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有毒,但经过人工饲养和严格处理,就是美味,很多人贪恋的,就是那种嘴唇和指尖微微发麻的“河豚醉”。
人也一样。许多无毒的人,同时也是无趣的,就像莫文蔚在《开水与白面包》里唱的那样,是开水,是白面包,寡淡无味。有趣的人,多少有点毒性,不那么正常,甚至有点变态,如杰克·凯鲁亚克所说:“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花筒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在星空下像蜘蛛那样拖着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声。”
有个朋友,酗酒,自残,发酒疯,酒后打电话骂人,甚至在家里纵火,但他身边还是有很多朋友,因为他实在太有趣了,冰雪聪明,跟他说话只用说前半句,你内心所有细微的感受,难以明言的想法,他全懂。而且懂生活懂文艺,永远能发现最好玩的去处,最好看的电影,最好听的音乐,价廉物美的家居用品,隔三差五在家里举办主题派对,例如复古派对、80年代迪斯科舞会, 时不时还会发起废墟和防空洞探险。有些朋友已经下定决心要跟他断交了,但他的派对邀请一来,他们的脚还是向着他家的方向挪过去了。生活太无聊,人类太无趣,遇到有趣的人,没有人能抵挡他们的诱惑,怎么办?当他是河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酒后打来电话,不接或者赶紧挂,派对结束,赶紧跑。
还有个文艺圈的朋友,女,在社交软件上找到一个男人,那人资料里的文字,堪称惊才绝艳,资料里的照片,略加包装,没准就是个沃尔夫冈·蒂尔曼斯,但那些文字和图片,嗜血、恐怖、混乱,隐约看得出,他有一些可怖的经历,性生活十分随意。但我们这个朋友,还是抵挡不住诱惑,坐了两个小时动车去见了,那人长得非常英俊,谈吐有趣,才华横溢,但就是脏兮兮的,不,不是 那种物理性的脏,他的衣服鞋子都挺干净, 是那种心理上的脏,古怪、不对。这位朋友知道不该和他交往,但还是抗拒不了诱惑,怎么办?只在公共场合见面,只用小号 跟他聊天,绝不透露个人信息。
还有朋友,去监狱采访杀人犯,发展出友谊,还有朋友,跟黑道中人过从甚密,觉得他们生活丰富多彩。这都是河豚爱好者。
河豚肉好吃,河豚醉 人,但当事人必须胆色过人、厨艺上佳,才能让享受停留在嘴唇和指尖 微微的麻木上,而不至于毒发身亡。
爱吃这种河豚肉的人,比想象中要多,但河豚型迷人男,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这是一个卖方市场。于是,就有人把自己打扮成假变态,混进变态队伍,相当于用普通鱼肉冒充河豚。
有次遇到几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在大城市出生长大,家境挺好,人长得白白净净,毕业作品涉及同性恋、易性癖、乱伦、偷窥、谋杀、冰柜藏尸,但细聊几句,发现 他的生活极其简单,读过的书很少,连黑泽明都不知道(当时以为他是在捉弄我们,后来发现是真的),最崇拜的导演是金基德,谈话中间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女朋友打来的,似乎在抱怨他什么,挂了电话,他始终情绪低落,眼看要哭的样子。我心里默念,哥,变态这地界,不是那么好混的,不是草鱼多放点 花椒油芥末膏,就能冒充河豚的。
河豚的毒素在于适量,变态稍微过点量,没准就是精神病了。许许多多被人描 为“很文艺”、“有点二”、“有个性”、“有点偏执”、“缺乏同理心”、“外星人”的人, 其实只是一个又一个程度轻重不同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的父母冷漠、偏执,家庭生活中充满暴力,他们本人性情淡漠,情绪不稳定,易怒, 不能识别调侃或者玩笑,曾经信仰过邪教,或者被传销组织吸纳过,他们的写作能力(而非讲话或者其它表达能力)通常不会太好,逻辑多半非常混乱,日常交往中会有奇怪的举动,例如不明原因的跟踪、偷拍、录音。
交际对象,一旦有这些迹象,都应当将信用评级下调,避免深度交往,维护好个人隐私,尽量少透露生活细节,更不应该将他们带入自己的社交圈。
好好享受河豚肉,科学对待人群中的变态,让微微发麻的感觉,丰富我们的生活。
韩松落
写专栏,做小说,看电影,用文字使生命纹路繁密,用影像使人生体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