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1 月,乔布斯在旧金山马士孔尼会展中心,向苹果全球软件开发者年会的参与者们宣布,苹果将推出第一代 iPhone。
四年后,24 岁的 Sam 第一次在中国的盲人论坛上知道了iPhone,这款问世以来即掀起革命的智能手机,迅速且彻底地改变了他的生活。
Sam,中国第一批使用 iPhone 的视障用户
使用 iPhone 已 5 年
—
重度果粉
28 岁的 Sam,去年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工作,独居,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的生活离不开手机。但这份“离不开”在他身上又不尽相同,因为智能手机——严格的说是 iPhone——对患有视觉障碍的他来说,已经成了平时最必不可少的助手。
第一眼见到 Sam,他正将手机凑在耳边,手指熟练地滑动、敲击屏幕,导盲杖反倒被随意夹在手中。得益于 iPhone 内置的 VoiceOver 功能,与 Sam 一样的视障用户可以无障碍地使用手机上的各种功能和应用,但凡手指触摸的地方,系统都会直接读出内容,随后只需几个简单手势,即可实现所有操作。
因此 Sam 操作 iPhone 驾轻就熟,他每天平均要发两三条朋友圈,也爱刷微博,时不时的吐槽中还会准确敲出时兴的网络用语。
他的常用APP也和大部分人没什么两样,用打车软件打车、在手机上网购、不认路的时候就打开地图导航,语音会告诉他前方地点是什么,以及距离多少米——误差在 10 米以内。“我昨天还下了你们的 App 呢,文章质量很高啊。”获取信息对他来说,早已不是问题。
在 VoiceOver 的帮助下,视障用户其实早已可以自由出行
Sam 甚至开始学习使用“相机”——当镜头对准他自己,手机立刻识别出人的脸部,并读出“面孔靠近顶部边缘”,图中物像、光线明暗、画面清晰度,都能转化成语音。他最近还在玩 Garage Band,“竟然还能拉二胡,随手就是一首‘樱花’,我自己都吓到了。”
—
从 7 人到 10 万人,从自我闭塞到参与社会
Sam 最初接触 iPhone 是 2011 年,当时盲人论坛上的朋友发现,国外很多盲人都在使用同一款触屏手机。他们中的一位随即购买了 iPhone 3GS,并把使用体验分享在了论坛上。第二年,包括Sam 在内的一批视障用户随即入手了 iPhone,第一部设备是 iPhone 4s,Sam 至今相当中意它的触感,“双面玻璃,拿在手里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像拿着一块艺术品。”
iPhone 4s 推出时,苹果就发布了完整的介绍视频,讲解 VoiceOver 的使用
但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他依然觉得这个“会说话但没按键”的手机不靠谱,“想打电话也不知道从何操作起,因为屏幕上没有拨号的地方。”后来慢慢掌握了使用逻辑,才逐渐爱上它带来的便利。
“之前用的是诺基亚,当时觉得那是对盲人最友好的手机,没有之一。”论及原因,“按键大,塞班系统也是智能系统,可以安装国外开发的语音转文字软件,类似 Windows 上的屏幕阅读软件。”
如今他手中的设备早已换成了 iPhone 6s,身边越来越多的视障朋友开始做出同样的选择。“我是第一批购买 iPhone 的,当时和其他视障朋友建了一个群,我记得清清楚楚,里面一开始只有 7 个人,来自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第二年变成一两百号人,到现在已经有无数个这类自发的群,里面都是 VoiceOver 用户。”这些用户的数量没有具体统计,但据 Sam 与伙伴们估计,“保守来说,全国至少有 10 万人。”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跟 Sam 一样,因为这种与常人无异的使用体验开始渐渐参与到社会中,也愈发打开自己。“我一个人来上海,原本别说父母不放心,我自己也不放心。”而现在的他,出行、社交、运动、娱乐,都完全畅通。
在使用 iPhone 的四年多里,Sam 多次向苹果提供使用反馈,帮助他们在功能上进行改进。他还会向 App 开发者和互联网企业提供体验报道,新浪微博、喜马拉雅等应用都是他给出无障碍建议的对象。2016 年底宣布的 App Store 十佳应用中,唯一一个由中国独立开发者开发的应用 Pin,背后也有 Sam 与同伴的使用反馈支持。
他因此得到了在一家互联网巨头工作的机会。在这之前 Sam 从事过按摩、“盲人体验”培训师等职业,如今的境遇是从前的他完全不敢想象的。
—
“每次升级,都会更方便”
从最初局限于朗读功能,到如今可以识别照片中的“一颗树”、“一条河”,VoiceOver 的每次升级,Sam 都是直接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最近一次 iOS 更新,拖动 App 图标时不再需要保持手指接触屏幕,因此 Sam 再也不用担心手误翻页或错并入文件夹。
“还有在播放音乐的时候,你们可能需要找到 App,进入再点击暂停,或者上拉控制中心来暂停,但我只要用两个手指敲击两次屏幕,任何界面下都可以直接暂停。”这些在常人眼里也十分好用的手势和功能,是 Sam 津津乐道的便利体验。
乔布斯本人患有读写障碍,拥有同样困扰的还有苹果首席设计师 Jonathan Ive,因此 VoiceOver 早在 2009 年就被纳入 iOS 系统,并形成开发规范。同样的还有其他无障碍功能,例如人们熟悉的“小白点”,即是为肢体不健全的用户设计。iPhone 还带有助听器功能,为听觉障碍人士放大音量并放慢语速。
连接助听器后,听觉障碍者也可以顺畅使用
“原本大家可能以为这些功能离自己很远,但其实不然。” Sam 身边存在这类例子,“比如这个‘小白点’吧,我有同事去医院探望朋友,看到对方手摔断暂时不能动,但他就可以用’小白点’来操作。”
因此无障碍功能的必要性远比普通人想的更大,更何况目前“盲人群体中自我闭塞的仍是多数。”他们需要参与到如今这个智能的、信息爆炸的社会。然而中国目前还未设立相关法规,开发者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因此 Sam 与伙伴们会从微博等各种渠道搜寻开发者、产品经理的联系方式,再呈上详尽到每一个界面和图标的使用报告,“这都是我们自发的。其实这些改进不难,只要在写代码时勾选并完善一下,但不是每家都积极接受。”
不过,当被问及对iPhone未来新功能的期待时,他想了一会还是说,“我真的觉得目前已经非常好用了。”四年多来,他手中的 iPhone 更换了三代,“果粉”的立场也越发坚定。
2017 年头,Sam 换了工作,搬了新家,他在朋友圈自嘲:“每次插入锁孔的钥匙总是错的!”但眼前滑动 iPhone 的他却熟练无比,操作准确自如。
本文是 “ iPhone 发布十周年”系列报道的第一篇,未来两天,我们还将与你分享另两位因 iPhone 而改变生活的用户的故事。
编辑: 唐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