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ELLEMEN
chinese characters representing a seasonal theme
ELLEMEN

炽烈的阳光、漫长的白昼、浓郁的绿色、疯长的植物、沸腾的蝉鸣……对银临来说,夏天的特殊之处,或许在于随时可能造访的大雨。

童年时代,她是生活在湖南湘西的一个土家族女孩,那里青山环抱,水汽丰沛,夏天多的是一场又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毫无疑问,对忘带雨具的大人来说,这是“坏天气”,但在雨中奔跑的孩子们可不这样认为。放学的路上,约莫九岁的银临和几个同学奔跑在一场突然到来的大雨里,“雨特别特别大,瞬间天气就凉快下来了”,直到今天她还能记得,雨点当头疾速砸下,自己心里的畅快和自由,就像地面浅坑里的积水一样,瞬间满溢开来。她第一次意识到:“我不用害怕,不用担心什么东西被淋湿,下雨并不一定是要躲避的。”

当然,暴雨中还有些更为窘迫的时刻。在她还未离开故乡的少女时代,夏日常和亲朋好友们在自然流淌的河流中嬉戏。一次,乌云骤至、电闪雷鸣,她和众人匆忙上岸,内心虽然觉得眼前荒诞,却又有一种奇特的快乐。

“就像一个突然袭来的意外,把自己已经写好的剧本改掉。”在银临看来,骤雨意味着夏天的某种性格,瞬息万变,或者说是不可捉摸的复杂性,“不论是大自然中,还是生活里,这个季节更容易出现意外的快乐和馈赠”。

chinese text related to a music release
ELLEMEN
图片
ELLEMEN
text discussing various art forms and cultural expressions
ELLEMEN

长大后,银临离开家乡,长居杭州,这里的夏天依旧多雨。她喜欢这样的天气,少了家长的提醒,更是理直气壮地不在雨天打伞。那些自然的意外体验,同样会藏在成年人的夏天里。2022年,她创作了新歌《日出前起飞》,计划自导自演拍摄一支音乐短片。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去采风,最后找到了杭州郊外的一座山,这里环境幽静、视野优越,清晨时自山顶望去,能清晰地看到初日从绵延的青绿峰峦间缓缓浮现。

她带着团队里的伙伴们筹备许久,但真正到了拍摄的那天,却发现,“日出没有预想的好,太阳被云遮挡了大半”。路途遥远、车程疲惫,为了拍摄,她凌晨三点起床换衣化妆,满心期待却又一次遭遇了夏天的瞬息万变。一切似乎让人沮丧,但她很快接受了眼前的一切,选择用镜头记录下当时的日出——山间有雾,女孩和男孩倚偎在朦胧的晨光里,将白色的纸飞机掷向远处云层间模糊成一团光的太阳。

text related to a music composition or performance
ELLEMEN
图片
ELLEMEN

陶瓷裙 LiWen Liang

珐琅耳套 Darrtemis 达弥

“那时候,我也没有感觉很失望,还是觉得已经来到这里,看到了日出,就已经很不错。哪怕它不如想象得那么美,我依然会把这个真实的场景记录下来,放进我的作品里。”这也是近年来,最让银临印象深刻的夏日经历,说起这个故事时,她的语气欢快,你完全有理由相信她张开双臂,释然甚至是开怀地迎接了那场雾蒙蒙的日出,正如二十多年前的放学路上,还是个孩子的她,背着书包笑着奔跑在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里。

chinese characters representing firefly
ELLEMEN

毫无疑问的是,银临很喜欢夏天,她记忆中的那些闪光的片段,似乎总是发生在这个季节,她也能敏锐地感知到夏天特有的各种自然讯号。

我们这次夏日“五感剧场”的创作持续了一整天。晚上九点,为了寻找萤火虫,在最后一组拍摄时,大家爬上了陡峭的竹山。没有路灯和清晰的道路,脚下是雨后稍显泥泞的土地,割过后的竹茬和纠缠的野草草茎变成了隐秘的“陷阱”。密林中,蚊虫格外活跃,两只意外造访的小猫大摇大摆地反复闯入镜头中。大家一时间都有些手忙脚乱,倒是穿着繁琐长裙,正根据摄影师和导演的需求,一遍遍反复调整裙摆和肢体动作的银临,更显得淡定从容,偶尔还能冒出几句玩笑话。

“晚上走在竹林里,那种深入自然的感觉是夏天特有的,有蝉鸣、有鸟叫,还有青蛙的声音。”我们在一周后聊起这次拍摄,她承认,自己当时颇为放松,那些消失在其他人感官里的自然讯号,也清晰地被她一一捕捉。

这种敏锐也许源自一类创作者的特质,暴雨、骤晴、萤火明灭、突然响起的虫鸣……捕捉这些满含“不确定性”的自然元素,与捕捉偶然迸发的创作灵感相似,两者都是对“意外”的接纳与转化。不过,这种天然的感知力,只是打开音乐世界大门的一把宝石钥匙,却不足以支撑银临在创作的道路上一直跋涉前行。如果此时你要问,是什么让这个爱唱歌的土家族女孩,十余年来坚持创作,从“分贝网”上的那个翻唱爱好者,最终变成了国风音乐的代表性人物?我想,答案可能还是藏在夏天里。

text about a musical work from 2013 focusing on sensory elements
ELLEMEN
a person holding a large artistic piece near water
ELLEMEN
text promoting an art event with artist names and theme
ELLEMEN

“夏夜精灵”萤火虫是银临的作品中曾多次出现的元素。2013年,即将火遍古风圈,并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被持续传唱的《腐草为萤》问世。这首歌讲述了盛夏之末,命如朝露的萤火虫向死而生的故事,它也像一束初生的萤火之光,持续照亮了银临未来的音乐旅程。

十二年后,在萤火虫初盛的这个季夏,她和这首歌的词作择荇聊起了当年的创作故事。“曾经我也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单纯地想把自己想写的歌写出来。”而她的初愿,在那些结识于网络的音乐创作者们的助力下,变成了一首又一首《腐草为萤》这样的曲目。

“这么多年里,因为我反复去唱《腐草为萤》这样的歌,对它们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我的整个创作和成长的过程,都被这些词和曲子所浸染了。可以说,这些合作过的朋友们写下来的东西,也反向塑造了我。”接连被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反哺了银临,建成并加固了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为她的前行照亮了方向。

而在这段漫长的成长中,最初将这群创作者们聚合起来的,像萤火虫在短暂一生中执着追寻片刻绚丽的“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我们在最开始就碰撞出来的火花,到了后来大家也一直延续着。”那只十二年前的“萤火虫”并未坠草而亡,而是在众人的协力之下变成了一盏不灭的灯笼,指引银临走出了象牙塔,走出了夏天,让她慢慢地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季节里,在不同的状态里,找到了更多自己想去表达的东西。

chinese character for dream in green color
ELLEMEN

2023年,萤火虫再次成为了银临创作的主角——在歌曲《夜国》中,萤火虫飞入现代城市,于夏夜水边构造了一个“蓬莱仙境”,而结束一天工作、满身疲累的“都市人”误闯其中,只见眼前摩托载人腾云驾雾,青鸾神鸟在迪厅起舞,末班车化作蜻蜓飞往白玉京……

这个奇幻世界的诞生源自银临对城市生活的观察。在她居住或者多次造访过的现代都市里,人们被拥挤的高楼环绕,空调驱散了暑热,街市中的霓虹灯整夜闪亮。但那些从山林深处吹来的风声、动物夜行时的窸窣声、蝉虫们的鸣叫声,却都逐渐消失在都市人的夜晚里。

information about a musical work titled 流光记 by 银临 released in 2018
ELLEMEN
person partially obscured by greenery wearing a white garment
ELLEMEN

白色连衣裙 ISSEY MIYAKE

金蝉发簪 狮记珠宝

城市的繁华便捷,并不能驱散人们内心深处不断积累的空虚和无力感。大家被急速前行的社会节奏所裹挟,“没有时间去感受现在到底是夏天还是秋天,只知道今天要上班”。于是,银临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勾勒出一个“在疲惫生活之外可以小憩的故事”。至于听众们讨论的,“夜国”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她并不想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许“夜国”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桃花源”,是一个“奇幻的禁地”,抑或只是一个由萤火虫构筑的虚幻梦境。

这首颇具飘渺色彩的歌曲,被收录进了银临耗时一年制作的第四张专辑《山色有无中》。如果将这张专辑从头至尾播放一遍,你就能发现,梦的概念也出现在了其他的几首歌曲里。

和夏天一样,梦也是贯穿银临音乐创作的重要元素。她从小多梦,常是一个梦境不断重复;上了大学之后,梦的内容变得丰富多样,虽然大部分是“噩梦”,但她也尽量会把它们记录下来。到今天,她已经“攒下”了400多个梦。

这些在现实与幻境间游走的灵感碎片,被她纺成了旋律的丝线。比如,在网易云音乐上被两百余万听众标记“喜欢”、创作于十余年前的《锦鲤抄》,其灵感就来源于银临的一个梦:一条鲤鱼精来到她身边,朝夕为伴,最后为了保护她而牺牲。

不过,梦的呈现,在银临的创作中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从《锦鲤抄》到《夜国》,“梦境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大——她的叙述语境从个体感受的抒发、虚拟的梦幻故事和各类传奇典故,开始转向变化的现实世界,以及具有普世性的人生议题。例如,在新专辑《山色有无中》里,她就用11个小故事探讨了人们对于世界真实性的接纳态度。

某种程度上来说,银临身上发生的变化,正是本土“国风音乐”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几年前,当她被歌曲《千年缘》里带着古典韵律的江湖气击中,走上创作的道路时,这种类型的音乐被归为古风歌曲,只是亚文化圈子里一群年轻人的执念,是他们表达“中国式浪漫”的一种模糊梦境。

现在,这场由年轻人共同托举的“大梦”变得愈发清晰,从单一圈层内的自弹自唱,走上了大众影视、娱乐综艺和潮流时尚的舞台。涓涓细流不断壮大,乘着传统文化复兴的东风,变成了更多人的音乐探讨和创作表达,最终奔腾成被主流视野听见、看见和共情的“国风”文化符号。

text related to a musical composition
ELLEMEN
a figure in an elaborate dress stands amidst bamboo stalks in a dimly lit forest
ELLEMEN
fashion items with designer labels and product details
ELLEMEN

尽管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但与我们交流时,银临并不想给“国风”下一个主观的定义。在她看来,“国风”和“国风音乐”的发展恰好进入了一场“夏天”,热烈的创作欲望、蓬勃的生命力、丰富的音乐风格……每个人都应当对这一概念有自己的理解,同样的,这种理解也应当被“国风”所兼容。

当然,在这样的浪潮之下,创作者们无可避免地需要直面各类新问题。比如,日益多元化的传播环境、加速扩张的速食文化、体量不断增加的听众们发出的复杂声音……银临也不可免俗地为此苦恼过,但最后,她还是回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条创作道路上。

也许,总该有些不变的东西,能被用来度过不可捉摸的“夏天”。采访时,银临说起了自己孩提时代的另一段故事。那时,她总忘带家里的钥匙。父母下班晚,放学后她便无家可归。对内向的女孩来说,邻居们敞开家门是一种难以招架的热情,如果天气晴好,不如躲在楼顶,独自看着夏阳敛去光华,慢慢沉进山峦背后。

但几年后的夏天傍晚,待她再想远眺时却发现,“看不到山了,都变成别的楼房了”。为此她很是难受了一段时间,“去看山”也落成了内心深处一个未尽的愿望。

直到不久前,她搬了新家。房子位于顶楼,有一扇小巧的天窗,窗外,夏日青山交叠远去。“现在,我也能在家里随时看见山了。”她的语气里透着夙愿得偿的欢喜。和当年那个藏在顶楼的女孩一样,在一次又一次的眺望里,抛却所有思绪去感受一场日落,单纯地体味时间流逝的自然之美,这是她所熟悉的,并依旧向往的深度触摸生活的方式。

credits and production details for a creative work
ELL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