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的老建筑不断被新建筑取代更迭的时候,在香港有很多的老建筑得到了新生,今天“尽性”跟随栗子的脚步和镜头,去体验一下这些老建筑的新玩味。
去香港旅行,你会不由自主投身到血拼人潮中慷慨抛洒出人民币,又或是走街串巷化身为吃货遍尝美食。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来认识这座城市吗?在这个不过一千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老旧的唐楼与摩天大楼和平共处,就如放眼望去的繁体字与洋文,粤菜与西餐的搭档一样毫无违和感。
百年骑楼雷生春,被誉为最美丽的转角
老建筑是城市变迁的见证人,也是守护者。它们目睹着百年来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都市的巨变,当衰颓的砖瓦印刻下时光的流转,穿行其间的人群和往事也都故去,老建筑却坚固而缄默地守卫着这座城市的记忆。
老骑楼的代表和昌大押
尽管狭小的土地与密集的人口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拆掉的老建筑也远比留下来的要多,但近年来香港愈来愈重视老建筑的保护,港人称之为“保育”和“活化”,不仅将老建筑留存下来,还要让它们在新纪元中施展活力。比起内地不少老建筑被粗暴拆除重建,摇身一变成为仿古商业街区,香港的老屋改造遵循的是“修旧如旧”的理念,在保留其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重建使用功能。
不少百年老楼中都入驻了艺术机构,不同类型的展览、社区活动正在为这些老屋带来生机。古旧建筑安于隐藏在摩登大厦之间,它们是散落在这片岛屿上的秘密珍宝,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替代的文艺地标。
艺穗会:牛奶冰库的转身
落成年份:1892年
建筑风格:新古典风格
前世:牛奶公司冰库
今生:艺穗会和外国记者会
在寸土寸金,国际名品汇集的中环地区,居然还有这样一处古旧建筑的存在。来到中环下亚厘毕道,你很容易就被眼前这栋红白相间的三层建筑吸引。此处原本是十九世纪的牛奶公司冰库,在经历了香港经济的崛起与萧条之后被废弃,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艺穗会入驻大楼南翼,而北翼则交由外国记者会,成为外国记者在香港的联络点。几十年间,艺穗会将展览、剧场、艺术节以及咖啡餐饮带入这栋美丽的老楼,一批香港本土艺术家在此自由创作。
来到艺穗会跟前,玻璃门自动开启,不大的展厅内被漆成一片奶白色,一个记录荒废的香港边界地带的摄影展正在进行中。沿着空间尽头的扶梯往下,原先阴森的冰窖如今则是一个充盈着日系森林气息的咖啡厅”fringe vault”。墙上那句“at the Vault where the food is love”暗示着这里的温馨氛围。即使你想休闲地喝杯咖啡,吃块芝士蛋糕,眼睛也会不由自主被墙上的绘画吸引。原来咖啡馆里也在做一个展览,由马来西亚建筑师庄嘉强带来的“速写老槟城”系列,在怀旧的建筑中欣赏另一个国度的怀旧,不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What’s next:十月份除了有《策你老毛》阿金艺术计划与小橘子作品展之外,还将开展“想象无限”默剧工作坊,以及与香港哲学咖啡馆合作,举行以哲学为主的英文讨论。
地址:香港岛中环下亚厘毕道2号
电话:+852 2521 7251
网址:www.hkfringeclub.com
PMQ元创方:旧警署宿舍的N种可能
落成年份:1889年
前世:中央书院,1951年改造为警署宿舍
今生:PMQ元创方
活化不过两年,PMQ元创方已成为中环地带的文艺青年聚集地。邻近vintage范儿十足的荷里活道,PMQ元创方也将复古与时髦收纳其中。从中央书院更迭为已婚警署宿舍,再到如今的文创园,PMQ经历了太多风雨,而这些经历也为它增添一抹旧日风韵。你很难为PMQ定义,这里不仅有艺术展览,更集结了一百多家设计师和创意店铺,图书馆、咖啡厅、高级餐厅都安身其中,而时不时举办的工作坊、演出则带来旺盛的人气。
PMQ由两栋6层的大楼组成,蓝白的主色调将硬朗的建筑线条变得活泼跳跃。空间的利用达到极致,电梯间和长廊十分狭窄,而店铺则呈密集化,犹如一个白盒子紧挨着另一个。来到五楼的空中花园,绿植与开敞空间十分透气,沿着一条空中走廊,你便能直达对面那栋楼,十分便利。
PMQ是本土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乐园,每间店铺都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年轻创作者们,推广本地艺术。在A栋的5层是香港作家、艺术家欧阳应霁创办的味道图书馆,这大概是亚洲唯一一座带厨房的图书馆,他将几十年搜罗来的三千册美食藏书呈现其中,而图书馆中的开放式厨房则兼有美食工作坊的功能。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在Harrison Wong的设计师店铺挑选时髦装束,累了去一楼的Aberdeen Social Street喝杯咖啡,还有顶层备受赞誉的西班牙菜Vasco不得不尝。
What’s next:九月至十月间,两个反映香港文化的展览“亦东亦西:李筱文的港彩世界”和“外佣 ─ 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将同期举行。
地址:香港岛中环鸭巴甸街35号
网址:www.pmq.org.hk
蓝屋:市井气,亦有文艺心
落成年份:1920年
建筑风格:唐楼
前世:蓝屋
今生:香港故事馆
紧邻购物胜地铜锣湾,金融中心中环,湾仔从未与时髦脱节,却仍慷慨地留有旧日市井气。别小看这片不大的区域,湾仔保存着诸多历史建筑,比如香港最后一栋老邮局湾仔邮局、百年骑楼的代表和昌大押,还有蓝屋、绿屋、黄屋建筑群。如果想感受老香港,湾仔是个绝佳的选择。
从湾仔地铁站出来,穿过闹哄哄的玩具街、蔬食街, 这幢以蓝色墙面而著名的蓝屋就在眼前。蓝屋是典型的岭南式唐楼,带有露台与人行道,可遮风挡雨,供路人停驻。原本是因为缺少其他颜色的油漆,只有蓝色可选,而通体漆成蓝色,反倒让这栋老屋从这片热闹街区跳脱出来,远远望去都十分打眼。
蓝屋是香港老建筑活化的典范。尽管建筑未必有多壮丽,但其主张“留屋留人”的保育策略,鼓励当年的老住户继续在这里生活,也正因此你才会看到一层的林镇显医馆仍在营业,这是黄飞鸿徒弟林世荣的侄孙林镇显留下的产业。一层的香港故事馆是蓝屋保育的主要阵地,这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民间组织,多年来都在收集湾仔居民的老物件、老照片、店铺老招牌,十足是个湾仔博物馆。但香港故事馆并不止步于纪念,志愿者在这里组织音乐会、电影放映以及邀请社区小朋友与家长来加入工作坊,孩子们动手做出了许多蓝屋的模型,而蓝屋也俨然成为了社区的文艺之家。
What’s next:在未来的规划中,蓝屋还会邀请美食家来此开设一间糖水铺和素菜馆,他们无意走高端路线,只想还原一点老香港景致,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地址:香港岛湾仔石水渠街74号
油街实现:来皇家游艇会看展,做饭
落成年份:1908年
前世:皇家游艇会
今生:油街实现
如果不是因为闲逛偶遇这座老建筑,大概不会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油街实现地处香港岛北角区域,虽然距离铜锣湾仅两三站地铁,但因为不属于购物区常被人忽略。这倒是件好事儿,没有蜂拥的游客造访,此处仍维持着香港老街市的模样,地价、物价都要比香港其他地域要低一些。
油街实现这个名字十分有意思,与其地址油街12号在粤语中谐音。油街实现原是英国皇家游艇会会所,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安静地矗立在北角地带,如今则是一处视觉艺术交流的平台和实验室。整个建筑由一座主楼,两座附楼和一个院子组成,红砖墙、白木门与檀黑屋顶颇有怀旧感。一进门的空间被改造成了一个料理空间,开放式厨房与餐桌走的是无印良品风格,原来这是油街实现与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策划的最新项目“盛食当灶”和“交换厨房”,他们邀请油街周边的邻居参与,将家中剩余的蔬果、罐头、包装食品和私房菜谱带到活动室,而油街实现有城中名厨将所有食材搭配利用,烹制成一道道美食款待所有参与的街坊邻居。
油街实现的艺术项目从来不是高高在上令人费解的,而是立足于社区,让艺术与邻里对话,将邻里融入艺术。除了让食物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促进社群之间的互动,另一个空间内的“火花!入区搞搞震”的展览也围绕北角地带展开,将能反映本地文化和变迁的老物件收集再创作,变为一件件破费心思的艺术品。此前油街实现举办过的足球、耕读与盆栽交换等活动,无一不为社区带来生机。
地址:香港北角油街12號
电话:+852 2512 3000
网址:http://www.lcsd.gov.hk/CE/Museum/APO/zh_TW/web/apo/oi_ma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