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总统宣布对叙利亚进行有限的军事行动,理由是叙利亚政府对平民使用了化学武器。
老实说,美国政府到目前为止提供的证据非常可疑。美国情报人员如何确保手中样本的真实性呢?既要保证样本的确来自东古塔区且在到达美国实验室前没有被做手脚的可能性,也要保证样本的确来自遭到政府军攻击的反对派平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是保证美国提供的所谓“证据”能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必要条件。
更重要的一个疑问是,美国为什么不等到联合国核查人员确认发生了化学武器袭击以后再进一步提出证据指控是谁发动了袭击呢?这不完全是因为美国根本没把联合国当回事儿(美国不把联合国当回事儿这是毫无疑问的),却不是抛开联合国单方面指控叙利亚并对叙利亚单方面动武的唯一甚至主要原因。美国的意图在于避免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即美国的军事行动是基于联合国的相关调查结果。
首先,美国不可能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报告中读到“叙利亚政府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这段话。确切说,即使这段话出现在报告中,也是无效的。因为调查袭击来自何方根本不是联合国核查人员的任务。其次,美国的军事行动原本就是为了向外界传递“美国仍是中东地区秩序的掌控者”的信息,等待联合国报告显然与这一目的不相一致。
不过,国际社会提出的所有这些疑问都根本无关紧要。美国的报告根本没打算翻译成其他文字。这只不过是给美国国民看的一份材料罢了,既不需要呈递给法庭,也不需要控辩双方律师对基本事实和法律程序进行辩论。实际上,这份文件连给美国国民看都谈不上,只不过是给国会议员提供的消遣读物罢了。奥巴马自己说得很清楚,将对叙利亚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而这种行动,是不需要经过国会授权的。
这实在是很让人无语的逻辑,发动一场战争需要国会授权,也就是说几百个美国人有权决定另一个国家千百万人的生存状况。而轰炸另外一个国家的首都,炸死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人,只要轰炸行动的时间不持续到影响了国会议员们过圣诞,就只需要一个美国人作出决定。霸权的含义或许就在这里。
是的,霸权的本来意思是我想打谁就打谁,然而问题在于即使对于一个处在顶峰状态的霸权国家来说,看谁不顺眼就打他一顿通常也不是一种符合自己利益的行动宗旨,更何况此刻的美国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处在顶峰状态。上一次美国“想打谁就打谁”的结果直到今天还在让美国支付代价,所以奥巴马才做出决定,不是要把对手打倒,只是打对手两拳出出气。
当然,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奥巴马知道“不可以怒而兴师”这句中国老话,然而美国政府还是不太可能仅仅因为不爽就要到大马士革发泄一番的。打巴沙尔两拳而不是打死巴沙尔这一行动指针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不打算发动另外一场漫长而让美国人倍感精神痛苦的中东战争,节约成本是采取有限军事行动而非大规模战争的主要考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行动中,节约成本都是一个考量要素,但决不可能成为唯一考量要素。只要不行动,就根本不会产生行动成本,又有什么必要考虑节约成本呢?可见,用节约成本来解释美国对叙利亚政策的变化,只能解释奥巴马不发动大规模战争的理由,却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要采取军事行动。
那么,由此必然提出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奥巴马要发动这样一场行动。解释一个人的行为动机从来都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经济学上,一个人喜欢喝汽油都可以用他有这样的行为偏好来解释,其实等于什么都没说。毕竟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具有二重性的——公开谈论的动机和不可言说的动机。
奥巴马公开谈论的动机是用一次有限的军事行动给巴沙尔一个教训,让他不敢再用化学武器伤害平民。虽然我本人不很理解,用化学武器杀人和用砍刀砍掉人的头颅,对于受害者来说到底差别有多大。这样的“人道主义”关怀到底是在关怀别人的命运呢?还是关心自己所谓的“良知”?不过这也的确可以称为一个摆得上台面的动机。
但是,看起来充满良知实际上非常自私的这个动机能否通过一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来实现呢?简单的逻辑分析可以给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假如巴沙尔政权发动了化学武器袭击,他的动机显然在于确保自己的政权不被颠覆。实事求是地说,这其实是现在巴沙尔政权所有对内对外行为的最核心甚至唯一动机。且不说这一动机不太可能导致巴沙尔在战场态势明显占优的情况下蓄意以使用化学武器的方式挑衅美国从而遭致外来军事打击,即便巴沙尔这样做了,在遭到西方有限的军事打击后,显然也不会停止继续使用化学武器来帮助他赢得胜利。相反,因为经受住了美国的军事打击后,巴沙尔必然会希望以更猛烈的攻击迅速结束战争。毕竟不能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巴沙尔就只能等待着下一次乃至于下N次空袭的来临。
那么,假如巴沙尔根本没有发动化学武器空袭呢?东古塔事件根本就是无中生有,或者是反对派嫁祸于人,鉴于这两种可能性的政治影响是一样的,不妨合并讨论。果真如此的话,美国有限军事行动的唯一后果便是在叙利亚造成更多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或真或假。因为对于反对派来说,推翻巴沙尔政权也是他们唯一的行为动机。美国的有限军事行动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两件事情:一、美国是能够干预的;二、美国的干预是不够的。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唯一的合理推论只能是发动更多的化学武器袭击——如果有化学战能力的话;或者撒更大更多的谎——反正也不会有人追究他们造谣的责任。用这两个手段把美国拉下水,让美国的飞机给自己训练水平低劣的步兵开道,将由此成为反对派的绝招。
由此可见,不论是不是巴沙尔发动了这一轮化学袭击,未来的结果都是美国有限军事行动后,面对更多的化学武器传闻,不得不发动更多的“有限军事行动”,以避免自己陷入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同时,却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另外一个更大的自相矛盾当中,即把“有限军事行动”不断扩大为类似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的无限军事行动,而这恰恰是奥巴马一心要避免的。
羞羞答答打一下,这种策略根本不可能帮助奥巴马摆脱在叙利亚问题上越陷越深的困境。这也没什么,因为很多战争的公开理由都和实际理由无关。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实际理由又是什么呢?不客气地说,眼下奥巴马想到叙利亚问题可能更多地是感到头疼,持续了数年的内战,美国太早地宣布了巴沙尔必须下台,而巴沙尔却还坚持在大马士革。反观美国,在埃及问题上反复无常,拿伊朗一点办法都没有,在巴以和谈上折腾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就连反恐这个道义目标,都距离现实越来越远,证据是“基地”组织黑色旗帜覆盖了越来越大的也门乡村,以及六十多年来首位美国驻阿拉伯国家大使的遇刺身亡,不是发生在敌对美国的地方,恰恰发生在不久前在美国帮助下推翻卡扎菲的利比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成为了美国利比亚战争的最佳注脚。
面对如此众多的麻烦事儿,美国最希望的事情是通过一次胜利赢得或者说挽回自己在中东的霸主形象。打一打叙利亚,在美国看来可能是扳回面子的有效手段。可能吧,问题是,这也可能是让美国进一步失去面子的手段——如果有限战争的结果是一拳打在麦片粥上弄得满身都是粘糊糊的烂麦片的话。
唯一需要猜测的事,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奥巴马先擦哪里呢?脸面还是桌子?
编辑:费文晶 插画:LOTNG、亦生(叶海林) 撰文:叶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