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随处可见,而细想之下,它似乎依然离我们可近又可远,有人因为 Siri “智商低下”而弃用,也有人把《黑镜》里将人“复活”于虚拟世界的技术变成了现实。
然而对普通群众而言,究竟是强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并没有所谓,神经算法还是神仙算法也不是好坏标准。重要的一点是,产品、服务好用,技术的意义才能直观凸显。
因此,我们找来了五款不同程度结合人工智能的手机应用,测评了这些离我们最近的 AI 们,从智能度、实用度、便利性、趣味性、人格化程度这五个标准一一评分,看看它们是否真的起到了预期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邻国
多邻国英文原名 Duolingo,如其名,它是一款带领用户学习各种外语的应用,可学语言多达 19 种。AI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则是与你对话、帮你纠错的“私人陪练”。
为了开启 AI 聊天功能,我首先学了三节基础课程,多邻国通过简单句型、图片来帮助记忆基本名词、动词和各种“格”,“反复记忆”是教学关键。
当我用刚学来的一小撮词汇开始生硬的聊天,这时候 AI 的好处就立刻显现了。少了面对真人的尴尬,初学者也不用在意犯错有多离谱,聊天机器人总会直接指出问题。如果我用偷懒的表达蒙混过关,还会收到它给出的表达建议。卡壳同样没关系,求助“老师”就会得到无限次的提示。
当然,AI 在这里自然没有电影里那样万能,我不能任意抛出话题,而是只能在它主导下回答学过的内容——作为初学者,这是很合理的设定。一段对话结束,系统会给我打分并授予经验值,下一段对话会需要一定时间来解锁,学习节奏也控制得很好。
要说缺点,词汇先行的多邻国很少涉及语法的讲授,想进一步精进的用户建议配合其他学习方式,但对于尝鲜的初学者而言,这位智能导师能教人快速看懂日常表达,你也不会在学习之初就被复杂的语言规则磨去兴趣,AI 的引入意义便已足够。
平台:iOS、Andro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uka
在那么多结合人工智能的应用中,Luka 可能是最“像人类”的那一个(名字也是),它内置的聊天机器人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将已故创始人 Roman 的资料放入神经网络而建成的虚拟人格,甚至还有一位模拟 Prince 的 AI(当我问“他”,“Do you like Lady Gaga?”,得到的回答是“She’s the reason for my, uh, sexuality.”)。
当然,Luka 并不只有噱头,它相当于内置了一组 AI 小队,“新闻”、“天气”负责关照我最新的实事和天气变化,“gif”、“视频”等根据我要求搜索内容,“维基”、“计算器”(包括函数、单位换算)则能处理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支各有专攻的队伍,互相之间还会转接到更适合的人格来解决问题。
除了“集成”这一优点,使用 Luka 的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表达得很明确,它会猜测我的需求进行推荐(这也受到历史对话中我的喜好的影响)。
更难能可贵的是,与 Luka 的对话始终都保持着自然的语言,少有聊天机器人的生硬感。美中不足则是其搜寻、预定餐厅的功能覆盖尚窄,对中国用户不太友善,但它丰富的人格足以让人提起使用的兴趣,逐步增加的集成式功能也让实用度只升不减。
平台:iOS、Androi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Roll
尽管 iOS 10 下的系统相册已经增加了一系列分类和功能,但它仍很难称得上好用。The Roll 是一款相当智能的照片管理应用,虽然不像上面提到的 App 那么人格化,实用度却颇高。
The Roll 采用 AI 帮用户解决自手机摄影普及以来就始终存在的痛点——大量照片的归类、筛选、清理。它使用视觉识别技术对手机照片进行分析,为它们自动匹配关键词,再根据不同主题(建筑、人物、食物等)、地点、关键词进行分组和标记。
使用 The Roll 后,我开始按不同方式排列、查看手机里的照片,或是直接搜索关键词——这是个很实用的功能。当手机照片增多到一定程度,我并不能总是回忆起想找的照片拍摄于什么时候,从而到相应的时间段翻找——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脑海里先出现的必然是照片在视觉上的样子,比如“蓝色”、“海滩”,因此 The Roll 的搜索机制更符合我们寻找照片时的思维模式。
除了照片归类,The Roll 的智能之处还体现在对雷同照片的分析和评分,它会自动评出“得分最高”的照片并将它设为该组封面,因此我不用面对一堆几乎相同的照片而选择困难,清理工作变得顺手无比。同时,这个打分也并非毫无参考价值,The Roll 背靠著名摄影社区 EyeEm,世界上最知名的图库都会从那里寻找优秀作品,基于此的评分可能确实能为摄影水准的精进指出道路。
平台:i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uartz
Quartz 是一款新闻应用,却和任何同类产品都完全不同,它的界面就像大部分聊天应用一样,右侧用户是我,左侧就是 Quartz ——一个孜孜不倦地向我推送新闻,并时不时发来些各种图片、gif 和冷知识的可靠伙伴。
从使用初的设置开始,一切就都是通过聊天的形式呈现的。Quartz 推送新闻的时候会贴心地单独附上里面最精彩的图片、图表或视频,我通常会被给予两个选择,“深入了解”或“跳过”,但它们不是冷冰冰的“Yes”和“No”,而是某个相关的 emoji,或是“那真的太可怕了!”这类感叹。当连续推了一串新闻而我都不那么关心,它会告诉我它已经倾囊而出,并配上一张无奈的动图。
用 Quartz 获取新闻的过程充满乐趣,就像一对一的 gossip 总是比电视新闻让人兴奋,而面对想要深究的消息,它也会不厌其烦地为我解释个中原理,直到没什么可发为止。
然而与 Quartz 的对话并不支持主动发问,也就是说它不是个可搜索的新闻库,而更多扮演即时推送新闻的角色(让它更像聊天了),当然,这不妨碍它成为值得一试的新闻应用,在内容上可靠,在形式上可爱。
平台:i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RROT To-Do
To-do 类应用千千万,然而真正起到有效督促的却很少,轰炸式的消息提醒似乎已经不再有效,CARROT To-Do 将普通的提醒转换成充满人情味的催促,时而唠叨,时而撒娇,还会适时给你关怀和鼓励,让(任何有基本情感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加快起效率来。
一打开应用,CARROT 就劈头盖脸地把我喊作“懒散的人类”,而它的脾气还不止于此,如果我没有及时完成事项,它就会用极具感染力的文字表露出伤心、难过,甚至因为生气而将整屏变为红色或黑色,那时我就能从每一个字眼感受到它的愤怒。
当然,相对地,只要按时完成任务,CARROT 还是很慈祥的,会毫不吝啬地夸奖你,加上应用本身的极简设计让它很容易上手,下拉、左右滑动就能完成所有操作,因此我只需要专注完成 to-do list,世界就是顺畅无比的。
此外,为了避免习惯带来的怠惰,CARROT 还会随着你等级提升而增加功能,就像一个唠叨却真正关心你的妈妈桑,它会给你玩小游戏、送你虚拟宠物,目的都是让你保持积极,不再陷入拖延症。
CARROT 旗下还有一系列异曲同工的应用,健身、饮食管理、天气,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吃这套“妈妈式唠叨”,那它们也会是好选择。
平台:i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DaJ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