意大利海军供应腕表,由此推出Radiomir腕表系列。后来经过不断改进,于1940年推出了Radiomir 1940壳形,其与Radiomir壳形最大的不同是表耳表壳的一体式设计,防水密封性更好。今年,沛纳海推出了五款全新Radiomir 1940 3日动力储存蓝盘腕表,通过精致的satiné soleil工艺,呈现渐变效果的表盘让人联想到深邃的海洋。
1936年,沛纳海首次为意大利海军供应腕表,由此推出Radiomir腕表系列
沛纳海Radiomir 1940 3日动力储存腕表
表壳:精钢,直径42毫米
功能:时、分、秒
机芯:P.4000,自动上链,动力储存3日
售价 :74300元
凭借驾驶舱计时器享誉世界的百年灵,为飞行员量身定制了一款腕上飞行计算器,操作便捷并能进行飞行所需的各种运算,这便是著名的百年灵环形飞行滑尺 (Circular Slide Rule)。该设计最初运用在1942年推出的机械计时 (Chronomat) 腕表中。今年,百年灵发布了全新的Chronomat计时腕表虽然不再配备飞行滑尺,却依然延续了飞行员表的精神。
百年灵机械计时B01计时腕表44
表壳:精钢,直径44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 期,计时
机芯:自制01型,自动上链,动力储存70小时
售价:62700元
1950's
经典名作
上世纪50年代是欧洲经济恢复期,世界在经历战火后百废待兴。第一枚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这些尖端科技的出现,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欧洲现代主义与美国本土社会状况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国 际主义设计风格。这一时期,腕表领域诞生了众多经典之作,欧米茄的海马300腕表、铁霸腕表和超霸腕表都诞生于1957年,同年汉米尔顿首次将电动表投入商业生产。此外在1955年,上海手表厂建成,中国开始制造腕表。
劳力士几乎所有的标志性表款,都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53年的探险家型,1954年首款带日历放大镜的日志型,1954年的潜航者型与Milgauss,1955年的格林尼治型以及1957年的星期日历型。其中,格林尼治型 见证了20世纪后期洲际旅行的兴起与发展,以第二根指针指示第二时区时间,并以红蓝双色旋转表圈指示昼夜。今年,劳力士推出全新格林尼治型II腕表,红蓝双色表圈再度回归,某种意义上是对当年开山之作的致敬。
江诗丹顿于1956年推出的经典代表作型号6073腕表,结合了古典主义风格的表盘设计与大胆前卫的表壳外形与多层底盖的防水结构。其4个表耳的设计源于经典的马耳他十字造型的4个分支,极具品牌辨识度。与此同时,它也是该品牌首批搭载自动上链机芯的表款之一。今年,江诗丹顿以此为灵感推出全新FIFTYSIX伍陆之型系列腕表,不论是内在理念还是外观设计与之一脉相承,体现了众多上世纪50年代的腕表特性。
1953年,来自皇家地理协会的Alfred Gregory所拍摄的约翰·亨特爵士、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吉的珠穆朗玛峰探险之旅,他们各佩戴了劳力士蚝式恒动腕表,首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
江诗丹顿Fiftysix®伍陆之型系列自动上链腕表
交替相间的金质阿拉伯数字和时标,双重乳光旭日纹装饰在精钢款上呈现灰色调,在粉红金款上呈现银色调,为单色调表盘增添了灵动和活力。金质时针、分针和棒状时标皆覆有夜光涂层。
表壳:精钢,直径40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期
机芯:1326,自动上链,动力储存48小时
售价:89000元
江诗丹顿于1956年推出的经典代表作型号6073腕表
旧的
劳力士格林尼治型II型腕表
表壳:蚝式钢,直径40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期,多时区
机芯:3285型,自动上链,动力储存70小时
售价:71800元
1960's
追逐速度
上世纪60年代是赛车的黄金时代,而人们对速度的追求也体现在腕表中。这是属于计时腕表的十年,1963年问世的劳力士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将测速刻度从表盘移至表圈。1969年,世界首批自动上链计时机芯问世。其中第一款是来自精工的Calibre6139,第二款是来自真力时的ElPrimero,第三款Calibre11则是豪雅-利纳达(Heuer-Leonidas)、百年灵、汉米尔顿-宝玲(Hamilton-Büren)和Dubois Dépraz合作的成果。
1969年,豪雅推出了搭载Calibre11的摩纳哥(Monaco)腕表,它不仅是全球第一款配备方形表壳的防水腕表,也是全球第一款自动上链计时腕表。得名于F1摩纳哥大奖赛,它简直就是F1运动的代名词。在1971年的电影《极速狂飙》(Le Mans) 中,史蒂夫·麦昆(Steve McQueen) 扮演的F1赛车手便佩戴着一枚摩纳哥腕表,使之名声大噪。2015年,泰格豪雅推出全新复刻版摩纳哥腕表,位于左侧的表冠证明了其血脉的正统。
1962年,美国宇航员瓦尔特·施艾拉(Walter Schirra)佩戴私人购买的欧米茄超霸CK2998腕表,执行水星计划“西格码7号”任务,由此开启了欧米茄传奇的太空历程。之后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从1969年开始,欧米茄超霸系列腕表参与了人类全部六次登月任务。今年,欧米茄推出超霸系列“CK2998”限量版腕表,采用了当年原版腕表四种计时表圈(测速计、脉搏计、测距仪与十进制刻度)中的脉搏计刻度,限量2998枚。
1969年,豪雅推出了搭载Calibre 11版的摩纳哥(Monaco) 腕表,它不仅是全球第一配备方形表壳的防水腕表,也是全球第一款自动上链计时腕表
泰格豪雅Monaca (摩纳哥系列) Calibre 11腕表
表壳:精钢,尺寸39x39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期,计时
机芯:Calibre 11,自动上链,动力储存40小时
售价:43300元
1970's
奢华钢表
上世纪70年代,石英表开始崛起,近二十个瑞士品牌于1970年推出搭载Beta 21机芯的石英表。1972年,汉密尔顿推出世界首款电子表,多家瑞士和美国钟表公司推出了首批液晶显示的电子表。上世纪70年代曾一度被诟病为“彻底忘却品味的十年”,但这也是多元的时代,混合了波普、复古 、波希米亚、朋克等风潮。想象力天马行空,各种设计打破传统与禁锢,甚至有些叛逆,其中一个重要代表便是奢华钢表的兴起。
1972年,当爱彼首次推出皇家橡树腕表时,相当于一场革命。它是第一款奢华精钢腕表,其价格却不亚于黄金表款。它的设计也非常前卫,来自著名钟表设计师GéraldGenta,后者还设计了百达翡丽的Nautilus等著名表款。39毫米的直径,使其在当时被昵 称 为“Jumbo(巨无霸)”。曾经标新立异的先锋之作,如今已经成为经典。今年,爱彼推出皇家橡树系列“Jumbo”Extra-thin超薄腕表,其设计与最初的原始型号非常相似,限量100枚。
1975年问世的Laureato系列腕表,因其时尚设计而享负盛名,但最初GP芝柏表的研发焦点却是在于技术层面。1971年,该品牌推出旗下首款石英机芯,其32768赫兹的频率成为了行业标准。该机芯被搭载于Laureato系列腕表,因而其表盘上标注“Quartz Chronometer”(石英天文台表)字样。2016年为庆祝品牌诞生225周年,GP芝柏表推出复刻版Laureato腕表,限量225枚,借以回顾其经典美学。
Gérald Genta的设计草图(左)和1972年面世的第一款爱彼皇家橡树系列腕表
爱彼皇家橡树系列"Jumbo" Extra-thin超薄腕表
表壳:精钢,直径39毫米
功能:时、分,日期
机芯:Calibre 2121,自动上链,动力储存40小时
售价:169000元
1975年问世的芝柏Laureato系列腕表,因其时尚设计而享负盛名
GP芝柏表复刻版Laureato腕表
表壳:精钢,直径41毫米
功能:时、分、秒,日期
机芯:GP03300,自动上链,动力储存46小时
售价:10600元
1959年,欧米茄首款超霸系列CK2998腕表海报
1959首枚欧米太空表,宇航员尔特·施艾拉佩过的腕表
欧米茄超霸系列“CK2998”限量版腕表
表壳:精钢,直径39.7毫米
功能:时、分、秒,计 时、脉搏计
机芯:1861,手动上链,动力储存48小时
售价:43600元
1976年,首款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指针式石英手表(石油危机时,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应运而生)
西铁城以光动能闻名,于1976年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以光为动力的腕表。而在1982年,该品牌推出了集指针与电子显示为一体的 ANA DIGI TEMP 腕表。它不仅配备指示时间的指针,而且还配备电子驱动的计时、闹铃与周边温度测量等功能,加上即便在当时也充满科幻前卫感的外观,一经推出就掀起了热潮。今年,西铁城与日本时尚百货 BEAMS合作,以这款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为基础,推出了三款 Citizen x BEAMS “ANA DIGI TEMP” 腕表。
Citizen x BEAMS「ANA DIGITEMP」腕表
表壳:精钢
尺寸:35X31毫米
功能:双时间显示,日历,计时,闹铃,温度计
机芯:电子机芯
售价:24840日元
1980's
石英危机
石英浪潮使机械制表业陷入了危机。1981年,日本超越瑞士,成为世界最大腕表生产国;1982年,瑞士的腕表产量下降37%;1983年,瑞士两大钟表巨头ASUAG与SSIH陷入财务危机,合并为SMH集团(即现在的斯沃琪集团)。但不久之后,瑞士制表业便找到了出路,专注于技术和复杂功能,开启了机械表复兴的序幕。1989年,瑞士腕表出口额的40%来自机械表,这标志着机械表受欢迎程度的快速上升。
1982年,ETA开始试销搭载石英机芯的斯沃琪腕表。它集合了高品质与低价格,从此改变了瑞士传统制表业的高精尖形象,并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观念:腕表不再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和单纯的计时工具,而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时装”。2012年,斯沃琪推出了Colour Codes 原创色系列,复刻品牌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原创精神,回归早期平易近人的价格和简单的造型设计,以塑料材质和缤纷色彩打造了共20款纯色系与6款艺术家系列腕表。
1983年搭载石英机芯的斯沃琪腕表
斯沃琪 Colour Codes 原创色系列腕表
表壳:塑料
功能:时、分、秒
机芯:ETA,石英机芯
撰文 朱先玲 / 编辑 何叶 /插画 鸟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