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自己的房子”,依然是许多年轻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他们的购房史,是一部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史。
暂时支付不起北上广深高昂的房价,那就选择一线城市周边,昆山、燕郊的房价一度高涨;
再之后,二三线城市成为年轻人在北上广深以外的新选择。成都、杭州、重庆等城市成为人口流动的新中心。
但随着经济环境骤变,大城市的房价不再上涨,工作和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手握有限存款,不愿背负高额房贷,同时又想实现买房愿望,催生出了“去小城市捡漏房产”的热潮。
“一套房13500,买着玩也行”
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是April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个愿望在2024年的春末变得尤其强烈。
大学毕业后,她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多年来一直不停搬家。频繁的搬家让她对北京没有归属感,大多数的情感都寄托在朋友们身上。
三十岁后,越来越多的朋友离开,直到最好的朋友也离开了北京,April急切地想要给自己一个家。
在老家,April的房间常常有亲戚来住,平时则被当成仓库。2017年,她向父母提出想要买房,他们以“等结婚以后和男方一起买房”为由拒绝了。
2024年,April遭遇了裁员,手里只有不到五万存款,她选择离开北京,来到山东乳山旅居。在社交媒体上,她看了不少去小城市买房的故事,“他们中有的人在大城市工作,在家乡小县城买了第一套房子;有人索性花四五万元在小城市买房后,也搬去生活”。
据国家统计局5月发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三线及以下城市首套房贷款申请同比增长22%,其中购房者中35岁以下占比高达71%。
在阿里拍卖上,April看中了一套在山东肥城的房子,仅需要13500就能买下。她从未去过这座城市,但看到它距离老家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再加上价格十分便宜,没有看房就直接在网站上拍下了。
“和我买个包或者报个学习班的价格差不多,当时觉得就算是买着玩也可以。”
April买下的房子
“从小到大没有家的感觉”
摄影师尼鹿从小在上海长大,由于没有上海户口,高考时她回到山东参加考试,在青岛读完大学后,就一直留在这里工作。
“我从小就很羡慕上海同学,他们有自己的家,生活条件也很好。回到户籍地高考,我没有任何归属感。在青岛,我还是那个外地小姑娘,从小到大没有过家的感觉。”
尼鹿租下了一套600平的别墅作为摄影工作室,出租屋在车程十分钟之外。“每天早上睁开眼就去上班了,凌晨才能回家。”
工作压力之下,尼鹿患上了抑郁症,她强烈想要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接纳自己的空间。
去年十二月,她趴在工作室的桌子上午休,做了一个在北海道买房的梦,醒来后,立刻查了北海道的房价,发现以自己的经济能力完全可以负担。她做过几次北海道旅拍,小樽这座城市安静、慢节奏的生活总能让她的内心感到平静。
第二天,她就订了飞北海道的机票,开始了买房之旅。
日本出生率较低,房子的需求量逐年降低。在小樽,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去大阪、东京这样的城市工作,房子变得更加难以出售。
“房子不住人也需要花钱、费精力去打理,比如每年冬天都需要铲雪维护,所以很多房主会觉得只要有人接手,多少钱卖都可以。”
来到小樽后没多久,尼鹿就看上了一套400平的一户建,售价为80万日元(约合3.8万人民币)。在这套房子的二楼阳台上,能够看见整个小樽和远处的大海,四面都有窗户,晴天时阳光照进来,就好像梦想中日剧一般的生活来到了现实。
可惜的是,由于和当地的华人翻译闹得不愉快,最终没有成交。
退而求其次,尼鹿买下了旁边170平的一户建,售价为3.5万人民币。这套两层的房子建于1966年,在1991年进行过一次翻新。算上中介费、过户费用等额外支出,尼鹿一共花了七万人民币。
前房主给她留下了2000元的灯油,一切设施都可以立即使用,买完房的第三天,尼鹿就搬了进来。
尼鹿的房子
不少人提醒尼鹿,在日本很有可能会买到有暗伤的房子,比如房梁有损坏、房屋漏水、管道破裂等问题。不过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尼鹿的房子暂时没有出现过太大的问题。
“不管混成什么样,都不会无家可归”
买房后,April从乳山开车去肥城办理过户手续,这是她第一次实地探访,房间内部的条件让她大失所望。
厨房、卫生间都在房子外部,和客厅、卧室隔了一条走廊,邻居回家需要穿过这条走廊。卧室房间里有两扇窗,其中一扇用砖块糊住了,因为它连通着邻居家的卧室。出于安全考虑,刚搬进去,April就给每个房间都买了密码锁。
“我和邻居家的房子应该是同一套房子,只是那个年代隔成了两套,现在也是按照这样的格局去卖的,但我买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这回事。”
因为隔断的原因,April的房子隔音非常差,有时晚上熬夜,她甚至能听到住在隔壁的大爷起来上厕所。
彻底改造这座房子的水电系统、房屋格局,这笔支出在April看来性价比极低。
糟糕的房屋状态之外,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小城市的单调生活。来到肥城后,除了去菜市场买菜,April能拥有的娱乐活动只剩下去公园里散步。
“我以为能在小地方苟两三年,其实连半个月都熬不住,真的很无聊。”最终,April将这套房子委托给了中介,报价一万卖了出去。
尼鹿则觉得,一套房子带给她的,并非是物质上的满足感,更多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不管我在外面混成什么样,我都不会无家可归。我在其他地方感到疲惫时,随时可以订票来到这里,这套房子它不嫌我穷,不会让我交房贷、房租,不会因为我不努力而把我撵走,我觉得这是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
新媒体内容总监:TAN HAO
采访/撰文:Echo
编辑:B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