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LVMH Prize 把奖金40万欧元的首奖颁给了日本男装设计师大月壮士(Soshi Otsuki)。

这位来自东京的年轻设计师,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上班族”汲取灵感——挺括的西装、加宽的肩线、略显紧绷的衬衫剪裁,构成一幅压抑又庄重的男性群像。那是泡沫经济破灭前夜的日本:人人在通勤,人人在赚钱,有宽阔肩线的西装就是中产身份的标志。

如今,当全球经济再度放缓、社交情绪趋冷,这样的“上班族轮廓”被重新搬回了T台。

a person wearing a loosefitting gray suit
ELLEMEN
a person wearing an oversized brown suit with wide trousers
ELLEMEN
fashionable suit ensemble with unique tailoring
ELLEMEN
formal attire featuring a tailored gray suit and dress shoes
ELLEMEN



垫肩又流行回来了。

最近几年,几乎所有一线品牌都在强调男性硬朗的肩部线条,这并非时尚的一时兴起,而是社会情绪的投影。垫肩的回归,总发生在经济信心动摇的时候。

male model walking the runway showcasing a modern fashion outfit
ELLEMEN
fashion model showcasing contemporary menswear on the runway
ELLEMEN



从1930年代的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再到1980年代-90年代的全球化浪潮,肩线的宽窄能折射出时代对权力和力量的想象——当对前景信心不足时,人们本能地想通过硬朗的外形来建立起确定性。

回看时尚史,在经济或社会情绪剧烈波动的阶段,强调肩线轮廓成为非常明显的造型手段:上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时装设计师通过增加褶皱设计来增加肩部线条,那时奢侈品市场几乎停摆,布料紧缺、消费保守。二战后,肩线又转向圆润和收敛。虽然二者并非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因果关系,但肩膀的宽窄和时代心理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共振。

fashion advertisement showcasing a model in a giorgio armani outfit with a stylish necklace
ELLEMEN
fashionable person in a stylish gray suit with gloves
ELLEMEN
fashion model showcasing a tailored suit
ELLEMEN
man in a light gray suit with a tie posing against a dark background
ELLEMEN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 则让“权力套装”(Power Suit)成为一种跨越男女的时装语言。

那时欧美社会正处在职场秩序重组的节点:女性开始进入企业,阿玛尼用超大宽肩和大翻领西服,重塑了当时对于西服的视觉标准。

随着权力套装风靡全球,从撒切尔夫人到高市早苗,女性着装始终受此影响,但在流行了多年后,因其过于张扬和刻板,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极简风中存在感渐渐降低。

people walking along a city sidewalk in professional attire
ELLEMEN

垫肩回潮的审美逻辑并不复杂。宽肩象征权力和秩序,它让身体在视觉上重新保持稳定,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影像时代,呈现出的宽阔几何感很让人安心。

同时,宽肩的复兴也有现实动因。现代垫肩能掩盖含胸与疲态,为身体提供一种被支撑的错觉,完成精神面貌上的低成本焕新。

商业上,品牌强化肩部线条,在生产端用“耐穿”“不过时”规避库存上的风险,在经济压力与社会焦虑并存的时代,消费者也需要这种可视觉化的稳定感,对抗经济上的不安全感。

宽肩,男性健身新战场。

伴随着这股着装风潮的,还有男性身材审美的直观变化。

过去,男性健身的焦点始终是胸和腹,虽然胸肌和腹肌立竿见影,但大多时间隐藏在衣服下,是典型的“悦己性”身材(除非你想主动展示出来),肩膀不一样——它能在穿衣时立刻被看见,让人显得更像一个衣架子,于是,“练肩”成了当下的新主流。

在短视频与健身平台上,“三角肌怎么练好”“直角肩”“倒三角身材”等热词频繁登上热搜。健身博主们不断输出“如何完美撑起一件T恤”“不练肩不算男人”等口号,把重塑肩膀宣传成男性身体管理的最高级目标。

person exercising with a cable machine in a gym
ELLEMEN

练肩并不容易。相比胸肌和腿部这些大肌群,肩膀的肌肉相对小、练习复杂,前束、中束、后束三部分,每一块都需要从不同角度单独刺激。稍有姿势偏差,动作错误就可能导致受伤。

不少人苦练数月数年,肉眼几乎看不到变化。练肩的成果难以立刻显现,必须依靠长期自律来实现。

对肩宽的执着追求,莫过于韩男。闻名遐迩的双开门冰箱并不是在开玩笑,相传韩国坊间还有具体的规则:肩宽标准应当为脑袋宽度的三倍。

图片
ELLEMEN

健身太累、P图太假,还是想要真·宽肩的韩男们,干脆走进了整形医院。在首尔整形圈,这类手术有个正式名字——“肩膀增宽术”。主流做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植入硅胶假体。医生会在三角肌上方划开2到3厘米的小口,把一块专门定制的硅胶片塞进皮下。整套流程听起来像是在给身体装配模块化外壳——手术两个小时,恢复两周,报价在 800 万 ~ 1500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4 ~ 8 万元)之间。效果立竿见影,风险也同样惊人:假体移位、肩膀抬不起来、手臂持续麻木,这都要看运气。

第二种是脂肪填充。把大腿或腹部的脂肪抽出来,注入肩部三角肌位置,视觉上能改善“溜肩”,但维持时间短,半年左右就要“回炉”一次。整形科医生私下调侃:这手术更像“租肩膀”,不是买的。

第三种叫锁骨延长术。是通过延长锁骨的长度来增加肩部宽度的一种手术。整形机构称这种手术可打造更宽阔、更匀称的上半身外形,帮助健美人士改善身体比例,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常每侧锁骨可延长约2–3厘米,从而使肩部总宽度增加约4–6厘米。

尽管专业人士一再提醒肩部是神经血管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手术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肩袖撕裂、慢性疼痛或功能障碍,但咨询依然源源不断。韩国论坛上甚至流传着“宽肩勇士排行榜”,晒手术前后的对比照,像是在炫耀人体改造的胜利。

经济下行期的“肩”。购物平台上一款硅胶垫肩产品的示意图

不过,和动辄六位数、充满风险的整形手术相比,9 块 9 的假垫肩实在是太经济实惠了。

尽管男士们不会大张旗鼓宣扬自己买了垫肩,但购物平台的数据做不得假。在购物网站搜索“垫肩”,首页跳出来的关联搜索前几位,包含了“垫肩男士”“垫肩神器”等关键词。排名前几位的男士垫肩,几乎各个月销量破万。嗅到商机的卖家们早已标注这些“男士专用”垫肩是“2倍厚垫肩”,贴心说明制造技艺“无痕宽肩”,可以以假乱真;不甘落后的女士垫肩卖家们也垂死挣扎般打上“男女通用”,试图在市场中分一杯羹。
越来越多男性在购物车里搜索“无痕宽肩神器”,在出门前小心地把硅胶垫贴进衬衫,希望在公司年会上、相亲场合、甚至短视频镜头前多一点魅力。

毕竟在这个人人都被镜头捕捉的时代,谁不想多一点角度、多一点“挺拔”呢?


新媒体内容总监:TAN HAO撰文:Jonas,tt编辑:Sebas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