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准命题作文,所谓“扶手椅球迷”在英文中表述为armchair fan,而“真球迷”则是pure fan,此处的“真球迷”并非一定要与“假球迷”形成对照,似乎更有“纯血球迷”之意。其实,与“扶手椅球迷”形成对照的该是那些风雨无阻,为心爱球队或明星甘愿付出时间、金钱和情感奔赴赛场看比赛的人们。
几年前,英国出版过一本传媒专著Armchair Nation(《扶手椅国度——英国在电视机前的亲密历史》),封面上画着一家四口,爸爸、妈妈、一儿一女,安坐电视机前,一副居家温暖融融的景象。作者开篇第一句既是,“对我而言,最悲惨的命运即是降生在一个没有电视机的城镇中。”
电视机之玄妙不必多言,70年代末期,在我们这样一个刚刚开启新时代的国度中,一台九寸黑白电视机前围拢数十人的场景存留在脑海中的效果至今好像是色彩偏黄的七寸彩扩照片。那年代,小小电视里有日本版的《西游记》、有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有中国女排击败多样魔女、有神奇的丰田杯以及“白贝利”。对了,不仅于此,还有毛主席追悼会直播,还有审判四人帮等等。与我们的时代相似,《扶手椅国度》记述,1972年,英国电信大臣宣布,BBC1、BBC2和ITV三家电视台不再受到一年只能播出3300小时禁令的限制,自此以后,随心所欲。那年代,1900万个英国家庭的起居室中都渴望可以拥有一部彩色电视机,扶手椅国度方兴未艾,80%以上的英国适龄儿童同看一部热播动画片,一代代人因为电视传播有了一致的童年记忆。
英国,那是定义现代体育,并用炮舰和车轮将它送往世界角落的国度。这个国家为现代团队足球撰写了第一部规则,创建了第一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区域性和全国性联赛有着百多年历史的积淀。工业革命让城镇人口激增,产业工人以支持本城足球队作为融入当地生活的必然选择,一百多年前的一场足总杯赛现场观众就可达六万人,这即是文明吧。太多年,英国人习惯于周末下午三点,走进球场看球。
扶手椅国度创建后,职业足球便面临着一项抉择,是否要准许电视充分转播比赛,很快足总和球队老板便达成共识,我们需要“纯血球迷”,需要进场买票的支持者,因此长期谢绝电视不限量转播职业足球赛的请求,那时电视台能够给予职业足球的版权回报实在有限,票房才是硬道理。1992年,默多克驱动BSKYB划时代地与英超联赛达成双赢局面,即便如此,BSKYB最初转播的联赛场次也是极为有限的,BBC播出联赛集锦节目也要细致考虑奔波在赛场与家之间的球迷需求,安排在晚饭后,让一家人共同观看成为一种仪式感,只要你留心,在不少英伦球星的自传中都有与此有关的记述。
还记得足球名著《极度狂热》中描写的那位霍恩比球迷吗?通过父子传承,他与钟爱的阿森纳队血脉相连,多年未曾错过主队比赛,堪为英伦传统球迷之典范。买票进场固然可贵,职业足球更为珍视的当是那份家族几代自然传承的足球基因,孩子们随着父亲第一次迈进家乡球队球场便一生再无选择了。一支低级别联赛球队场均数千球迷与豪门主场沸腾场面其实并无不同,因为上座率都是接近百分百的。
十年前,英国调查显示,近半数国民声称深爱自己国家足球,但英格兰和苏格兰联赛一个周末的现场观众总数也不过占总人口的3%而已,这也许意味着剩下40%的人都是扶手椅球迷,他们不愿奔波,无法忍受高价球票,需要家人陪伴,这都是不去现场的合理理由。这不算可怕,观察家们最担忧的是,新人类逐渐淡漠了职业足球,家族传承不再那么紧密。你看,漂亮的收视率并不能化解所有的忧虑。
扶手椅球迷理应是个中性词,但自从它诞生以来,就有偏贬义的趋势,近来的理由是,常坐家中不是当下时代最合理的生活方式,养成惰性,会有更多人成为sofa potato(沙发土豆)。很不幸,英国正是欧洲最肥胖的国度,因此扶手椅球迷在这一层面上自然也就有了“不良名声”。尽管扶手椅球迷名声不良,但客观讲,这一群体对于职业体育收益贡献愈来愈大。北美地区职业体育预计到2018年时,将发生一次收入结构性转变,媒体版权收入第一次全面超越现场门票收入,人类分享体育的方式多样性还将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扶手椅球迷绝对不该等同于沙发土豆,他们当中如果有更多人可以走出家门活跃肌体,那多少万亿的目标都不再话下,在产业目标之前有公众更为鲜明的健康和参与目标才更合理些。
张斌
中央电视台
体育频道主持人
编辑:FAN XIAO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