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quila,这是一种以龙舌兰的茎块为原料,先糖化,再发酵、蒸馏而成的酒精饮料。Tequila 可翻译成“龙舌兰酒”,虽然我写文章不大喜欢洋气的中英文夹杂写法,能用中文的一定会写中文,但在这里有可能会产生诸如“龙舌兰产区的龙舌兰酒是以蓝龙舌兰酿造”这样的拗口文字,所以当我讲到这种酒时,会直接说 Tequila。
用来酿造 Tequila 的龙舌兰,是个什么鬼?鲁迅写过:“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但实际上芦荟和龙舌兰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植物,但从外观上看,都是一大丛绿色剑型粗叶子从一个中心往外长,难免会混淆。把家养芦荟按比例放大到一人的高度,才是龙舌兰的尺寸。
Tequila,这是一种以龙舌兰的茎块为原料,先糖化,再发酵、蒸馏而成的酒精饮料。Tequila 可翻译成“龙舌兰酒”,虽然我写文章不大喜欢洋气的中英文夹杂写法,能用中文的一定会写中文,但在这里有可能会产生诸如“龙舌兰产区的龙舌兰酒是以蓝龙舌兰酿造”这样的拗口文字,所以当我讲到这种酒时,会直接说 Tequila。
用来酿造 Tequila 的龙舌兰,是个什么鬼?鲁迅写过:“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但实际上芦荟和龙舌兰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植物,但从外观上看,都是一大丛绿色剑型粗叶子从一个中心往外长,难免会混淆。把家养芦荟按比例放大到一人的高度,才是龙舌兰的尺寸。
后来,哈利斯科州以外的一个酒厂砸钱请议员推动了 Tequila 法定产区制度修改,让 Tequila 产区扩大到另外几个州。那个酒厂是获益了,可以用 Tequila 之名卖酒;但 Tequila 作为一个品类的逼格无可置疑地下降了——如果有一天香槟可以在普罗旺斯生产,你会是什么心情?(香槟只能在法国香槟地区生产。)
尽管 Tequila 早已是墨西哥国酒,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被看作“墨西哥农民饮料”,形象低端。指导美国“禁酒令”时代,酒鬼们会在周末大量涌进邻国墨西哥一解酒馋,他们大口吞饮的自然是 Tequila 了。它的另一个发展窗口出现在二战时期——欧洲的白兰地产区受战争波及,无法正常生产和出口,而美国本土的威士忌厂又得将产能用于蒸馏战争所需的酒精,于是美国人只好大量进口 Tequila 来喝。
Tequila 曾被视作粗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只能使用最优质的蓝龙舌兰,但它只要占到发酵材料的 51% 以上既可,因此以前有很多酒厂会把大量蔗糖或糖蜜与蓝龙舌兰混合发酵,降低成本,味道自然不好。
在上世纪 80 年代,几个 Tequila 品牌开始主打高档路线,不仅不惜成本地以 100% 蓝龙舌兰酿酒,还聘请设计师,将土气的酒瓶重新设计得逼格满满。这些 Tequila 不再只是调酒师的基酒,还像威士忌一样,能通过净饮来品尝其细腻复杂的香气,于是一举在美国市场闯下名声。
这股高档 Tequila 风潮一直延续至今,包括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在内的一众歌手和娱乐明星都视 Tequila 为爱酒,但在这群人中走得最远的,无疑就是我们的男神乔治·克鲁尼——他爱 Tequila,爱到与朋友 Rande Gerber(名模辛迪·克劳馥的老公)、Michael Meldman 一起合伙开了个 Tequila 酒厂。
男神的 Tequila 品牌名叫“Casamigos”,大概是“朋友之家”的意思。所有酒小批量精工生产,装瓶之前还要经过酿酒大师及克鲁尼本人的试酒,以保证高品质——克鲁尼说过:“这是为我而生的Tequila,我自己都喝不少,风味当然要先满足自己的要求。”装瓶以后,克鲁尼会为每一瓶酒亲笔签名,并手写上编号。
克鲁尼宣传起自己的酒也不遗余力,比如自己充当移动广告牌,穿着品牌主题T恤、带着漂亮老婆逛个街什么的。他们还在婚礼上消耗了50箱Casamigos Tequila。
在国内的酒吧,有些调酒师会教你所谓“墨西哥人喝 Tequila 的方法”——在虎口上撒点盐,先舔一口盐,再把子弹杯中的 Tequila 一饮而尽,最后吃柠檬。
然而这并不是墨西哥喝法,我请教过几个墨西哥人,都异口同声说这是美国人发明的,用意是提升劣质 Tequila 的味道。真正的墨西哥人并不会这样做。
墨西哥人会尽量选用100%蓝龙舌兰(Blue Agave)酿造的 Tequila,倒在名为“caballito”的瘦长小杯中饮用,也不加冰。
乔治·克鲁尼的酒还没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国内已经有不少由100%蓝龙舌兰酿造的高档 Tequila,比如 DonJulio、Patron、Olmeca Altos等,在酒吧碰到的话,不妨一试。记得,别蘸柠檬也别撒盐,净饮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