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断制造新词的时代,“匠人精神”、“大数据”、“内容创业”、“IP电影”、“共享经济”、“流量明星”......好像每天都有一堆看起来陌生的东西需要学习,真的......很烦。
一旦拨开现象看本质,你就会发现:哪来那么多新生活方式?有的只是被网络和移动终端切割、粉碎的生活,和变种的包装下,不变的孤单而已。
云养宠物
一种线上养宠物方式,以刷(舔)视频、存(撸)宠物照片、关注宠物博主为主要方式,省去铲屎、打针、除毛等一切麻烦环节,转而以消耗手机内存和流量(以及想象力)来弥补生活空间和经济不足。
午饭后回到办公室,特别关注的猫主更新了视频,短短 10 秒,已经让云猫奴激动不已。边兴奋边保存,提示内存紧张?他赶紧删掉昨天下班录的一段落日。
社交全靠《王者荣耀》
一块象征“你吃了吗”彻底退出社交问候语系的里程碑。“也没什么好玩的,还不是因为大家都在打嘛。”是规则遵从者们的常用说辞。融入新集体失败?因为只有你不打《王者荣耀》。同学聚会插不上话?因为只有你没一起组团开过黑。
加入新 team 后的第一次开会,“早就打听好了,这个组都爱玩《王者荣耀》。”提前下载游戏,苦练多晚,只为可以脱口而出一句“这么巧,我也玩。”
果然,开会前、午饭后,无时无刻不开黑。他加入了,也坑队友了,但依然很高兴,“内存没有白占,手指没有白酸,办公室社交第一步顺利踏出。”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 2.0
一个观察,当代餐厅不再以无烟区和吸烟区分界,独自吃饭的桌上,从坐姿到信仰都是不一样的。
对他们来说,“对食物的敬意”太虚无,只有发光的屏幕、元气的博主、大口咀嚼的视听双刺激,才能为自己撑起“我在好好吃饭”的强力结界。
加完班,走到离公司两条马路的私人食堂,刚下完单就听到隔壁桌在讨论 B 站剧集被团灭。他笑笑,打开早已存好的视频,腮红很重的女博主正对着大到夸张的巨碗介绍:“五公斤重的猪骨拉面哦!还有十个溏心蛋!”
“好香啊。”他和博主几乎同步说出这句话。没几秒,他的拉面也来了。
临睡前,他又饿了,翻遍厨房只剩一盒泡面,“可是晚饭就吃了面哎......”进退两难三秒钟,他撕开了包装。
错峰拔草
看似错开排队高峰,实则错过的是朋友圈 PO 图效果最大化的点赞高峰。
午休路过网红店,远远瞥见排队竟然不到十人,她一边脚踩高跟鞋快步走去,一边在同事微信群里飞速敲下“谁也想买XX茶?”
迅速排到了,还没人回复她,于是按自己早就想好的配料买了一杯。拍完照,喝下第一口,“嗯,不功不过。”
找游戏陪聊
当代社会出现的第 N 种“陪系”服务。在寻求陪聊的人眼里,这是又一个切中需求的创新。而在陪聊都下线了的夜里,一切还是那样。
这是她第二次打开陪聊应用,她早早锁定了 id 叫“南风”的声优,他的“声鉴卡”上标注着“治愈男神音”,并显示擅长 LOL 陪玩+陪聊。
其实她也不算喜欢玩 LOL,只是与前男友的偶尔排遣。无奈一起玩的朋友尽是前任交际圈里的。陪聊既能东拉西扯,还能指导游戏技巧,“这钱花得值当。”
薛定谔的朋友圈
一套随着微信版本更新、控制选项增多而不断壮大的新时代变脸学。在随时改变朋友圈可见状态的人眼里,“最近三天”、“最近半年”、“全部”三个开关,完全足够撑起一出大戏。
戏精们关于如何开放朋友圈的考量有很多种,“讨厌被贴标签”、“不想面对矫情的过去”都是常用理由。
但在那些被你阻拦在三天、半年以外的新好友眼里,可能正思考着一模一样的疑问:
“上次加的那个人是谁啊? ”
插画:Uncle Jiang
编辑:D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