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想跳槽吗?我这里有个百万年薪的机会......

“房产中介买卖房子,我们嘛就是买卖人口。”

Standing, Fashion, Suit, Formal wear, Outerwear, Photography, Room, Dress, Blazer, White-collar worker,

“房产中介买卖房子,

我们嘛就是买卖人口。”

在大城市工作经验超过3年的白领们或多或少都接到过猎头的电话,一半时间里他们会把这些来电和“商铺看吗?”做同样处理;另一方面,人们相信那些西装革履拎着名牌公文包的斯文人士只服务于年薪百万的精英人群。

猎头们是谁?专门负责在职场中颠倒腾挪的他们每天究竟在做些什么?他们又如何看待找工作这件事?我们为此访寻了5名服务不同行业的业内人士,听听他们那里的职场故事。

“好看不管在什么行业都是加分项,

你见过长得难看的CEO吗?”

Urban area, Suit, Metropolis, White-collar worker, Metropolitan area, City, Businessperson, Tourism, Photography, Black hair,

◼︎ Xavier,从业 11 年,所在地:上海

所在行业:金融、奢侈品、消费品

我之前是在投资银行工作的,转行做了金融方面的猎头,然后自己开了猎头公司,有一个合伙人。现在主要负责的是金融、奢侈品、消费品行业的业务。

人们跳槽的理由各种各样,最普遍的当然是升职、涨薪,当然也有和老板发生了关系所以要跳槽的。也有入职体检查出乳腺癌最后去不了的。我也遇到过外资金融公司是一定要合八字的,所以除了提供简历还要提供候选人的生辰八字。

猎头的身份挺复杂的。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是销售、咨询顾问、心理医生,或是个布道者,你要不断游说公司和候选人。但讲穿了猎头服务的对象是公司,有些人会说候选人和公司都是猎头的客户,但事实上就是,谁付钱谁是客户。所以就算有时候你知道这家公司的这个职位 5 年换了 7 个人,这肯定是公司出了问题,但站在赚钱的角度,还是要把人往里面推。

身在金融和奢侈品行业里的猎头也并不会因此接触特别多的美女,不像外界想象得那样会把候选人变成自己的恋爱对象。就我自己来说,反过来的情况倒是有(笑)——前几年的时候家里担心我结婚的事情,不断给我介绍相亲对象。我在5个礼拜里面见了19个相亲对象。基本利用午餐时间见面聊一个小时,过程和面试差不多。后来有 1 个还是 2 个变成合作对象了吧。

我被很多人问,投行或奢侈品行业招人是不是很看重外貌,我倒是觉得其实问题不在于好看不好看,主要是看这个人长得有没有那个圈子里的人的氛围。“好看”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职位都是加分项,你看到过长得难看的CEO吗?

“谈到一半候选人彻底失联,

最后发现他进监狱了。”

Dress shirt, Shirt, Shoulder, Outerwear, Window, Sleeve, Architecture, Daylighting, Glass, Top,

◼︎ Philip,从业 11 年零 1 个月,所在地:北京

所在行业:人工智能、半导体

我入行之后一直做的是科技相关企业的招聘。现在我是我公司的合伙人,所以更多精力会花在团队管理上。如果遇到我有兴趣的案子也会参与一下。我主要看的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职位,候选人范围也是遍布全球。

就人工智能行业来说,目前国内的第一梯队公司当然还是BAT。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和数据爆发有很大的关系,那这些公司在这方面是有绝对优势的。然后就是一些独角兽企业,这些公司通常会拥有一个很高的技术壁垒,比如最近在安防领域里出现了几家公司融到很多钱,这些公司的创始人都是某些院校的教授等。

因为行业特色的关系,我们现在接触的一些对象基本都是高学历人士,还有一些在学术界方面颇有建树的教授或者副教授之类。基本上他们愿意换一个地方,都是有其内因的,比如工作地点、薪酬,或是想要在产业中落实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等等。如果没有这个内因,我们是很难展开工作的。

比如我们前阵子刚帮国内一家知名企业招聘了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候选人此前是新加坡一家顶尖院校的教授。我们拿公司的发展意愿和候选人自己做的研究方向做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候选人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在互联网行业,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很年轻,大约在30出头至40岁左右,就这个职位来说,年薪差不多能到 100万美金。

猎头工作里的不确定性多,经常碰到各种各样候选人突然就失联的情况。我之前就遇到过一次,客户发了Offer之后,候选人整个就消失了。过了大概很久很久后发现,原来这个候选人在韩国被入刑了。后来他的女朋友回国,我们和她见了一面才知道的。因为当时国内金融危机,这个候选人是国内一所一流大学的本硕博,专攻半导体领域的,曾经到韩国工作过几年。当时他在韩国向同事借了不少钱回来投入到一些政府项目上,然后他头上的那个主管因为贪污被抓了,这些投资就都被打了水漂。他们韩国前同事要他还钱,他还不出,就把他起诉了。

“有个人邮件开头用了Hi而不是Dear,

结果被拒了。

Photograph, Snapshot, Fashion, Yellow, Standing, Street fashion, Street, Human, Infrastructure, Photography,

◼︎ Sean,从业 13 年,所在地:上海

所在行业:医药、IT、工程、能源

我是2004年入行的。现在自己开了一家猎头公司。《猎场》这部片我看过,太冗长了。58集的电视剧就做了3个案子,最后一个严格来说还不能算,拍成20集我觉得可能会是比较精彩的职场剧。其中把政府官员推去民企做管理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行业案例,但其中有很多刻意戏剧化的部分,比如我们是不会到候选人家里楼下去堵门的!总体来说这就是部爱情剧吧,虽然它宣传的时候说自己是职场剧。

我们完成一个case的平均时间大概2-3个月。但是当中各种意外多得不得了。什么候选人突然暴毙的、生病的、怀孕的等等,都有。还有拿了Offer突然说不去的,有可能是老板提前暗暗承诺了他升职之类。

公司也有可能因为很多奇怪的理由把我们推过去的人拒绝掉,比如有次我们推过去的一个候选人,offer都签了,用人单位突然说不要了。问他们原因,人事就说,候选人在入职前两周发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意思大约就是以后有什么工作自己可以先准备起来。信的开头用了“Hi”而不是“Dear”,老板觉得这很不礼貌,结果就不要他了。事情突然就变得非常尴尬,因为候选人已经辞职了,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起诉那家用人公司的。

后来解决的办法也蛮惊险的。我就问候选人他辞职的时候老板挽留过吗?如果挽留过的话,就再找前老板吃顿饭,就说自己觉得很纠结,想请他再指点指点。如果老板真的不想他走,一定会再挽留一次的。事情还算顺利,最后这个候选人又回去上班了。

我自己印象很深的一个案子,大概5年前吧,北京一家关注医药企业的PE公司,收购了一家药企,然后PE的人自己做了这家医药公司的总经理,就想要把原来企业里的员工进行一次洗牌,招一个CFO职位。有两个硬性标准,第一,一定要有医药背景,第二,要愿意来南京。

挖到后面找到了在一个在美国快餐巨头工作过的财务经理,是个女生,能力很强。她还没有做过财务总监,所以即使工资没有明显涨幅也是愿意去试试看的。但她是消费品公司出来的,没有医药背景。不过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和消费品行业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即使不是医药背景的也可以推推看。最后她被录用了。

用人单位招一个职位都有各种各样要求的。有必须“要”和“不要”,然后就有可以“要”和“不要”,做猎头的精妙之处就是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判断,甚至有时候要说服客户接受不符合他们标准的人,比如我上面说的女孩。这就要看猎头的本事了。

当然我前面说的案例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外企人才在向中国本土企业流动,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当然,在房地产和金融领域,中国本来就很强。互联网和科技公司也不用说,在消费品、能源、医疗等行业,这都在发生。

“纯粹为了薪酬而跳槽,我是最反对的。”

Hair, Hairstyle, Beauty, Skin, Shoulder, Lip, Long hair, Chin, Snapshot, Neck,

◼︎ Cathy,从业 18 年,所在地:北京

所在行业:科技、媒体、电信

我是99年那会儿就入行了,现在每天花在管理上的时间比较多。此外也还是必须跟人才市场保持联系。

我们公司现在主要是做TMT行业(科技Technolody、媒体Media及电信Telecom)。这块业务有个特色就是,从行业整个发展的阶段和人才的诉求来看,是非常全球化的。就拿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本土中国公司,我们在做对比分析的时候,通常都是把他们和亚马逊、Facebook、Google等公司放在一个梯队的。所以我们在为这些公司找人的时候,需要在美国、新加坡、欧洲范围内搜寻,这些公司不会满足于本土市场的人才,所以我们会帮他们找比如微软西雅图办公室的人之类的。

如果你是一名资深的猎头的话,也是有不少机会接触到所谓“有江湖地位”的人,还是会觉得很惊艳的。这些成功人士也是有一些共同点,和你看到的那些鸡汤文里写的差不多——比如很乐观、总是在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有责任心,自律,自我驱动和自我学习能力很强等等。

但尽管有时候你花了很多时间去跟进一件事情,最后很多结果却是你无法预料的。我刚刚入行的时候有一个Case的印象特别深刻。2003年、04年的时候,我们客户办公室在深圳,当时候选人是在广州,他家也在广州。我记得这个职位还不低,应该是个COO的职位吧,前面所有七七八八的事情包括Offer都谈的很好,但就是最后入职的时候他没有去。

然后我们就不停地挖挖挖,就想搞明白他为什么不去。结果原因你猜是什么?原来这位已婚的男士,自己太太和婆婆的关系不好,他考虑到如果去了深圳,家里只有两个女人在家,没有他在当中帮着调和矛盾了。所以他纠结半天还是决定不去了,否则很难想象家里会发生什么事。

我觉得选择一份工作最主要的因素是你要看这份工作在未来能给你这个人带来多少增值。薪酬这件事情是这样的,如果你是有市场价值的,我不认为一个雇主会给你一个低于市场价格的薪水。所以为了薪酬而跳槽,我是最反对的。薪酬这个东西不能不看,但不是第一位的。

反过来,如果你面前有一份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工作,公司愿意出2倍或3倍的价格找一个人,那我觉得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一般这种职位都特别难做或是做不长。公司也不傻,花这么多钱当然是要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有时候我会感觉自己像个

情报工作者而不是猎头。”

Standing, Fashion, Suit, Formal wear, Outerwear, Photography, Room, Dress, Blazer, White-collar worker,

◼︎ David,入行 3年,所在地:上海

所在行业:数字运营及营销

我之前在两家大保险公司有过 3 年工作经验,然后半路出家做猎头。现在在带一个十人的团队。

我现在所在的猎头公司生意模式和那些以围绕“重点客户”为服务对象的猎头公司不太一样。他们会为某一个客户设立一个包括研究员、顾问组成的小团队。但是在我们公司,一个级别能到独立操作案子的猎头和一名销售差不多,从业务拓展到研究、访寻等工作都是顾问个人独立完成的。

我们做过大概的统计,人换工作的动机大致可以被归纳为20至30种,赚钱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一个人在跳槽的时候其实并不一定都是往上走的,这往往都根据候选人自己的现实状况来决定。比如我遇到过一次候选人在接了很好的Offer后突然决定不去了。原因是她公公去世了。那她作为一个母亲,她最后选择放弃一个更有发展前途的工作,而是留在原来公司、一个更安稳的环境里,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很多人认为猎头每天做这么多面试,是不是很会看人?我觉得这样理解不太正确。猎头面试候选人其实是一个为公司降低用人风险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行为基础”——即根据候选人做过什么事情而判断他能做什么事情的过程。光凭感性来判断一个人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人也可能因为紧张而做出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反应。用几轮面试、加起来最多几个小时,怎么可能真的了解一个人。

《猎场》这电视剧我就看了十几集看不下去了。剧本身不好看。光看海报就知道失真了——海报上都是男的。我不知道别的公司男女比例怎样,反正我们公司70%都是女生,两年前如果把我们公司总监级的高层拉到一起,男的估计还凑不满电视剧的一张海报。

其实猎头的工作没什么太多戏剧冲突的部分,有很多枯燥的内容。就偶尔,我们也会要和客户、候选人斗智斗勇,耍点心机。这时候我会感觉自己像个情报工作者而不是猎头。比如遇到一个二选一的职位,我会通过各种蛛丝马迹去查明另外一个竞争者是谁,TA 的弱点是什么,我们的候选人有什么“卖点”。或者是如果我们知道一家公司老板看中员工的态度和热情,我们会让候选人在面试完以后的当天下午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过去,传达一下要为公司“抛头颅、洒热血”什么的,那录取几率不就会更高一点吗。

◼︎ 采访人物皆为化名,图片与本人无关

采访、撰文 佳辰

图片素材来自视觉中国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