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颖,独立开发者,唯一获选 App Store 2016 年度十佳应用的中国面孔
—
做 App 这事,挺酷的
2007 年,当 iPhone 第一次被乔布斯捧在手中,3.5 英寸屏幕上仅有十几个原生应用,短信、日历、照片、相机,没有撑满第一屏,这显然预示着什么。
第二年,App Store 的推出改变了没有第三方应用的 iPhone。一夜之间,iPhone 从仅有的十几个应用,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早期的 App Store
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在 iPhone 与 App Store 之前,黑莓、塞班、手机 Windows 分别拥有数种应用下载渠道,免费的、共享的、付费的,遵从各自的付费模式和使用条款——总之使用 App 是一件耗时耗力、又不便宜的事。因此 App Store 一出,就迅速帮助 iPhone 刷新各种记录。
在中国,这样的席卷发生在 2011、2012 年左右,iPhone 4 与 4s 在中国激起巨大水浪,钟颖也是在那时开始接触 iPhone 和开发 iOS 应用,“觉得这样挺酷的。”对先后就职腾讯与阿里巴巴的钟颖而言,开发 App 只是业余爱好,他所做的几款应用全都是在工作之余打造的。
2014 年,iOS 8 扩展了通知栏,激起他“开发一款进入通知栏的日程 App” 的灵感,“小历”应运而生。剪贴板应用 Pin 也是如此,“原先使用的 Clips 有些不顺手的地方,干脆就自己做一个吧。”
后来的发展就迅速得多了,两年的时间,口碑极好的“小历”一直稳居效率类应用前五,Pin 更成为唯一跻身 App Store 2016 十佳应用的“中国制造”。
如今微信小程序来势汹汹,钟颖则说“小程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它们大都适用于提供服务,但场景还是比较局限。”他在知乎上表示:“有些 App 你无论如何在微信里都做不出。”比如他开发的这几款。
“别人爱好打游戏,而我喜欢写代码。” 90 后的钟颖最近刚换工作,专做 Outlook 的 iOS 客户端,而维护和不断改进手中的应用,依然让他乐此不疲。
—
App Store 很友好,另一些人就不然
开发 Pin,钟颖只花了两周的时间,“一开始其实特别简陋,没有现在那么多功能。”更多时间花费在上架的过程中,好在 “App Store 对开发者比较友好,技术体系完善,以及相对良好的生态圈,给开发者省去很多麻烦。”
“从开发者官网,就能找到大部分需要学习的内容,开发工具包的易用程度也优于别的平台。”因此钟颖说,“我的 iPhone 通知中心目前只有两个 Widgets,而且都是我自己写的。”
Pin 能在通知中心实现各种强大操作
Pin 的更新相当频繁,他随时会新增或优化已有的功能和操作,“审核时间有长又短,但大部分时候更新都很顺利,鲜有被拒。” App Store 作为唯一的官方应用分发渠道,从盈利角度也让他这样的开发者很省心。
当然他并不很在意获得了多少利润,几天前他刚刚为小历开设了限免,“用户认可对我而言就是成就感。”他知道独立开发者无法在很多领域抗衡大公司,但细分之后,App Store 千百万个应用中依然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1 月,他被邀请参加 SFDC 杭州开发者大会,分享独立开发经验
也许是工作习惯使然,钟颖很在乎规范和细节,他甚至会注意到 iOS 键盘中同一个符号的全、半角版本的左右顺序。这样的态度同样贯彻在他的应用开发当中,iOS 的统一性也能提供足够的掌控度。
他因此十分在意每一次的 iOS 版本更新,通常都会及时作出相应改进。Pin 的最近一次升级是在朋友圈支持发长视频后,他加入了 gif 转视频的功能,这样大家就可以把有趣的 gif 发到朋友圈了。
“用户的忍耐限度是很低的。”这是多年开发经验总结出的一条真理。App Store 里常能看到用户为一个小小的 Bug 大发雷霆,“口碑”在钟颖眼里,是最需要不断修炼和经营的。好在 App Store 提供了让他尝试的空间,每年 688 元的开发者账号费用几乎是他所需的全部开发成本,最终销售额的 70% 可以进入他的账户,“赚个零花钱是够了。”
策划:ELLEMEN Digital
采访、撰文: 唐卓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