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节正在国内疯狂流行。仅在上海,你就能在一周内同时遇到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以及上海艺术影像展的轮番刷屏。
而在八个小时以外的伦敦,设计与艺术节早已不是流行,而是被写进城市血液的日常。对于当地人而言,正在进行的第13个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是像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悄然发生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不仅仅是某个展馆。
我们为你整理了伦敦设计节的14个精彩细节,也许你没法飞到现场,但却一样可以从中获得灵感。
▼
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年的伦敦设计节把整个城市划分为7个活动区,每一个区块都独立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它们甚至各有自己的标识。
七个活动区Logo各有不同的风格,比如Bankside作为首次参加设计节的地区代表着近年来的新兴创意,Clerkenwell作为伦敦最古老的地区代表着传统与尊贵。每个地区的设计大相径庭,而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伦敦极具艺术气息的地方。
以下,我们为你挑选了横跨伦敦城的14个精彩细节,也许它们会给你带来新的灵感。
2015伦敦设计节海报,醒目的红色字体告诉你:“设计已占领伦敦”
①
为了庆祝设计节并推出自己的花瓶系列,家居品牌设计师Lee Broom将自家的陈列室临时改成了一间花店(9天之后将会还原),用家具、灯具和4000多种不同的鲜花打造出一个别致的艺术空间。
Lee Broom的临时“花店”
《The Herb & Flower Cookbook》
②
你想过100000个巨型白色气球聚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吗?法国艺术家Charles Pétillon和25个工人花了5天在科文特花园装满了十万个气球,取名为《心跳》,作为伦敦设计节的作品。他说:“我想改变人们对一个日常的事物熟视无睹的态度。科文特花园是伦敦的标志,是这片区域的心脏,它见证了无数的故事,还将包含着无数个未来,人们抬头看的不只是气球,更是在品味建筑、地区本身的历史。”
Heartbeat by Charles Pétillon
Charles Pétillon非常钟情于白色气球,他的其他作品也曾选过它们。他说:“其实白色气球本身并没有太多含义,它的形态非常简单。而也正是因为气球简单的形态,我才会选择它作为我作品的主体。从中国到欧洲再到非洲,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认出气球是什么,因此它简直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当人们见到白色气球与不同的建筑和装置一起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的联想和灵感,而不同人心中的联想亦会千差万别。”
废弃房间中冒出来的气球代表家庭回忆和童真
林中的气球代表DNA分子结构
③
伦敦最著名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专门为了设计节,把John Madejski花园改造了,让墨西哥设计师Frida Escobedo把它建成了新的模样。设计参照了14世纪阿兹特克文明的古城特诺奇提特兰——一座建于湖面上的巨大的人工岛,至今在墨西哥城中依然可以辨认出它的遗迹。这个设计名叫You Know You Cannot See Yourself So Well as by Reflection——通过镜子你才能了解自己(出自于莎士比亚《凯撒大帝》,是真的)。装置由百十来面镜子组成,你站在上面,它可以反映出你怎么表现自己,怎么打量自己,还有别人怎么观察你。
You Know You Cannot See Yourself So Well as by Reflection
特诺奇提特兰古城
④
艺术家Barnaby Barford转遍了整个英国,拍下了6000多家门店的照片,把它们制成陶瓷的小房子,一个一个搭建起来,建成一座6米高的塔。这座仿照《圣经》里的通天塔搭建的陶瓷“巴别塔”底部是伦敦废置的萧条的店铺,顶层是顶级的精品店,反映出这座城市现在最真实的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
陶瓷“巴别塔”,复制了《圣经》中巴别塔的样子
《圣经》中的巴别塔
⑤
伦敦南二区的布里克斯顿是一个有点混乱的地方,据说傍晚之后妇女不太敢单独行走,转角处满是明目张胆从事毒品交易的小贩,但或许就因为如此,布里克斯顿逐渐发展成一个集结了诸多艺术家的、兼容并蓄的街头艺术中心。最近在布里克斯顿,几个平民建筑师创作了一个“街道画廊”,十幅以“布里克斯顿社区”为主题的大型油画均出自当地设计师之手,表现的是布里克斯顿当地的艺术、历史和生活。
平民建筑师的“街道画廊”
⑥
一家叫Black Horse Workshop的木工制作坊为迎接伦敦设计节特意举行了“制作者游乐园”,聚集了30多个艺术家、建筑师和无数热爱创作的普通人,所有大型装置艺术的构想到制作全部由他们自己完成。但也不是所有“构想”都能实现,由参与者说:“在把东西搭起来之前,我们也不知道它会成什么样。”开心就好。
人们参与制作大型装置艺术
⑦
我们每天面对无数交通标识早已熟视无睹,但英国人不是,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发明交通标识的国家,英国人对这种或方或圆的牌子特别骄傲。为了庆祝伦敦设计节,同时纪念“大不列颠公路标识系统”诞生50周年,设计博物馆办了一个脑洞大开的“交通标识展”,这不是简单地将交通标识挂出来给人参观,而是一群设计师和艺术家凭借他们的理解来重新创造,比如“等会儿再看手机”、“如果你是超人就飞过去啊”、“横穿轨道的等着瞧吧”。
部分设计展品
⑧
伦敦Aria百货大楼在艺术家Camille Walala的手里从普通的毫无生机的水泥森林变成了色彩鲜明的艺术建筑,除了外部的彩绘,大楼里面也全部变成了波普世界。
艺术家Camille Walala和她的波普风格
⑨
手写字体公司Better Letters和砖墙广告公司Ghostsigns的手写广告牌带到了设计节,你可以在Better Letters的工作室体验手绘广告牌,跟随Ghostsigns创始人走街串巷去寻访那些古老的广告牌,它们有些可能已经不再使用,但它们背后的故事依旧能打动你。比如伦敦桥站出口写着“TAKE COURAGE”的砖墙广告,它鼓舞了无数刚刚来到这座城市的游人。
伦敦桥站出口处的“TAKE COURAGE”
伦敦人认为复古的广告牌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⑩
创立于1973年的家居设计工作室The Conran Shop正在举办第三届“Disrupting Design”大赛,参赛的设计师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原型来到店里,专家会挑选出最好的作品进行量产并放到设计产品交易网站Fab.com上销售。这一比赛由The Conran Shop和Fab.com联合举办,虽然并非伦敦设计节的官方项目,但有趣且专业的设计已经是人们对伦敦设计节最大的期待之一。
The Conran Shop
部分参赛作品
⑪
以当代手工艺品闻名伦敦的狡猾狐狸集市为伦敦设计节办了一个特展,活动在一个废弃的火车站里举行,有80多位设计师在出售他们的产品,从印刷品、织物,到陶瓷、珠宝,应有尽有。除了手造小物,在这里能收获的还有一帮古怪却有趣的人。
狡猾狐狸市集
⑫
名为“创造/相信”(Make:Believe)的英国表演设计在V&A博物馆开演。展览展现了过去四年中表演设计的多样化特征,并且还对这种边缘艺术形式的特征做了一定的诠释。展出的设计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包括歌剧、舞蹈、戏剧,甚至是流行音乐。
“创造/相信”表演设计
⑬
美国品牌Brooks Brothers伦敦店的橱窗换成了一堆极具艺术感的在“打架”的陶瓷衬衣领子。
Brooks Brothers的橱窗也是设计节的一部分
⑭
名叫Volcano Coffee的咖啡店在设计节这几天开出了一个叫“Another House”的移动咖啡店,会突然出现在某个地方给路人送咖啡。
这几天移动咖啡店会突然出现在伦敦的大街小巷
为了庆祝伦敦设计节,高冷的伦敦人也变成狂热粉,愣是把冷色调的秋日伦敦变得热烈温暖。说不清是伦敦孕育了爱艺术、设计的伦敦人,还是伦敦人创造了“世界设计之都”伦敦(反正结果都一样)。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