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粉圈的一条热搜又重新把偶像和粉丝的关系拉回到大众的视线。
杨超越的全国粉丝会对经纪公司就宣发团队无作为、粉丝对接人不专业和反黑工作不及时这三点问题提出了异议,要求公司对尽快给到反馈,否则各工作组将不再配合任何宣发及商务活动。
杨超越本人给出了回应,先是发布了一条“寻求保护”的微博,还回复关于开除老板的评论:自己还没当上总统……还开始贷款操作了?
后来她把自己的头像换成了黑色,并表示自己压力大,感觉到难过和委屈,希望粉丝帮帮她,以后除了工作不说别的了。
之后工作室和粉丝团队沟通之后,正式给出回应。对宣发和粉运人员进行了人事调整,辞去了相关工作人员,并承诺以超越妹妹的成长和发展为核心,逐步把工作做得更好。这场粉丝和工作室的矛盾最后才逐渐平息。
这种粉丝对偶像的工作进行干预的事情在演艺圈其实并不罕见,它甚至成为了一种偶粉关系的常态。但这种行为,你怎么看?
适度干预
客观来说,粉丝和偶像不仅仅是二者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当下这个消费时代,粉丝不止是粉丝,更是消费者、甚至是投资者,他们其实对于偶像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粉丝会说真话
由于工作性质和偶像身份的关系,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其实并不会说真话,偶像本人基本上生活在一个“虚假的吹捧”气氛中,这是一个真实存在且普遍的现象。
这时候,粉丝的适当干预就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单就偶像体重控制来说,粉丝就有操不完的心。前有吴亦凡接受采访时回应:“一个人发胖,身边的朋友是永远不知道的”。周围的人很少会直接指出偶像的身材问题。但是为了偶像上镜好看,粉丝会直接提出来。
后有粉丝为蔡徐坤买代转,引起坤坤子的注意,提醒他真的该减肥了!镜头上的蔡徐坤果真被拉宽了一点,或许是广角镜头的缘故。
后来坤坤一下子瘦了20斤(提倡健康瘦身)。为偶像操心的永远是粉丝,而偶像也会愿意去采纳粉丝的合理意见。
粉丝操心的不只是体重,更重要的还是偶像的主业。杨幂的粉丝曾多次抵制她演公司的自制剧,在他们眼中自制剧粗制滥造,大多评价不高,基本上是属于用来奶新人的,对杨幂自己演技和事业的提升起不到半点作用。
粉丝中肯合理的建议值得且应该被工作室和偶像本人看到,忠言逆耳,或许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促使偶像逐渐进步,这样能给到粉丝一个更好的回馈。
张雨绮在《我和我的经纪人》里面聆听粉丝的意见的过程中,自己也反省到了一些问题,并承诺以后还是专注于作品。
而有的经纪公司也逐渐愿意对偶像说真话。在杨天真和乔欣解约之际给出了她一个建议,那就是要找愿意和老板吵架的员工,而不是一味听从老板的员工。
粉丝未必一定要无限吹捧偶像,如果作品是真的优秀,那是值得被赞美。但是如果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那么让偶像认清他身上存在的不足。粉丝大胆地讲真话,提出正确的批评和质疑或许比不顾一切的夸赞来得更有用。
粉丝看得更清
很多时候粉丝相当于一个偶像工作室的局外人,很多时候往往看问题或许能看得更清楚。再加上粉丝的出发点还是因为出于对偶像的爱,为爱发电可能会更加在意偶像的发展。
之前杨紫的粉丝对她的造型师提出了意见,希望团队更换造型师。原因是长期以来杨紫的造型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一字肩裙装,留着扎眼的齐刘海,吐槽杨紫的造型是在做连连看。
不变的的造型,粉丝都看在眼里,但是工作人员却没有给她换一种风格。粉丝无奈之下提出建议,希望改进造型团队,拒绝一成不变。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的,在如今这个消费时代下,粉丝和偶像之间除了是传统的关系之外,还是一个隐形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系。
粉丝对偶像是有控制欲的,这也是101系选秀会大红的原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偶像的命运掌握在粉丝手里,完完全全由粉丝“创造”,超高的参与度让大家体会到了与以往不同的追星体验。
这种心理自然也会延伸到出道的偶像上。粉丝希望去能参与到偶像的工作中,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让粉丝追星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其实这点很多偶像团队也很清楚。所以会专门设立粉运和粉丝进行有效的沟通。由此发现工作的不足并及时改进。这样既满足了粉丝的追新体验,又让偶像和工作人员收获名利。
前面说到超越妹妹就是一个例子,工作室派专门的粉运对接粉丝,接受来自粉丝的建议。
因此,粉丝对偶像的合理建议,反而可以帮助偶像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前景。艺人团队是需要适合听听粉丝的意见的。
过度干预
适度的干预和建议是能够帮助到偶像的事业,但是凡事也都讲求一个度,过度的干预往往会导致更多矛盾的滋生,甚至会对明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粉丝并不专业
相对于专业的经纪人来说,粉丝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其实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同时公司对于偶像的发展定位也是粉丝不会了解到的,因此粉丝的建议并不能完全被采纳。
其实从去年开始,影视演艺行业在逐步收缩,大众对影视剧的要求越来越高,很难对一些低质量的剧买单,因此越来越多的艺人会为了去选择好的剧本而等待。
但是又为了曝光量而不得不去接一些合适的综艺。很多粉丝很难理解经纪公司和艺人的两难境界。甚至于被事业粉们纷纷抱怨艺人只接综艺,不去拍戏。
前两天一个脱粉事件引发了关注。邓伦的一个粉丝发微博控诉邓伦变成了一个综艺咖,一年接了四部综艺,只拍了郭敬明的《阴阳师》和8天的抗疫剧。拍戏和拍综艺的时间严重失衡,让一些粉丝感到失望。
这样的状况,大花们也时常遭遇。但是大花们可能对于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选择,情况也会好很多。章子怡就被批评不爱惜羽毛,电影咖沦为综艺咖。为此,章子怡还专门回应参加《妻子的浪漫旅行》是希望大家能更好地认识作为妻子的角色的章子怡。
周迅受访则霸气回应参加综艺增多:“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大家一直以为我在云端......”她对综艺的选择更直白:“我喜欢、我愿意、我适合自己。”
在春夏身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拍的电影都没发行,竟然被误认为是模特。
而另一方面粉丝对于经纪公司的运作和经纪人的管理其实也不是特别了解。
上半年的一部电视剧《怪你过分美丽》讲的就是偶像和粉丝还有经纪公司的关系。偶像的粉丝们对于偶像的工作和经纪公司过多地干预,致使真心为艺人考虑的经纪人被迫离开,最后艺人的心理状况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不是所有粉丝的建议都适合艺人的发展,有过分需求甚至会导致艺人发展受阻。
粉丝需求太多
有时候粉丝的确在给明星的提出建议,但是一些”上纲上线“的干预反而会让偶像错失机会。
今年的大爆剧《三十而已》,聚焦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而其实在开拍前,佟丽娅就接受邀约准备出演顾佳一角。但是因为角色的原因,大量粉丝拒绝佟丽娅出演,佟丽娅还专门解释网上流传角色设定和剧本内容有所偏差。
最后还是档期问题为由,佟丽娅辞演了这部剧。
粉丝因为网上流传的角色设定就极力阻止偶像接下这个角色,因此错过了一个极富亮点角色,后来“顾佳”一角能引发这么大的讨论和关注,确实让人觉得可惜。
明星对于自己的规划其实是根据市场环境、自己的人生选择还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粉丝对于明星的选择过分指摘其实会给明星带来一定的困扰。
而有的时候,粉丝对明星的干预甚至于会让互联网场面变得难堪。明星出席活动粉丝关注的点没有着眼到偶像美不美,而是过分纠结礼服过没过季,是不是大牌。
稍有出错,粉丝就对造型师口诛笔伐,送上热搜之后,整个互联网都对粉丝的印象和对明星的好感其实都会有所降低。粉丝过于“上纲上线”也会让粉圈显得戾气比较重。
周深曾经被粉丝强烈要求换头像,几轮下来粉丝还是有意见,周深感叹道:“做什么他们(粉丝)都不满意。”之后有才访问到他最想对粉丝说些什么,没想到他脱口而出:“少!管!我!”
粉丝该管偶像吗?从粉丝的角度来说是能理解的。出于对偶像的爱,粉丝干预是为偶像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过度的干预只会给人带来压迫感。适当的距离感能够让粉丝的追星体验还有偶像工作体验都更为舒适。
偶粉关系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偶像和粉丝之间到底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距离,粉丝干预偶像的这个分寸感在哪?
评论区说说你对粉丝干预偶像的分寸感是什么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