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舶来西餐到为中国家庭带来无穷欢乐的聚会首选,必胜客从未停止过革新升级。而今入驻中国30年,一直蓄势创新的必胜客,再次重拳出击,为你带来全新的餐厅体验。
在西餐厅里,邂逅“都会文化”
必胜客花费多年探索艺术文化与品牌的有机结合,最终在餐厅的设计上找到了切入点。随着上海新世界首家必胜客“都会邂逅”主题餐厅的开业,人们终于有机会揭开这层神秘面纱,一探必胜客蜕变的秘诀。
邂逅新与旧的设计碰撞
而质感的创造在于各种细节的推敲。“都会邂逅”设计模型着眼于新与旧的有机融合,既能看到当代年轻的思潮,却也不丢失历史的厚重。它整体的设计灵感受到了意大利建筑师Carlo Scarpa的启发,通过纯粹的色彩、空间构成来传递古老和现代的和谐。
当人们提起大都会时,思绪习惯性地被牵引到组成这座城市的剧院、博物馆和摩天大楼,在各个“都会邂逅”主题餐厅里,这些特质也以不同的视觉符号进行呈现。例如必胜客上海新世界餐厅将剧院帷幕的概念引入,并巧妙地采用石材进行演绎,精致感加码。
邂逅一场私密的轻松社交
“都会邂逅”模式与以往的必胜客餐厅一个区别在于,它进一步强调了“私密感”,让每位客人能在一个公共的用餐空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圈,轻松社交而不受他人影响。“私密感”的塑造不仅限于采用隔断进行约束,氛围的调和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都会邂逅”还通过色彩来进行情绪表达,你依旧可以见到品牌标志性的“红”,但色度的降低以及通过集中色块的方式,将视觉进行规整,配以蓝色作为点缀和帮衬,使得注意力更为集中,同时缓和了整体的气氛,甚至有了在fine dining用餐的感觉。
“私密感”同样也能通过光线的控制进行强化。“都会邂逅”替换了品牌原本热闹的灯光氛围,通过弱化光线、降低明度让空间安静下来。但即便如此,很多细小的贴心设置不会让你觉得设计冰冷,例如专为老人和小孩打造的地脚灯,就在不经意间照顾到了他们的使用需求,充满了人文关怀。
邂逅具有对话感的东西方艺术
装饰的选择非随意为之,除了与餐厅属性产生呼应,前卫、先锋、幽默感是空间希望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这一点在必胜客上海新世界餐厅里尤为显著。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PIZZA HUT”:采用悬挂式钢制结构,将餐厅名称“PIZZA HUT”打散分解后重组,远近不同的高低视差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解读与想象的空间。必胜客与消费者的艺术对话,从刚进餐厅便开始了。
或如Kevin Lunsong的画作《哦比萨,我也爱你》以及艺术家的《餐品思维-微观里的宏观宇宙》将餐厅特有的奶酪、比萨、刀叉等元素融入到艺术装饰品的创作思考中,促发更多维度的对话。
“都会邂逅”主题餐厅的文化培植还表现在不定期开设主题沙龙、艺术作品展示等文化活动,并依据活动的属性变换空间的陈设。2020年12月上旬,必胜客就与敦煌博物馆跨界联合,为必胜客上海新世界餐厅带来了首展“年轻人眼中的艺术敦煌”,以“东方遇见西方”视角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就餐感受,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空间新旧融合的弹性。
必胜客中国的三十年,从传承到创新
1990年,必胜客进入中国,在北京东直门开设了第一家分店。深色的连座,极富家庭氛围的彩色吊灯,必胜客将传统的美式家庭用餐氛围带入中国。彼时的中国消费者们将它看作是高档的舶来品,“小心翼翼”地学着这套全新的西餐文化。
经过几年的中国市场本土化努力,必胜客开始针对中国的消费群体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这其中在室内设计上的变化足以反映必胜客寻求突破的进取。他们将灵感、美学、功能性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结合,总结出多个创新模型(Model)。
“都会邂逅”设计模型是必胜客进入中国30年后在餐厅设计领域的全新尝试,希望通过具有设计感的美学颠覆消费者对品牌多年来树立的传统印象,为更多精致时髦的都市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日常休闲和社交聚会的艺术性场所。未来,品牌将以“都会邂逅”这一模型对全国各类商圈内超过30家餐厅空间进行翻新,一个新的必胜客正在诞生。
除了“都会邂逅”之外,必胜客还发展出了以都市白领社交聚会为导向的“星厨之约”主题模型,以及专为亲子、家庭聚会打造的“花漾逃离”主题餐厅,通过在地空间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以不断丰富和创造更为惊喜的就餐体验。
未来,必胜客将持续不断地洞察消费者与时代的需求,以产品经理的角度看待餐厅设计,借助全国超过2200多家餐厅的换新改造,拉近大众与城市、艺术乃至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得到精神上的滋养。