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晶玻璃
ELLEMEN

泥晶玻璃ReSilt Vitro™:从“废弃”到“共生”

在可持续设计逐渐成为核心语汇的当下,“材料革命”不仅在于回收,而是通过设计与科技的结合,赋予废弃物全新的感知价值与美学语言。

由上海设计周可持续实践中心(SPC)与上海复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泥晶玻璃ReSilt Vitro™,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诞生的创新材料。它以上海城市污泥为原料,通过“低温真空脱水干化一体化”与“污泥焚烧灰渣玻璃化”技术,转化为具晶体质感的“泥晶玻璃”。创新设计团队使那些曾被视为负担的污泥成为可见、可触、可体验的材料。

在2025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现场,SPC将材料带入公共空间:「Bund Bund 墩」——一件以城市新陈代谢物为媒介的“城市家具”。它延续了西岸从工业遗存转型为文化地标的更新精神,将这种转化推向更微观、更本质的层面:不仅改造空间,也将转化城市最基础的“废弃物”。

泥晶玻璃
ELLEMEN
泥晶
ELLEMEN

应用落地:从“墩”到“岛”,从场景到日常

「Bund Bund 墩」—— 模块化城市家具

SPC将泥晶玻璃砖嵌入炭化木基座,构建出「Bund Bund 墩」。其形态灵感来自西岸标志性图形。模块化的组合使其可自由拆解与重新组合。

它既是座椅,也是叙事媒介——

以设计的语言讲述城市循环的故事,让可持续的理念在公共空间中具象化、可触化。

「Bund Bund 岛」—— 场域化延伸与社交场景

由多个「Bund Bund 墩」组合而成的「Bund Bund 岛」,是一个可移动、可组合的社交岛屿装置。

人们可在此停留、休憩、交流——“墩”不只是家具,更像一个流动社交节点,一个城市循环概念的具象呈现。它将“公共空间”“社交互动”“可持续材料”三者交织为一。

“岛”的存在,让可持续不再是一种被展示的概念,而是一种可以被分享与体验的生活方式。

衍生泥晶煤球

除了公共装置,ReSilt Vitro™ 还延展至更日常的产品——「泥晶煤球」。

灵感取自上海旧日生活意象,煤球曾经是上海城市居民每日清晨点燃的第一缕烟火,是生活的动力和能量。如今,这一象征被泥晶玻璃重新演绎。

从“墩”到“岛”,再到“煤球”,泥晶玻璃在城市空间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一条可持续的感知链。

泥晶
ELLEMEN

价值与意义:设计如何让循环“可见可感”

在当下可持续设计语境中,设计应让材料的生态、社会、审美意义同时体现——不仅要回收、还要赋形并让用户感知。

透过此次展出,SPC 展示的并非单一材料的转化成果,而是提出一种“城市循环的全新叙事”——

让被遗忘的物质重新进入城市的感知系统,让设计成为连接人与城市、城市与材料的桥梁。

废弃不是终结,而是共生的新起点。

an office setting featuring a man using a smartphone and a decorative arrangement of flowers
ELL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