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翎客,私人航天“梦龙”

每个小我,都可以有一个梦想。梦想不分高低,但确实和“贵贱”有关。如果决议孤注一掷、痴心不改地将梦想照进现实,最好先考量一下“自有资产”。尤其当这个梦想是贵到动辄要举全国之力探索的航天工程。

Fun, Grass, Photography, Leisure, Wheel, Games,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

当极客装载了火箭发动机

Machine, Gas, Door,

翎客航天的主力人物胡振宇生于1993年2月。百度百科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括号——胡振宇(火箭少年)。像他这样的年纪,能够在网络上搅动起一阵阵浪潮的,我能够想到的,就是马佳佳了。马佳佳的成功在于直奔主题,把普通人的隐秘梦想摆上台面。而胡振宇则更为理想主义,他和两个合伙人要做的事情是,把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发射到太空。

一个从小痴迷化学的少年,本希望通过赢得化学竞赛而进入优秀的大学学习。当这个理想碰壁之后,胡振宇苦练网球技术,最终以网球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学习,可谓殊途同归。倘若有一日,这个中国第一家私人航天企业的故事被搬上大荧幕,我们会在胡振宇与火箭结缘的过程中,同时看到乔布斯与马克·扎克伯格创业时的影子。个人能力超强者开创事业,之后又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团队排挤出局;最初的创意归属与技术成果存在拥有权分歧。如果按照智商和情商互为消解的论调,这倒确实佐证了胡振宇在技术方面的天分和英雄少年的莽撞。

Machine, Gas, Door,

虽然在2014年8月,相比Space X,翎客航天的规模如同霸王龙和一枚“袖珍卵”。但当梦想为“卵”装载了火箭发动机,人人都会期待在不远的未来,将有一只“东方梦龙”破卵而出。

去年底,胡振宇在《中国梦想秀》节目中,为自己下一步圆梦火箭研发慷慨陈词。在节目中,他圆梦失败。大部分观众无法理解,举全国之力拓展发掘的航天事业,凭借一两个毛头小伙儿的一腔热血,如何准入和推进。但年轻到洗个澡就满血复活的胡振宇,在仅仅一个多月后就联合了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清华大学博士严丞翊以及火箭爱好者吴晓飞,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航天企业翎客航天。这三个小伙子分居北京、扬州和深圳,依托两个实验室,并且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研制出新型火箭推进剂。在花钱如流水的航天研发领域,三个年轻人到目前为止几乎使用的都是自有资金,这极大程度地限定了他们的研发规模,牵制了研发速度。痴迷化学领域的胡振宇,在翎客航天成立后已经完成了角色的转换。现在,他的首要任务是为公司拉到更多的资金。胡振宇辗转结识了天使汇CEO兰宁羽,在后者的帮助下,他以翎客航天的名义,将商业计划书呈现给圈内的数家投资机构。对于一个21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小伙子来说,质疑,搁置,一次次黑夜里的等待都只是佐料,翎客航天的商业计划书里,未来的每一个发展节点都掷地有声:“2021年,翎客将推出小型卫星运载火箭,并向重型火箭进军。”

Machine tool, Machine, Engineering, Lathe, Tool accessory, Cylinder, Metal,

此次我们在北京的拍摄与采访,翎客航天的三号人物吴晓飞没有来北京。他在扬州的实验室里,忙着制造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地面测试系统。目前,翎客航天将要发射的小型模拟火箭,每一分钱都来自公司自有资金,地上的环节把住关,天上的环节才不致于一飞冲天之后,“灰飞烟灭”。于是严丞翊,这个生于1984年清华大学火箭队创始人、航天学在读博士生引发了我们的强烈兴趣。他本科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在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航天科技硕士后,他曾作为国际火星协会在美国犹他州“火星沙漠研究站”的指令长兼工程师、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及卫星通信系统的机械设计工程师,率领六人国际团队模拟在火星上的隔离生活和出舱活动,并负责“全球中轨道卫星宽带互联网”项目的地面站系统技术设计。在严丞翊看来,中国的私人航天事业大有可为,虽然国情不同,但SPACE X的成功已经为全球的私人航天企业开辟出光明之路,在中国,私人航天领域的全方位放开竞争是趋势,只不过具体时间点现在还很难揣测。翎客航天的三个年轻人,目前已经达到了国内爱好者的最好水平。现在,随着国际航天事业材料的推广普及、技术壁垒的解密等等利好,用小快灵的商业模式,抢滩中国航天巨头们不屑于涉足的学术研究、私人爱好者领域,“钱景”明朗。

Machine, Machine tool, Tool, Toolroom, Milling, Lathe, Metal lathe,

于是,一切具备,翎客航天目前发展的瓶颈又回到了自有资金不足上。在中国许多富二代忙着在大洋彼岸挥金如土、放浪形骸之时,翎客航天的创始人白天忙于和各种投资人见面,夜晚则耗在试验室里,对着一个个模版中的技术参数“死磕”,并且想象着一旦资金到位,立刻将模版中的理论数据变为现实。

当下的利好消息是,翎客航天极有可能获得一笔八十万元的赞助,赞助方是一家大众消费品牌。该品牌的老总认为,与其将这笔钱花在热闹造势的市场活动上,不如投资给这家踏实造梦的年轻公司。的确,中国目前多数企业在造梦与造势之间,动容地为前者鼓掌,但却“理智”地在后者上投入。最近风靡一时的北大宣传片片尾,一长串蔡元培、胡适之类的大家名字之前,有一个统一的称谓——那些迎着嘲笑声,继续造梦的人。距离燕园几公里的清华园内,胡振宇和严丞翊为了向ELLEMEN展示其最新研制的固体火箭推进剂,将原本为了验证其工艺稳定性的地面发动机点火实验提前进行。在前两次点火失败之后,胡振宇倒计时的声音微微颤抖。严丞翊操着带香港口音的普通话坚定地说,这一次,咱们一起倒计时。九江话掺杂着香港腔,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火箭,出击!

Ammunition, Bullet, Writing implement,

在现实面前,每一个梦想背后都有缜密的公式。于是部分50后忙着“使命”,部分60后忙着“傍徨”,部分70后忙着“纠结”。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第一家私人航天公司。这乍听起来颇为梦幻的事业,由80后和90后担纲,刚刚好。

找钱!青年创业者必读

至目前,翎客航天已接洽过数家投资机构。无论是天使投资还是风险投资,当下的翎客航天在他们眼中都贴着与生俱来的标签——尖端领域、学生创业、专业背景、无企业经验、成立初期……翎客航天的阶段性目标是,融资千万以上,以支撑庞大的技术研发费用,且对于翎客航天的长远战略布局来讲,这仅是“梦入轨的费用”。根据我们的侧面了解,业内对其融资计划呈两级态度。部分投资人表现出浓厚兴趣,愿意持续观望、调研,一旦翎客航天拿出阶段性成果即可投资;同时不少投资者也直截了当地认为,精神可嘉,但听来像天方夜谭。在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选额创业的今天,投资者如何快速勾选、判断“改变世界”还是“天方夜谭”?青年创业者投身何种行业,创建怎样的团队,采用哪些沟通方式能够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哪个更适合青年创业者?我们带你速读青年创业者找钱大戏中的一些“VS”。

天使投资VS风险投资

• 天使投资是直接投资,多为自有资金,资金规模相对后者小,一般关注企业的“种子”阶段。

•风险投资则介于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之间,是他人资金的管理方,资金规模相对前者大,偏向成熟期企业。

美国青年创业VS中国青年创业

• 美国投资市场机制成熟,投资者和创业者共有根深蒂固的“美国梦”。投资者见多了天方夜谭的点子变成日进斗金的生意,认可Nothing Is Impossible,英雄不问出处。同时,美国大学生创业氛围浓厚,通常就读于常青藤大学的学生,未毕业时成立2-3家小公司的情况很普遍。投资者选择面非常大,投资风险被大大摊薄。美国文化允许失败。一个创业N次不成功的人,只要真正从之前的失败中总结出打动投资人的经验,那么他可能被看作一个越挫越勇的斗士。

• 中国本土投资机构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国投资机构的中国代表处,这先天决定了中方投资人需要对外籍母公司汇报业绩和成效,因此心态上首先就要保守一些。国情不同,决定了很多国内投资者在关注好点子的同时,更关注商业模式如何被验证,已有团队经验和人脉背景。“三座大山”导致中国青年的首次创业门槛远高于美国青年。而中国青年

在面对投资人时,往往需要巧妙地“包装”一下之前不成功的原因。

行业VS时机

过早地踏入一片无人开垦的处女地,创业者之间的竞争少了,但花费在和投资者阐释行业的时间精力大大增加。比如对于大部分中国投资者来讲,翎客航天从事的领域,就显得太专太冷太高大。风投们同一阶段平行关注的领域非常多,在短短的几个一小时内,翎客航天需要讲解清楚生冷的航天知识,并且将“钱景”数据化、清晰化,这其中的难度恐怕不亚于制造一枚微型火箭。但同时,Never To Late,也未必适用于出来找钱的青年创业者。再保守的风投也是“造梦、圆梦者”。当行业里一切日趋明朗之时,便是“破晓起床”之际了。记住,方兴未艾、暗流涌动、颠覆革新、拭目以待、时不我待……一方面已经把投资者们的耳朵磨出茧子,另一方面,如果你的项目不符合上述“潮词儿”,那么投资人可能都懒得陪你喝杯咖啡。

展示自我VS研究对方

最短时间内,到底展示什么?通常以中国投资行业为例,真实业绩比理想抱负重要,团队构架比个人专业重要。如果一场对话下来,投资人没有尖锐地提出数据与成果的具体问题,而是友善地鼓励你再接再厉,那么恭喜你,可以开始寻找下一个投资人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志同道合是投资的基础。同为80后创业者,张勤手握英国帝国理工硕士学位,在伦敦投资银行作出斐然业绩。四年前张勤回国创立了奢侈品网站www.thelux.cn,并于去年成功地合并入上市公司“米兰站”。当年找钱阶段,面对“不明白女人为何花几万元买个包儿”的男性投资人,张勤一定果断放弃,另觅下家。不少青年创业者都希望用自己的“全新视角”打破投资人的保守观念,但往往在时不我待的创业阶段,这样的时间成本和成功概率完全不成比例。拥有丰富投资银行经验的张勤在见每一个投资人之前,都会研究对方之前投过的项目以及行为偏好。如果对方是重视团队配合的投资人,张勤会在接洽时带着整个团队出击,然后由技术总监、市场总监分别介绍公司现状,呈现团队默契程度。但即便如此,张勤已记不清自己见过多少投资者,有过多少次被质疑经历,才最终打动了来自美国硅谷投资人。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