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双年展的“云”

新近开幕的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虽然有为地产商撑台之嫌,但一些参展作品依然引人瞩目。相当多的参展建筑设计事务所只是在展厅里放置了一些图片和建筑模型,以炫耀过往的成功案例。但也有建筑师专门创作了作品,以表示对一个头戴“双年展”冠冕的展览的尊重

Nature, Daytime, Architecture, Property, Infrastructure, Atmosphere, Fluid, Photograph, Landscape, Facade,
Architecture, House, Sky, Grass, Tree, Building, Facade, Farm,

丹麦schmidthammer lass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作品,是由一座“云”建筑和一组将来可用作咖啡馆、画廊和书店的盒子辅助展馆组成。上百根长短不一的白色工业用绳从天花板垂挂下来,创造出像云一样不断变化的感觉。随着参观者的脚步移动,或当绳索被风轻轻晃动,“云”的空间的柔软和建筑材料的属性将自然呈现。并且,“祥云还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SHL建筑事务所合伙人Kristian Lars Ahlmark说。

柔软的“云”毗邻一座高大的塔吊。被公认为工业化标志的塔吊,揭示了这片区域作为码头的前生,它的平衡、稳定和刚硬,也和轻盈、虚幻、无形却又实在的“云”互为观照。

Property, Building, Roof, Lighting, Architecture, Home, Real estate, House, Night, City,
Face, Red, Facial expression, Chin, Forehead, Head, Cheek, Neck, Mouth, Smile,

SHL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Kristian Lars Ahlmark采访

Q:中国有大量现代建筑,它们大多和所在的城市没有文化关联。现代建筑有个性,但导致的结果却是城市的千城一面。你怎么看?

A:就我的经验而言,中国这么大,我们需要尽力去了解它的文化。这也是我们在上海开设工作室的原因。我们的基本理念是向世界介绍北欧的设计,以及这种设计代表的生活方式。但我们不希望它变成一种文化的入侵,一种单纯的输出。我们希望和当地文化、历史产生连结。

Q:你们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喜欢强调“民主建筑”这个概念。但普通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其实没有发言权,政府、地产公司和建筑师决定了一切。你如何看待建筑师在城市空间营造中所具有的权力?

A:相比权力我们更认为这是机会。我们需要盈利,但这个机会并不只和钱有关。卡扎菲在倒台以前曾经邀请我们给他设计建筑,我们拒绝了。因为我们不认同他。我们只和我们欣赏的、能接受的人分享我们的想法。

Q:一些人看完这次展览后认为,现场最震撼的还是那些百年前建成的老工业建筑。作为建筑师在工作中会有历史感吗?

A:工作中我不会一直考虑历史感这个问题,但的确想要“give more”。毕竟这么大、这么贵的地皮交到了我手里。我们不想为了用视觉震撼别人而建造奇观,而是考虑它在未来能发挥何种作用,能否通过它的功能来重新组织这个区域。我想可能这就是你所说的历史感。

广告 - 内容未结束请往下滚动
更多 From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